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翻译官 >> 翻译官小说 >> 正文 >> 正文

太平洋彼岸的美国ldquo金山梦r

来源:翻译官 时间:2021/3/21
北京白癜风费用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214886.html

1、淘金岁月中的中国娃娃(ChinaDoll)

旧金山唐人街,年(美国国会图书馆存)

年2月,也就是加州萨克拉门托发现金矿之后第二个月,两名中国男子及一名女子乘坐美国鹰号(AmericanEagle)海轮,从广州横渡太平洋抵达加利福尼亚的圣-弗兰西斯科(SanFrancisco),该女子也成为最早登陆加利福尼亚的华人女性。但是,我们无法相信他们是因为黄金而来的,从消息传递所耗的时间长度推算,这三个人离开广州的时候,加州发现金矿的消息尚未传出,直到年5月12日,经由摩门教长老、投机商人布兰南在圣-弗兰西斯科(SanFrancisco)传播,来自广东沿海的小伙子陈明听到后再传回国内的,当然,我们相信加州发现黄金的消息的传播途径并不只有陈明,来往的船员、商人、航线上的每个中转补给站……都是它的传达到广东和香港、澳门的途径。据另一些不算十分确切的资料称,“第一位到达加利福尼亚的华人女性是数月前到达的一位商人的随行佣人”,这位佣人是否正是年2月从广州出发的二男一女中的女子?此事至目前仍无证据能核准,且先放下不提。而我们要写的阿彩则是年底或年初到达的,她应该是第二位进入加州的华人女子。

年底或年初,一位女子从广州码头登上一艘开往旧金山的蒸汽船,她叫“阿彩”(入境登记“AhToy”)。阿彩缠着典型的中国女子的三寸小脚,只带着一个保姆随行,到达旧金山的时候她大约20岁。在那个年代的这个年纪的中国女性大多已结婚生子,良家女子绝不会也不能如阿彩这般抛头露脸,只身远行。阿彩的行为在当时看来是惊世骇俗的,从后面的她在美国的一系列表现来看,她在离开广州时应是踌躇满志冲着黄金而来的。阿彩带着去美国的谋生资本、或手段、或工具、或技艺就是她自己的身体,在此之前她是广州的一名妓女,广州作为中国当时长达百年的唯一对外通商口岸,阿彩混迹于其中的交际场可能略懂几句简单的问候或用于讨价还价的英语。

至于阿彩的来处,我们根据对“阿彩”的英文读拼“AhToy”进行普通话、粤语及台山话对照:“彩”字普通话发音“cǎi”,粤语发音“coi”,台山话发音“toy”。由此,我们推论,阿彩来自广东台山的概率很大。这一点不奇怪,正如第一位踏足美国的华人女性梅阿芳(AfongMoy,有人读作“阿芳妹”,她于年10月17日在纽约港登陆),我们也是根据她的姓名读拼方式推断她是台山人氏的。”梅”的英语读拼为“Moy”是台山话独有的英译方式,如今在美国老一辈华人中依然兴行,与之对照的“梅”姓的普通话读拼是“Mei”,粤语读拼是“Mui”。作为最早抵达美国的华人淘金客中最大群体使用的语言,台山话曾在美国几大唐人街占大半江山,曾几何时在美国成为华人的官方语言,台山话是独立于普通话及粤语之外的一个语系,和闽南话一样,有其独特的发音,史海钩沉工作者往往依据姓名的读拼便可分辨其主人的语系与出身来源。旧金山唐人街的红灯区,一个华人女子正在烧垃圾(Granger历史图片档案)

阿彩到达后来被称为三藩市或旧金山的圣-弗兰西斯科(SanFrancisco),不知她是否有过挣扎或犹豫,反正,她很快就在企李街(ClayStreet)和干尼街(KearnyStreet),也就是今日旧金山唐人街里面的一处地段内搭了一间寮屋,这座四英尺宽、六英尺深的小屋便成了她的工作室。阿彩到来的消息如飓风般又快又猛烈地传遍到周围的金矿,“三藩市来了个乡下女仔!”成为年5月响彻圣-弗兰西斯科的“金子!金子!美洲河发现金子!”一般的存在,那些久涸的单身华人矿工兴奋得丢下镐头、铁锹,怀着朝圣的心,风雨兼程涌到旧金山。他们对阿彩的需求既有生理的也有心理的,有钱求得与她一刻同欢固然好,没钱的也要一睹家乡女子容颜以慰乡愁。阿彩成为北美新大陆上有案可查的第一位华人妓女,她的工作室所在的街区后来被称为巴巴里海岸,成为整座城市的红灯区。

为了拔得头筹见到阿彩,矿工们在旧金山下船时往往争先恐后地拔腿狂奔,与矿场上的逆来顺受不同,也许这一刻的他们更是男人,他们需要挥霍他们的哪怕是矿场的苦力劳作也无法释放的热血。阿彩每次接客的收费是碎金1盎司(金衡约31克),约合当时的20美元,大概是矿工月工资的三分之二。用月工资的三分之二换取一时半刻的愉悦依然令矿工们趋之若鹜,在阿彩到达旧金山后的第三年,即年,加州已有约名华工,却只有7名华人女性,僧多粥少使矿工们在去见阿彩她们时排起的队伍竟然比一个街段还要长。供需市场的巨差造就了狂野西部的包括对阿彩在内的妓女的崇拜风潮,旧金山的男人们在港口迎接姑娘们走下汽船,为了制造噱头或为了获取更大利益,老鸨当场为姑娘叫价竞拍的事情并不罕见,“先生们,你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你们现在愿意拿出多少钱,让这位刚从纽约来的漂亮女士和你来一场特别的约会?”——美国,兰德·理查兹(RandRichards),《泥、血和黄金:年的旧金山》(Mud,Blood,andGold:SanFranciscoin)

而阿彩,扎着小脚的、诱惑的阿彩,她的美丽不止深受华工喜爱,欧美的白人男性也有不少被她迷倒了。"中国人大多都面貌丑陋,女人和男人都是如此;但也有一些女孩即使不漂亮也很有吸引力,例如奇特而诱人的阿彩,她有纤细的身体和爱笑的眼睛。"——旅居旧金山的法国作家,阿尔伯特·伯纳尔·德·胡塞(AlbertBenarddeRussailh);当时活跃于加州的政治掮客查尔斯·杜恩(CharlesDuane)在年的回忆录中也称阿彩为“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女人”。

冲着黄金而来的阿彩,单枪匹马凭一己之躯扫荡了整个旧金山,到埠后不到一年她成了出名的“阿姑”(“阿姑”是当时粤语系与台山语系对妓女的称呼),赚下一笔钱的阿彩自己开了一家妓寮当起了老板。这家妓寮开在派克街(PikeStreet,现称林华耀街),阿彩雇佣从各地抵达加州的华人女性加入她的队伍,有资料显示,她还曾亲身回到香港招罗了40—50名华人女子进入加州成为阿姑。阿彩的妓寮就设在街铺的楼上,有宽敞的房间,柚木和竹子家具,还有刺绣枕垫。这样的房间和温声细语的华人女子,对华工固然有着磁铁般强大的吸引力,“异国情调”和低廉的价格又让大量男性白人无法抵抗。

单凭躯壳的美丽不足以成为阿彩被写入旧金山名人堂的理由,这样鲜亮生动的女子必然还有着有趣的灵魂。阿彩最为后世所称道的是她敢于以寡敌众的不服输精神,及不平则鸣的战斗的态度。阿彩在旧金山以她的精明撑起了事业,但同时,她也多次涉入法务官司。根据美国官方记录,她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涉及官司超过十宗,出庭超过50次,起初是作为原告提起诉讼,有指控客人欺诈她的案子,也有指控偷盗她财物的案件,后来又因妨碍风化的罪名多次成为被告,同时又因为与同居白人男友的纠纷屡屡闹上法庭。

年,阿彩到达旧金山成为“阿姑”未足一年,期间多次有客人用铜屑冒充金屑给她当服务费,于是她向旧金山法院提出诉讼。庭上法官要求阿彩出示证据,她拿出一个装着铜屑的瓷碗向法庭展示,这样的证物自然不能成为有效证据,相反引来了在场看客的哄堂大笑,这个案最终法官并没有向阿彩作出有利她的裁决;几年后,阿彩又去报案,称有人偷了她一枚价值美元的钻石胸针。还在审判期间,忍不住手的小偷试图拿胸针去当铺套现而被查获,审判才宣告结束。

年,阿彩因为风化案而被列为清查人物要被驱逐出境,旧金山政府派出了土地测量员、纽约市前市长之子约翰·A·克拉克为特别巡逻员负责取证,结果克拉克成了阿彩的裙下之臣和保护者。但在一年之后的年,阿彩向法庭控诉克拉克打她,主审法官爱德华-麦高文以此属个人生活问题驳回了阿彩的诉讼。年,阿彩以家庭暴力为由再次向法庭提出对克拉克的控诉,但这一年加州通过了一项法律,剥夺了非白人出庭作证的权利,法律同时禁止华人受雇于公共工程、异族通婚、拥有土地及大宗产业。在与克拉克闹翻后,阿彩正式被逮捕,并以“经营不良场所”(disorderlyhousekeeping)的罪名定罪和罚款。三年后的年,阿彩返回中国,临行前她告诉记者她要永远离开美国,然而很快她就回来了,之后多次进出法庭。

在年她控告客人以铜充金实行欺诈的审讯中,阿彩头戴一顶无边软帽,身穿杏色缎子外套、柳绿色的灯笼裤,头发扎成髻,用白粉敷脸,她的鲜艳而又不伦不类、不中不西的打扮让她分外引人注目。在后来的岁月里,阿彩的打扮、言行逐渐西化,总是穿着“最闪耀的欧洲或美国风格”的服装,浑身珠宝,打扮豪气;并且,阿彩还大胆地谈论美国司法系统的腐败问题,多次用美国法律回击损害她利益的男男女女,这些人中除了上述的对她进行欺诈和盗窃的人、利用她的处境挟制她的白人治安官员,还有海关官员、白人妓院老板和基督教女传教士,这些人一直试图剥夺她的自由和财产,在长期的与他们的周旋中,阿彩都没有被打倒。一位华人女子,风月场所的经营人,如此勇于利用法律系统自卫,既体现了阿彩的勇气与聪明才智,也体现了她在美国的学习过程。离开中国赴美可能正是阿彩非凡的选择,这样一个爱折腾的不贞女子,生存在旧中国那样封闭、愚昧、男权至上的社会,她能活成什么样子是可以想象的。美国的土壤让她成为有独立人格的人,也许这才是她要活成的样子。

当专门针对华人女性而立的《佩奇法案》出台时,传奇的阿彩已退出公众视野,并于年移居圣何塞,年她嫁给了一个名为何安(OneHo)的男子,此时她已是个40多岁的中年妇。此后她几乎销声匿迹,直到她丈夫于年去世才又见了一下报,已经81岁的她,距她离开旧金山都41年过去了。之后的阿彩以卖蛤蜊为生,年在她岁生日之前的三个月,她在圣何塞与世长辞。

2、一双手撑起旧金山淘金时期的服务业

在街上向欧美女子兜售蔬菜、水果的中国人和他的箩筐

当潮水般的移民从美国东部、从美国之外的国家和地区涌人洛基山脉附近,形成了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潮。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西海岸人口增加了大约30万人,其中超过十分之一即3万多名华人。这些华人中的大部分到埠即前往金矿Sutter’sMill淘金去,也有小部分留在城里,他们聚集在旧金山的Dupont街及Sacramento街上,慢慢地形成了中国人相对集中的唐人街。从年加州发现黄金到年《排华法案》颁布,历时33年共有超过30万华工来到美国西部,为了满足这个庞大的人群所需,为他们提供服务的各行各业也迅速兴起。最初阶段,华人只是在华人圈子里给华工提供服务。

中国人传统以热食、熟食为主,这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调技术的发达有关。秦国名相吕不韦(约公元前年~约公元前年)的(《吕氏春秋-本味》)有记:“……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者臊,草食者膻。……。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合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2年前便有用火烹饪的美食菜单及其制作方式以非常正式的春秋笔法流传于世,中国人对食物的执念便也成就了世上独一无二的中餐。唐人街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是解决了众多华工用带血的牛排、生洋葱圈和冷硬的面包无法慰藉的肚肠。于是,年,由陈明带动来美淘金的54个华工到来后那一年的年底,第一家中餐馆在旧金山Jackson街开张。

“……这个最早的唐人街区内,最初的生意形态是服务华裔同胞的饭馆。年12月10日的SanFranciscoDailyAltaCalifornia日报上就报导了一个盛大的场面,约有多名华人聚集在三藩市的Jackson街上一家店名为Canton(“广东”的英译——笔者注)的中餐厅共享晚餐。能吃上一顿中餐大约是这些漂洋过海、远离乡土的淘金者略解乡愁的唯一方式吧。……”——美国,张纯如,《美国华人史》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加州发现黄金的第二个年头,淘金华工立脚未稳,美国首家中餐馆便以这般大排面与众见面了,也造就了以中餐馆为主要载体的美国早期唐人街文化。不过,这倒也符合“有华人立足的地方就有中餐馆”一说,华人的世界,似乎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以吃一顿来解决的。Canton餐厅开始只打算面对华人顾客,菜单也是沿袭的粤式家乡菜,其中一道小炒叫“炒八珍”,这道菜是将5、6、7、8样菜细细碎碎地炒在一起,如菜花、荷兰豆、新藕、马蹄(茡荠)、香芹、甜椒、荞、豆芽菜等等不限,讲究点的人家会加上鱼滑、浮皮、鱿鱼卷。听着这似是一道丰富的菜肴,但实话实说,“炒八珍”的起源原是把一场酒席的边角料变废为宝,所以它往往是在酒宴的最后才上的,也往往并无固定的搭配,是厨师在宴席扫尾时把剩下的材料一窝熟,好听地叫它一声“什锦菜”,误打误撞地这道菜就凭多样性的搭配、清新的口感和丰富的色彩打响了名堂,人们赐予它富贵满堂、年年有余的含义,后来倒成了酒宴必备的菜式。

Canton餐厅的ChowChows是否基于同样的原因出世我们不得而知,现今也没有Canton餐厅第一盘ChowChows的实图资料,我们能知的便是ChowChows翻译成中文就叫“什锦菜”或“炒杂碎”,只有中餐菜单才有的菜式。ChowChows帮助中餐打开了白人淘金工的胃,他们很惊奇中餐里竟然有如此美味(营养均衡)的食物,也难怪,西餐对蔬菜类食材的处理要么生食,要么炖至一塌糊涂,都是不能讲究味道的,而广东小炒讲求的是“火候”,爆炒时锅底锅面都是熊熊大火,食材是生生被上下夹击的大火逼熟的,鲜、爽、嫩、脆、香俱全。新奇的烹饪方式和从来没有感受过的口感,让ChowChows成了白人淘金工进中餐馆必点的食物,中餐低廉的价格又带动了更多单身白人淘金工前来就餐。ChowChows从此便成了美国中餐的代表菜式,至今仍然有着不可撼动的江湖地位。

白人淘金工与华工的工作性质不尽相同,早期的华工全部是雇工性质,有些更是半自由的赊单工,加州法律限制了华人拥有土地包括矿场,而白人淘金工相对而言拥有更多发财的机会,他们视乎资金的多少可以做矿场主,也可以自主单干。即使如此,除雇佣了华工的矿场主之外,白人对华人并不友好。通常白人新移民的工资低于当地白人的工资,而华人工资低于所有人。在矿区,华工的工资只是白人工资的一半,从事其他职业的华人待遇也都低于白人。比如仆役,白人月工资20-30美元,雇主提供衣食;华工每月20美元,衣食自理;家庭临时帮工,白人日工资少则2.5美元、多则4美元,华人只得1.25美元。白人的利己属性使人不能忽略他们中很多本来就是“够胆死”的亡命之徒。肤色、种族成为白人摆下的华工走向财富的拦路石,任何行业华工得到的都是白人的残羹剩饭。

旧金山街头摆摊的中国人

中国人开的蔬菜店

随着不断有华人进入旧金山,华工在矿上的份量遭受至少两重稀释,一重来自白人的阻力,一重来自华人的人口比例上升。到后来,一些新来的华人连矿场也进不去了,同时,随着矿工人数暴增,聚居点也在增加,一个个新城镇逐渐变成了有各种经营的地方经济中心。给矿上提供物资供给、劳务输入、运输等,以及为矿工和新城镇居民提供服务性质的行业一时兴起。在各行各业里面,华人最热衷的除了开餐馆炒杂碎就是开洗衣店。

在华人加入之前,旧金山当地已存在少量洗衣店,但白人把洗衣工视为低下的职业无人问津,占矿工绝大多数的单身男性本就不惯于浆洗,矿上的工作也耗去了他们的体力。略有余钱的白人都雇请洗衣工洗烫衣服;穷光蛋或不讲究的则是上下两身衣服,换下的衣服也是不洗的,挂树上任由风吹雨打,等到身上那身衣服日日夜夜地在泥浆里滚成了硬壳,再来一个轮回;富裕的加州人时兴将衣服寄到香港去洗,一打衬衫的收费是12美元,来回耗时四个月。之后,在夏威夷的华人用每打衬衫8美元的价格把生意抢了过来;年,李华(英译:WahLee)的洗衣店在旧金山开张,成为旧金山第一间华人洗衣店,他的收费是5美元一打衬衫。李华深谙生意之道,他把“洗衫、烫衫”(WASH’NGANDIRON’NG)的招牌高高地悬挂了起来,客人隔着老远就看见这是一家洗衣店。随后越来越多华人加入了洗衣行业,与开餐厅炒ChowChows的华人并驾齐驱。

开餐厅还需要人手和资金,开洗衣店只需一个人一双手就够了。李华们在一间窄小的店里,工作吃住都在此,他们往往不分昼夜,每天工作长达十多个小时,客人交来的衣服都不带积压的,收费又便宜可靠,淘金工人把衣服送来华人的店里洗成了习惯,结果便是华人垄断了旧金山的洗衣业。堆积如山的脏衣服保障了华人洗衣工的收入,惜财的华人,还把淘金工衣服上的泥垢沉积保存下来,细致地从中淘洗出金屑增加了不少营业外收入。因此,从事洗衣业的华人的收入,经常比矿工以及后来的铁路工和农场工要高。19世纪的中国农民读书识字的人不多,他们更加不懂英文,华人洗衣工怎么与其他族裔做交易呢?这也没有难倒脑子活络的人。他们准备了几张硬纸,在纸上划出与银币大小相当的圆圈,圆圈一边角上写上相应的数字,大圆圈是50¢(halfdollar,50美分),中圆圈是25¢,小圆圈是10¢。每次收费时,就将大、中、小圈的示意图递给客人看,客人按圈圈的大小和个数来付钱。

为什么大规模出现华人在美国经营洗衣店的情况?中国有长达数千年的男尊女卑传统思想,可以说这些青壮年男性在中国的时候是压根儿不会洗衣服的,家里的女人,他们的奶奶、母亲、姐妹、妻子、女儿,只要有一口气在都不会让男人洗衣服,这纯娘们的活如果让男人干了是会让人瞧不起的。但中国也有一句古语“马死落地行”,洗衣工李周(LeeChew)在年解释道:“华人洗衣工(本来)不了解这一行业,晚清时期的中国没有洗衣店。那里的妇女们在浴盆里洗衣服,没有洗衣板或熨斗。”华人并不是特别喜欢和擅长这种工作,他们抱团洗衣,仅仅因为没有其他职业可以低成本、稳定快捷地赚钱。

勤劳、融汇变通、能放下身段的华人,靠着一双手撑起了旧金山淘金时期属于华人的一片天空,同时撑大了白人业主的口袋。华人在旧金山的经营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中餐馆和洗衣店,最多的是卖来自中国的礼品小商店,包括瓷器、玉器、雕刻品,以及中国的象棋、国画、茶具等。年,由华人开办的小商店已占据了旧金山的大半条都板街(DupontStreet),这是旧金山市区内人流量最佳的地段。因为法律限制华人购买土地与物业,这些店面都属于白人的,这些店铺如果租给白人,租金约每月美元,租给华人则高达美元。当时淘金华工月工资约30美元,白人月工资中位数50—60美元,美元/月的租金之高令人咋舌,白人都争相将店铺租给华人。

“早期从事的行业基本上就是服务业、手工业,三刀两小——小商、小贩、菜刀、剪刀、剃头刀,我们展厅有一套36种行业基本上都是以服务行业为主,甚至有银行,有裁缝店,有戏院,包括路边这个卜卦、算命、代书、洗衣,这些都有。”——华侨博物院院长,丁炯淳

年第一本中文商号黄页的发行印证了华人生意在旧金山的兴旺。“年出版的一本书名为Oriental的中文商号索引,也许是美国最早的中文黄页,它列出了33家小商品店,15名药剂师,5间中药店,5家餐厅,5家理发店,5家肉铺,3家提供长期食宿的旅店(boardinghomes),3间木材坊,3家裁缝店,2家打铁匠店,2家烤面包店,一木雕店(carver),一家篆印雕刻店,一个翻译官,以及一个代理美国货的经纪人……”——美国,张纯如,《美国华人史》

年,加利福尼亚州蒙特利湾岸边的华裔渔民和儿童

3、为美国园艺事业鞠躬尽瘁的刘锦浓

华工在加州纳帕谷葡萄园工作

“金山梦”终有了破碎的一天,欧美白人的精致的利己主义使华人在淘金业中受到的排挤越来越严重,黄种人遭到驱赶,只能徘徊于城市边缘在不起眼的角落做点小营生。大量矿工的存在加上城市的新兴与扩张,造成美西劳动力匮乏,工作轻松和工资高的行业都被白人先行占道,剩下给华人的则是被白人嫌弃的技术性不强、体力劳动强度大、收入不高的脏活累活,受限的华人有的进入白人家庭代替女仆担任烧饭和浆洗工作,有的从洗衣缝补延伸到垄断女装服饰缝制,有的去做卷烟,有的去了制鞋,有的进入农场耕种,有的参加了水利改造,有的做了渔民……华人渗透了旧金山所有的低端行业并以来之安之的态度成为美西的建设者。

在萨克拉门托——圣华金河三角洲(Sacramento–SanJoaquinRiverDelta),华人被雇来建造灌溉管道、堤坝和沟渠。他们深陷冰冷的水中或在火热的加州阳光之下挥汗如雨,把沼泽地里的水抽干,从其他地方运来细土把深坑填平,合计开垦出良田超过万顷,是华人把加利福尼亚变成美国整个联邦最肥沃、最高产的农田,使这里从荒芜之地变成“美国的粮仓”。加州农业农场资本化开发又带来了新的而且是巨大的商机,大批华人转去当农工,侍候田地与庄稼是他们的老本行,在由白人掌握的农场上,他们根本不需要适应便得心应手。到19世纪末,在萨克拉门托—圣华金河三角洲地区的中国人口中,95%的人都是农民、农场工人、水果包装工,其他人也从事与农业相关的职业,并为纳帕和索诺马山谷的葡萄酒产业供应葡萄。华人渐而往南迁到加州的Fresno农场一带,一部分再迁往南部地区如田纳西州、新奥尔良等州的农场。华人种植柑橘类水果、豆类、豌豆和甜菜,并将产品运送到城市和小城镇。其他的如铁路、工厂、罐头厂、渔业,来自中国的工人很快就变得不可或缺。

一位美国学者曾说:“不论在自己家里或工厂里,还是在农庄或矿山上,他们都离不开中国人的劳动。任何一名工人在需要一件干净衬衣或一顿像样的晚餐时,如果没有中国人的劳役,他就只能束手无策。”年,美国历史学家塔锡尔在《加利福尼亚州史》一书中写道:“人人都交口称赞中国人整洁、彬彬有礼、奉公守法的优点,更重要的是他们挽救了美国若干城镇,使之免于经济崩溃……”

年,美国《阿尔托加州日报》赞扬了中国移民在发展国家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记者指出:“中国人是耕种者、洗衣工、矿工、羊毛纺纱工和纺织工、家政佣人、雪茄制造者、制鞋商、铁路建设者……,为本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历史学家凯里·麦克威廉斯(CareyMcWilliams)指出,在加利福尼亚农业转型的过程中,“华人是关键因素”。

年轻时候的刘锦浓

在美国从事农业的华人中,有位华人园艺家因为改变了整个行业而被写入史册。他是居住在佛罗里达的刘锦浓(LueGimGong),刘锦浓是美国认证的第一个华人园艺师,他用多项、多个品种果树栽培成果成功改写美国的果树园艺栽培史,年培植的抗霜冻并可长久保鲜的橙子被命名为“刘锦浓橙”(简称“刘橙”,LueOrange,LueGingongOrange),在中国广东被叫“金山橙”。年,“刘橙”赢得了美国果树栽培协会颁发的“怀尔德(Wilder)银质奖章”。除“刘橙”之外,他的创新还包括大如樱桃的无核葡萄、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抗霜冻葡萄柚、改良型甜苹果、在温室内生长的可在感恩节前成熟的桃子、高产而色泽鲜艳大小一致的番茄、橙红色的杨梅、更甜更大的枇杷以及玫瑰花等园艺植物。年6月3日刘锦浓去世,美国各大报纸都介绍了他的生平事迹,高度评价他在园艺方面的成就。为了表示美国人民对他的怀念和敬意,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和年的纽约世界博览会上,会场都安放了他的半身塑像,这是美国有史以来给予华人的独一无二的殊荣。

刘锦浓,幼名刘金缵,年出生的他,自幼在家乡随父母栽培水果,学会了果树嫁接、人工授粉等技术。他的英文名叫LueGimGong,按中文字的音译应该叫LueGimNong,什么原因让LueGimNong变成LueGimGong?原因现今已不得而知。由于刘锦浓居住佛罗里达之后就再没使用中文名,关于这个人物所留下来的历史信息都是英文版LueGimGong,很多人因此反向英译汉为“吕金功”,包括华裔作家林露德的纪实文学《木鱼歌》,以及华裔作家、历史学家张纯如的《美国华人史》等等,当今很多新一代美国人(包括华人)都以为“吕金功”是这位美国华裔园艺家的本名。我们经多方走访,确定“刘锦浓”才是这个堪称伟大的、让现代人依然享受着他所奉献的红利的人物的正确汉语名字。也籍此向首位美国华裔园艺大师致敬!

……刘锦浓年生于(中国广东省台山市)台城横湖村委会龙安村,共有兄弟5人,他排行第三。因家道贫寒,刘锦浓幼年没有受到正规教育。年,12岁的刘锦浓随叔叔赴美国旧金山谋生。在当地华人会馆的帮助下,先在一家鞋厂做工。后来,刘锦浓和另外一批华工应聘到新英格兰马萨诸塞州北来当斯市的卡尔文?桑普森(CalvinSampson)先生的鞋厂做工。……在那里,他结识了范妮?蒲安臣小姐(FannyBurlingame),并以自己的聪明、好奇、勤奋赢得了她的好感。范妮小姐是前美国驻华公使、曾代表中国与美国签订《蒲安臣条约》的蒲安臣的堂妹……(此段摘自江门日报,在此鸣谢。)

刘锦浓在旧金山逗留了4年,年轻好学的他已学会简单的英语日常对话,16岁的他与一批华工一起被聘到麻省的卡尔文?桑普森(CalvinSampson)先生的鞋厂做工,在主日学校受到英文老师范妮-蒲安臣-伯林格小姐(FannyBurlingame)的赏识,被她带进她的家庭,并亲自担任他的老师与监护人,事实上范妮小姐将他视为养子。范妮小姐的教化细致入微,刘锦浓的言行举止甚至思想形态日益美化,后来还受了洗成为基督教徒,年入了美国籍。

范妮小姐与她姐妹在佛罗里达买了一块地,盖了大房子,刘锦浓也随同她们住进了这个大房子。范妮小姐有个很大的花园,种了很多花木果树,刘锦浓专门负责打理这个大花园。刘锦浓自幼在家乡已掌握果树嫁接、授粉等园艺技术,基础扎实,范妮小姐的大花园让他的林木栽培技术有了用武之地。年,25岁的刘锦浓发现,家乡常见的广柑,在美国被称为哈特橙,这种橙子是由西班牙人在18世纪从中国带到美国的,但似乎佛罗里达的气候并不适合它的种植,橙子还挂在枝头便常常起斑、霉烂。他将地中海甜橙的花粉,授予晚熟的哈特橙,先后培养出12棵新橙树。然后他将新橙树的花粉,再次授予哈特橙。年,经过两次杂交的优质橙,耐潮湿、抗霜冻,味美汁多,易于储藏。经过整个雨季,果子在树上挂几个月都不霉烂,成熟期从每年6月延长至9月,所以,可以早于别的橙子上市,又可以在别的橙子已经下市时再投入市场。这个产品登记商品名Valencia。美国果树栽培协会将它命名为“刘锦浓橙”,简称“刘橙”。当第一批“刘橙”运到北亚当斯市出售时,获得极大成功,每箱售价4.5美元,比别的橙子高出2美元。

“刘橙”命名的媒体报道

年刘锦浓迎来了高光时刻,“刘橙”赢得了美国果树栽培协会颁发的“怀尔德(Wilder)银质奖章”,成为首个被美国果树栽培协会认证的华裔园艺大师。范妮小姐已于年去世,留给刘锦浓1.2万美元遗产和那个大果园。“刘橙”响名之后,刘锦浓的果园门庭若市,参观者络绎不绝。年,美国佛罗里达州著名的格伦?圣玛利苗圃与刘锦浓签订了销售“刘橙”的合同。该苗圃的负责人认为,“刘橙”在价值和名声上超过了他们引进的其他任何水果品种,佛罗里达州柑橘交易公司的经理则称“刘橙”是“柑橘家族的奇迹”,刘锦浓被称为“柑橘奇才”“植物魔术师”,“刘橙”迅速蜚声全美。由于种植“刘橙”获利更多,全美的果园主(包括已种出改良橙的加州)都转而种植“刘橙”,“刘橙”随后出口到世界各地。作为美国水果代表,在中国叫它“金山橙”。

至于其他的大如樱桃的无核葡萄、抗霜冻葡萄柚、改良型甜苹果、超长待机桃子、株高多产的番茄、又好看又好吃的杨梅等等都似乎只是刘锦浓信手拈来的作品,他天生就应该活在果树栽培这方舞台上,而他的一生也确实把精力献给了他的果园,献给了美国的果树栽培事业。

能遇上范妮小姐,有人说刘锦浓是幸运的,但也有人说他是不幸的。范妮小姐给予他无微不至的照顾与教导,让一个旧中国农民脱胎换骨成为一个西方文明人,兴高采烈地把刘锦浓称为“我制造出来的阿刘”。在范妮小姐身边,刘锦浓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平台,这也是他得以获取“Wilder奖章”成为首个美国华裔园艺大师的契机。严谨来说,没有范妮小姐,就没有“刘橙”,没有刘锦浓的“Wilder”殊荣。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范妮小姐从头到尾彻底改变了刘锦浓的言行举止,甚至洗了他的脑让他抛弃了中国神明改信了基督,但她不能改变他的肤色,而肤色正是刘锦浓身上最明显的与白人之间的差异,这是刘锦浓在当时用任何成就都无法与美国白人讲和的对立标签。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反华排华浪潮正日益高涨,刘锦浓既要面对因排华而发动的美国工人罢工的叫嚣的声音,同时,由于与美国白人上流阶层范妮小姐的事实上的养母子关系又让刘锦浓遭受在美华人的排斥,同胞远离了他。他就象那只有翅膀而且会飞的蝙蝠,却既游离于鸟类之外又游离于兽类之外一样无依和彷徨。

年7月18日,刘锦浓因肺结核病情加重,不得不听从医生的建议回到气候温暖的中国乡下养病,不久便康复。年是清光绪十二年,中国人还梳着长辫,而从“金山”回来的刘锦浓已完全西化,还剪短了头发。在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是不允许剪辫子的,剪辫子被视为谋反,是要砍头的大罪。已西化并信了基督教的刘锦浓在家乡如何面对来自宗族与家人的压力?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信仰冲突与价值观的冲突是肯定存在的,战况料想也颇为精彩,但这已是我们不能知道的了。刘锦浓这次回中国并没有呆多久便回到了美国,他这一次回美已逢美国排华气候日盛,是范妮小姐动用了很多关系才让他以“商人”的身份回来。之后刘锦浓再未回过中国。

林露德的半纪实文学《木鱼歌》中有写“吕金功”(刘锦浓)是因为改信了基督教背弃了列祖列宗被从族谱除了名是否以事实为依据?真相因为时空已跨越多年,湮灭于历史巨轮之下而无从考究。我们曾到资料所指的刘锦浓的故居走访,这条小村全村都姓刘,但村民出国的出国,进城的进城,村里只有几个老人家留守,这与全中国大多数农村的情形如出一辙。我们访问了龙安村和附近几个村子里多个最老的人,没人知道刘锦浓这个人,没有听过这样的名字。

范妮小姐去世后,刘锦浓像失去了母鸡保护的雏鸡,与社会的关系更加疏离。他长于培育良种,却不善于交际,不善于经营,他的新品种果树使许多果园发了大财,而他的处境却一天天恶化,唯一能抚慰他的便是他的果园。此后他极少走出果园,日夜只在里面和他的马和一只叫“三月”的公鸡为伴,生活时常依靠朋友接济。

年6月3日,刘锦浓病逝佛罗里达州德兰镇,享年67岁。墓碑是美国德兰市商会和果农集资为他立的。年墓地重修,德兰市再次为他立碑,但出生年份却写为年,而非前述的年。

年由德兰镇重修的刘锦浓墓,墓碑右上角雕着一串橘子

(史海钩沉,未完待续,敬请赐正)

(部分资料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主编:余颖娉(YPYee)

编辑:AlexLin洪克威(ClarkLambo)

校对:刘以囡(FeliciaLiu)

点击下面链接相关追踪阅读:

八、太平洋彼岸的美国——“金山梦”(中)

七、太平洋彼岸的美国——“金山梦”(上)

美国华人华侨联合总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hg.com/fygxs/75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