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九州中学一模语文阅读题,选了外国小说,材料来源是去年高考曾用模拟题(从网上查阅到),出卷老师很好的结合今年中考语文趋势,把题目出得较活。
现代文阅读万变不离其宗,读懂文章是关键,我选了2篇文章,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下面2篇文章,如果读懂了文章,题目怎么变,都会应对。
医生的职责
斯蒂芬凯伦(澳大利亚)
①诺顿将新来的病人领进诊室,对索勒大夫说:“大夫,这个病人好像受到了惊吓,总是惶恐不安。他是保加利亚人,英语说得不好。因为你也是保加利亚人,院长让我把他带到你这儿。”
②“交给我吧。”索勒大夫点点头,诺顿便离开了诊室。新来的病人白发苍苍,他佝偻着身子站在那里,不一会儿全身就哆嗦起来,然后他颤巍巍地举起左臂遮住了自己的脸。
③索勒医生操着保加利亚语对他说:“请坐,你不用害怕。我叫索勒·格鲍尔,你的主治医生。”
④熟悉的乡音使病人感到宽慰,他坐下来,探过身子低声地问道:“真高兴听到我们自己的语言,大夫,你是我们的同胞吗?”
⑤“我也是保加利亚人。”索勒医生点点头。
⑥“谢天谢地!”病人舒了口气。紧接着他又变得惊慌起来:“索勒大夫,他们穷追不舍,想杀死我。我吃不下、睡不着。昨天有人跟踪了我一整天,他们也许会对我下毒。索勒大夫,救救我,我不想死……”
⑦“你在这里很安全,没人想杀死你!”索勒大夫平静地告诉他。
⑧“他们会的,他们一定会杀死我!”病人坚持说道。
⑨索勒知道要想解开病人的心结,就应该了解问题的实质:“他们是谁?”
⑩“是那些犹太人!我是科洛内尔·扎卡洛夫,当年曾是索菲亚一个集中营的司令官,这些犹太人一直追踪我来到了澳大利亚,他们要杀死我……”
?索勒大夫默默地坐在那里倾听着病人近似呻吟的诉说,过了一会儿,他大声地对病人说道:“好了,科洛内尔·扎卡洛夫,你可以走了!”
?“谢谢,谢谢!”扎卡洛夫很感激。索勒大夫起身按铃,诺顿进来领走病人。病人刚一离开,索勒大夫便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全身上下情不自禁地颤抖了起来。当年他和家人在集中营里惨遭迫害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他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就像当年在科洛内尔·扎卡洛夫的集中营里目睹亲人惨死时那样无声地抽泣着。那个时候他还是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亲眼看到了爸爸、妈妈和姐姐被处死的情景。也不知哭了多久,索勒慢慢地抬起头来,咬牙切齿地说道:“苍天有眼,这个该死的恶魔终于落到我的手上,我要亲手杀死他,为死去的亲人报仇!”说着,他打开一个上了锁的柜子,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小药瓶,把它和一管注射器放进一个小盒子里。可是他抬头看到了挂在墙上的那幅《希波克拉底誓言》,不禁愣住了,脑中又闪出了在医科大学宣誓的那个场景,他想:“我是一名医生,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他现在是我的病人,我怎么能害死我的病人呢?”索勒医生痛苦地揪着自己的头发。整个下午,索勒大夫一直坐在那里没动,内心深处,医生的职责和复仇的欲望交织在一起,让他不能自拔。
?临近下班,索勒医生叹了一口气,站起身来取出盒子里的药瓶和注射器,把它们放回原处,然后收拾东西回家。
?这天晚上索勒大夫彻夜未眠,少年时代在集中营里遭受的苦难像演电影一样出现在脑海里。天快亮的时候,他才迷迷糊糊地闭上眼。忽然一阵猛烈的敲门声把他惊醒。索勒大夫打开门,看到诺顿站在那里。“不好了,新来的病人出事了!”诺顿惊慌失措地说道。“他怎么啦?”“我想可能是我的话刺激了他!”诺顿说。“到底怎么回事?”索勒大夫很着急。“昨天下午我送他回病房,曾经比划着告诉他,你当年曾在索菲亚的集中营里呆过。他似乎听懂了我的话,问我你为什么被关进集中营。我告诉他是保加利亚的纳粹分子把你一家投入了集中营,因为你是犹太人。”
?“他听后什么反应?”索勒大夫问。“他一声不吭,不过脸色非常难看,当时我也没在意。今天早上我去他病房,发现他倒在血泊中。他割断了自己的静脉,身边还留着一张纸条。”
?索勒大夫接过纸条,只见上面用保加利亚文写着:“假如有来生,我再也不会做过去的那些事情了,医生,对不起,请饶恕我们这些罪人吧!”尽管索勒大夫有一种解脱感,可他却高兴不起来,内心深处多少也感到了一些内疚,他赶紧对诺顿说:“快带我去他那儿,我们要救活他,绝不能让他死!”
这篇小说跟我上次上课讲过的柳先生的正骨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讲的是医生怎样对待仇人,文章情节初中生都能归纳,但文中很多细节包含对主人公的描写,就要我们仔细领悟,下面我们先看题: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言行、心理描写,刻画了索勒医生这一典型的战争受害者的形象,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的心理创伤。
B.科洛内尔·扎卡洛夫用近似呻吟的语气诉说自己的身份和经历,表明他年老体衰,惊恐万分,并对自己曾经的罪行感到愧疚。
C.临近下班,索勒医生取出盒子里的药瓶和注射器并把它们放回原处,这一细节表明他已经彻底地原谅了科洛内尔·扎卡洛夫。
D.诺顿告诉科洛内尔·扎卡洛夫,索勒医生是犹太人而且是集中营幸存者,只是无意中说出索勒医生的犹太人身份,并没有为了让科洛内尔·扎卡洛夫感到内疚的意图。
答案:
1、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通读全篇,把握作品的主题、手法等,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C项,这一细节表明索勒医生内心医生的职责暂时占了上风,实际上他仍然对科洛内尔扎卡洛夫的罪行耿耿于怀。故选C。
2.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索勒医生这一人物形象?
2、①坚守职业道德。索勒医生哪怕知道病人是杀害自己亲人的仇人,最终还是放弃了复仇,并在得知病人割腕后履行医生的职责,赶去救治。
②善良,富有宽容之心。索勒医生得知仇人割腕自杀后,没有感到高兴,还打算救活仇人。
③细心。索勒医生通过简单的观察和谈话就发现病人有心结,并试图了解问题实质来解开心结。
3.文章第?段,索勒医生在听完病人扎卡洛夫自叙身世后大声让他离开,请从情节设置的角度分析其作用效果。
3.①为下文揭示索勒大夫及其家人就是当年在集中营里惨遭迫害的犹太人埋下伏笔。
②为下文索勒想要杀死病人扎卡洛夫替家人报仇作铺垫。
③使得小说的情节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4.作为曾经的战犯,科洛内尔?扎卡洛夫是否值得原谅?说说你的观点,并结合全文说明理由。
4.观点一:不值得原谅。科洛内尔?扎卡洛夫夺去了索勒医生父母、姐姐等人的生命,非常残忍。科洛内尔?扎卡洛夫的残暴行径也给索勒医生等幸存者留下了一生都难以愈合的精神创伤。
观点二:值得原谅。科洛内尔?扎卡洛夫被犹太人追杀,整天生活在恐惧之中,已经受到了惩罚。他认识到了过去的罪恶,向受害者道歉,最后自杀谢罪,作出了真诚的忏悔。
现在,大家看一下九洲中学一模试题,肯定能回答了
比较下文,思考一下,主人公对待仇敌做法为什么不一样?
柳先生的正骨膏刘玲海
①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邾镇。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
②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
③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④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
⑤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
⑥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
⑦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
⑧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断了。”
⑨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被疼痛扭曲的脸,认识。邾镇沦陷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在大街上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
⑩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竹片固定。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
?“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
?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
?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膏药,翻译官再放下大把银元。
?这些日子,柳先生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
?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日本少佐换完药走了,当然还留下许多银元。
?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丢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
?柳先生一脸。
?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
?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
?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
?刑场上,翻译官问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
?“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
?“那你干嘛又杀死他?”翻译官追问。
?“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
(选自《小说月刊》,有改动)
15.阅读作品,根据小说情节,填写下面表格。(4分)
段落
颜老爷
柳先生
①~⑤
(1)
用正骨膏让花树恢复生机
⑥~?
用正骨膏治疗日本少佐
?~?
折断花树,愤愤而去
(2)
?~?
为国英勇献身
15.(1)花树被炸断,失魂落魄(2)杀死少佐,救助花树
16.文中多次提到颜老爷的花树,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6.(1)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2)推动情节发展。(3)凸显柳先生的人物形象:救活这棵抗日烈士留下的花树既见其医术高明,又见其爱国情怀,强化了爱国的主题。
17.结合上文,按括号里的要求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1)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被疼痛扭曲的脸,认识。(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17.(1)“一怔”是“吓了一跳”,表明柳先生对日本人的光顾感到意外。
(2)在横线上补充柳先生的神态并说明理由。(2分)
柳先生一脸。
(2)示例:淡然
理由:“淡然”指漫不经心、毫不在意的样子,写出了柳先生对人们的做法(误解)不经心、不在意的神态。
18.小说的次要人物往往着墨不多,但其地位不可忽视,请对文中的颜老爷和翻译官的形象以及作用进行分析,并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5分)
人物性格或形象分析答题指导:
(1)首先要读懂文意,必须把握文章整个故事情节和时代背景;
(2)要把握人物的外在形象(外貌、身份、行为、兴趣爱好、本领特长)和内在形象(性格特点、精神品质以及人物的变化发展);
(3)在文中划记出所有相关重要事件和人物描写的关键词句,答题时避免遗漏和理解偏差;
(4)如果题目要求“简要分析、结合文本等”,则必须先概括事情,再点明性格特点。
(“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的人。”)
18.颜老爷,他是饱受侵略之苦、憎恶日本侵略者的中国普通百姓形象。他这一形象是当时普通中国人的典型代表,推动全文情节的发展,有力地陪衬了柳先生爱国之情和不屈的风骨。
翻译官,他是日本鬼子的走狗,他背弃国家,危害普通百姓。文未通过他的问话,点出了柳先生作为的原因,同时他是文中的一个反面形象,反衬了柳先生的爱国情操、坚贞不屈的品质。
主题:柳先生的“正骨”不仅指的是医治人们身体上的苦楚,正的更是中国人的“风骨”,告诫我们做人不要忘本、要有气节和底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hg.com/fygyq/8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