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翻译官 >> 翻译官要求 >> 正文 >> 正文

考入清华2次,北大1次,却屡遭劝退这件小

来源:翻译官 时间:2021/6/8
合肥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yw/160303/4779897.html

来源:尹建莉父母学堂

正文共,阅读时间12分钟

有一个让父母很省心的孩子是什么体验?

从小就有自己的志向,高中考入重点中学,学习唱歌跳舞样样强,高三直接保送。

大学期间自主学习,毕业后,找到理想的工作,期间留学深造。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要靠才华,一心专注于工作,精益求精。

自律又自觉,学习工作从来不用大人发愁。

这样的孩子是真实存在么?

她就是最近中美会议上爆火的美女翻译官——张京。

3月18日的中美会议上,我方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chi)做了长达20分钟的临场发言。

极度紧张的场面,翻译官张京处变不惊,凭借沉稳冷静的心理素质及专业过人翻译能力,准确流利地完成速记,速翻,一气呵成。

网友们的评论

成就了经典的16分钟突击翻译。

杨洁篪打趣说这是对她的考验,美国国务卿说得给张京加工资。

为梦想放弃清华北大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张京的沉稳大气,离不开她多年来的刻苦学习和训练。

小时候的张京喜欢看电视,别人看动画片,她喜欢看英文电影。

看着孩子喜欢英语,父母就尽力给她力所能及的最好条件,出国旅游,接触不同的语言环境,锻炼英语口语。

从小与英语的接触让张京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初中时,她立志成为一名外交官。为此,她努力考入杭州外国语学校就读高中,这是一所重点外语学校之一。

张京(右二)(图源:搜狐)

紧张的高中生活,张京没有专心搞“学习”,对哪方面刚兴趣,她就会自主去学习。

主持节目、参加演讲比赛、唱歌跳舞,她样样都没落下。

在她看来,这些活动都是练胆子,训练语言逻辑与解决突发事件能力的好机会。

对于女儿参加的课外活动,张京父母没有限制。

在自由开放的家庭氛围里成长的张京,性格开朗,与同学们打成一片,这也锻炼出了她对外沟通与协调的能力。

张京工作照

高中三年,张京成绩稳定,分数完全可以考进清华、北大,但最终,她选择继续追求梦想——保送外交学院。

张京的老师说:“大家都觉得有点‘屈才’了。”张京父母选择尊重女儿的决定。

张京在国外的留影(图源:搜狐)

进入大学的张京,为了提升专业能力,她积极参加各类关于英语交流的校内外活动,在众多顶级比赛里获了奖。

年,张京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说自己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的外交官。

张京参加比赛

年,张京通过各类考核,如愿进入外交部。开始了数月的魔鬼培训,一天24小时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基本上每天除了睡觉就是训练。

-年,张京公派到英国留学获硕士学位。

年,张京第一次亮相两会,因神似女明星赵薇,意外“出圈”,被称为“两会最美女翻译”,被众多翻译专业学生视为“翻译界的天花板”之一。

年走红后,张京删掉自己社交账号。她表示,自己的工作代表的是国家,她不想分散过多的精力。她始终对自己的目标保持专注,不被目标以外的杂事干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张京不断地学习,精益求精,在国际会议上,即使遇到临时突击的翻译,她也能够从容大气,准确流利地翻译出来。

张京从小到大让人省心的背后,其实是她超强的自我驱动力。

内驱力是指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产生的动力,以此来完成行为。

一直以来,父母的尊重与支持是她最坚实的后盾,张京对于自己要什么、做什么,从来都不怀疑。

内心笃定的职业追求,坚定地寻求学习路径,付出行动,才让她勇往直前做到了行业金字塔尖。

与生俱来的内驱力

其实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内驱力,它是生命力本身。与之对应的是外驱力,是指应外界环境提供的评价系统,通过奖罚等措施来促成活动完成的动力。

有一则关于动机的故事。

一位老人在家里休息,有一群孩子在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说到:“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又来嬉闹。

老人又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兴高采烈地离开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

第四天,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给。孩子们控诉老人“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叫”,生气地离开了老人住所附近,再也不来了。

孩子们玩耍嬉闹,本来就是天性,是出于对玩耍的兴趣才去玩,属于内部驱动力。

后来,因为有老人的奖励,小孩为了钱而玩耍,原本的内驱力,变成了外驱力。最后,老人没给奖励,失去了外部动力的孩子们,也就不想在门口玩了。

故事里老人的做法,运用的是心理学中的“德西效应”。

简单来说,就是这项活动本身已经让孩子感兴趣了,此时过多的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内在的吸引力。

一旦孩子不再用内驱力去做事,而靠外驱力控制,那么,孩子就失去了自觉,失去了自律,随时会因外驱力的变化放弃努力。

对于孩子的学习兴趣也是一样,孩子天然地对世界是好奇的,会期望去探索,这是孩子的自我驱动力。

如果此时的家长给予过多的奖励或干扰、控制,让孩子习惯了靠外驱力行动,就不仅削弱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甚至会导致学习目标的转移,让孩子认为取悦家长、获得奖励才是学习的目,因而只专注于当前的名次和奖赏物。

失去自控力的“奇才”

如果按照内驱力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左右,成为它的奴隶。

多年前,被媒体称为“高考钉子户”“四川考霸”的张非就是如此。

他曾4次参加高考,1次考上复旦,1次考上北大,2次考上清华。别人眼里难以考上的高校,对他如同囊中取物。

年,张非第一次参加高考,被复旦大学录取,一心想上清华北大的他放弃这所学校。

年,经过一年复读,张非以分考入北京大学。入学不久,张非就陷入了网络游戏中。一学年下来,有7门科目不及格,张非被学校劝退。

年,张非再次复读,以分理科状元身份被清华大学录取。因性格孤僻,又缺乏自控能力,张非很快又沉迷于游戏,成绩一落千丈,再次被劝退。

年,张非改名“张空谷”以表决心,复读3个月后以分成绩再次考入清华。

这次,张妈妈害怕孩子再次荒废学业,专程赶到北京陪读。有了妈妈的监督,张非在第一学年就考了全系第一,拿了奖学金。

本科期间,在家长的监督和一系列的心理辅导之下,张非勉强毕了业。

再后来,家长劝说他考研,张非也顺利地通过了初试,进入复试。但由于他有多次被高校劝退的经历,导师不敢接受,直言拒绝,最终考研失败。

老师用“奇才”和“天才”形容张非,“他天分极高,只是自控能力差,考入大学后又没有清晰的目标”。

而这个“奇才”,在父母眼中,却是一个毫不懂事,几乎一无是处的坏孩子。

进入大学后,张非离开了父母的监督。失去外部动机的支撑,让他无所适从,回到熟悉的游戏里寻找慰藉与安全感成了他自我保护的方式。

心理学者李雪说:“对父母来说,不是要去培养孩子的内驱力,而是不要破坏他们的内驱力。”

张非父母采取的陪读、监督等方式,看似为孩子付出很多,实际上就破坏了孩子的内驱力。

如果从未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就无法分出界限,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将对自己的要求、期待、焦虑、恐惧加诸到孩子身上,那孩子就变成为父母而活,失去自我完成的动力。

即使外驱力能够让孩子达到现阶段的成就,一旦没有了外驱力,孩子就如同长期待在笼子里的金丝雀,被突然放归丛林——早已忘记如何猎食,如何飞向枝桠。

做一个忍得住的妈妈

家长对孩子的高要求、严控制,只会培养出“要我做”的孩子。

如何将“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培养出可以持续自觉努力,让父母省心省力的孩子呢?

分享几位学堂用户的亲身经历,看看他们是如何调整的。

妈妈A:

经常忍不住唠叨孩子,催孩子快一点,“嫌弃他动作慢,吃饭拖延”。

其实很多家庭,每天都重复着这样的语言:

“衣服要穿暖和。”

“作业要认真!”

“写字注意姿势!”

“快点吃、吃快点,我们都要吃完了,全家就你吃饭慢啊。”

......

叮嘱和催促让孩子变成了父母意志的傀儡。

直到有次孩子问她:“妈妈,我吃饭慢你会骂我么?”,她才突然意识到,儿子只是一个3岁的孩子,贪玩、没有时间概念,是理所当然的。而自己,却在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磨蹭是孩子成长的必经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成长经验的增加,支配自己的能力的提高,孩子会慢慢变得不磨蹭。

如果孩子的磨蹭越来越严重,背后一定有一个心急火燎的家长。最后,这位妈妈将选择权还给了孩子,让孩子在体验中慢慢寻找自己的内在秩序。

妈妈B:

孩子一年级时,数九寒天都要穿夏季衣服去学校,妈妈担心孩子受冻,好言相劝,孩子却不听。送衣服到学校,孩子还不乐意。

第二天,这位妈妈尽管担心与不理解,但还是选择尊重孩子的意思,没有阻止。

第三天,孩子自己就穿上了冬天的衣服,孩子也没有像妈妈想象中的生病。

最后询问孩子时,孩子的回答是:“我就想试试自己的勇气有多大,结果证明还不错。”

这位妈妈认为,父母需要给孩子让出一条路,还给孩子尝试权,让他自由探索,孩子也终会探索出自己的小世界,明白什么是真正适合自己的。

妈妈C:

孩子穿鞋总爱穿倒鞋,在摆鞋时又是正的。妈妈试图去纠正他的问题,但孩子仍旧我行我素,还觉得穿正鞋不好看。

后来,这位妈妈想到,不要急于“掰正”孩子的观点,大人的不理解并不代表孩子的不对。就像孩子不能理解大人为什么那么爱吃麻辣烫一样,孩子反对我们了么?(灵魂拷问)

这位妈妈将犯错误权还给了孩子,允许孩子保持天真,逐渐成熟。

正如尹建莉老师所说,每个孩子都是向上向善的,天生都具备自我调整、自我修复的能力。

一位妈妈的“凡尔赛”

家长最智慧的做法是放开手,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自主探索。让孩子听从内在的召唤,就是在保护TA的内驱力和创造力。

这个过程也许会很长,但是很关键,也很重要。

做一个忍得住的妈妈,把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还给孩子,孩子才能做自己生命的主人,活出笃定的人生。

注意事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hg.com/fygyq/8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