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翻译官 >> 翻译官小说 >> 正文 >> 正文

从蓬门小户到名门望族他们家的人才qu

来源:翻译官 时间:2017/10/10
  说起晚清以来的文化世家,有几个家族不能不提:广东新会梁氏家族(梁启超、梁思成),江西义宁陈氏家族(陈宝箴、陈寅恪),江西德清俞氏家族(俞樾、俞平伯)……以及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安徽东至周氏家族。东至周氏家族群英荟萃   19世纪下半叶,东至周氏家族自周馥始迅速崛起。周馥由幕府小吏到封疆大臣,把家族带出了东至的山沟沟。第二代周学熙持续发力,以天津和上海为基地,形成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实业家族。到了20世纪下半叶,周氏子孙又以北京为中心,进而走向世界,成为一个文理并重、中西交汇、百花齐放式的学术大家族,其杰出人物之众多,所涉领域之宽广,被誉为“足以兴办一所一流大学”。安徽省东至县,周氏故里,相传古时舜帝躬耕于此,尧闻其贤,千里来访,故此地有“尧城”的美誉。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家族仅三、四代就从蓬门小户迅速发展成世人瞩目的名门望族?又是什么让这个家族在风起云涌的时代洪流中保持着不变的家风底色?破解它,要从周馥说起。1从一介穷儒到封疆大吏周馥像   周馥,字玉山,号兰溪,早年因多次应试未中,遂投笔从戎,加入李鸿章的淮军。后逐渐被李赏识,协助办理洋务并参与创建北洋水师。   周馥有几个突出优点,首要的便是非常爱读书。晚清名士于式枚曾说:“尚书(指周馥)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废书。文忠(指李鸿章)尝为余言,曩(从前)在兵间,偶行诸将吏营帐,至尚书所,几上皆宋儒书,心独异之,以为异日可任大事。”   另一个优点便是办事勤奋、周密,从不虚应故事。他草拟《北洋海军章程》,规范北洋水师的船舰等级、人员编制、饷俸杂支、员弁升擢、赏罚条例等,皆妥当周到。后来更成为李鸿章督直期间最为得力的记室与助手,与李鸿章相始终。《清史稿》评价:“(李鸿章)北洋新政,称盛一时,馥赞画为多。”   李鸿章在一次奏折中曾极力举荐周馥,说他“才识宏远,沈毅有为,能胜艰巨,历年随臣筹办军务、洋务、海防,力顾大局,劳怨不辞,并熟悉沿海情形,堪负倚任”。因而后来周馥被清廷先后委以山东巡抚、两江总督、两广总督等统辖一方的封疆大吏,受到重用。   周馥自身好学、能干,同时也重视把良好的品格传给子孙。他一生写了示儿诗20多首,其中《示海铭二儿》写道:读书如尝食,甘苦在心领;一步一从容,即事即思省;久久心自明,豁然开万顷;矢志金石坚,造物难为梗。   周馥对儿辈的读书关照颇多,希望子孙都能通过学习成长、成才,但他认为,读书不是仅仅为了中科举、求功名。在《前书未尽复作此寄之》中,他写道:科第假入身,尤先重理义。开卷必有益,愈寻愈出味。   同古人训诫“读书第一要务在于明事理”相似,周馥也认为,要通过学习精研理义,懂得做人的道理。在家训中他说:   人生世间,百物受用有尽,惟此善根无尽。故曰:耕尧田者有水患,耕汤田者有旱忧,耕心田者,岁丰收,无忧无虑。盖家之兴衰久长,系于一心。人生求福,以培养心地为先。心地若坏,百事皆坏,无可指望矣。   ——摘自《周氏家族周馥家训六条·培心地》   培养好的心地、善的根基是做人的根本。尧、汤皆为古代圣贤。然而,即使耕种尧的田地,也有水患之忧;耕汤的田地,也有旱灾之愁。只有耕种“心田”,方能无忧无虑,年年丰收。《负暄闲语》,周馥撰   晚年周馥更留下《负暄闲语》一书提撕子孙。顾名思义,这是古稀老人在温煦阳光下向晚辈述说往事。但该书意义又不止于此,这是周馥一生立身处世与丰富人生经验的总结,充分反映了周馥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和对世界各种事物的看法。   正是在包括《负暄闲语》等家训的影响下,周氏开始迈入家族发展兴盛期。2实业巨子周学熙   周馥有子6人,其中以4子周学熙成就最大,最为著名。周学熙   周学熙生于同治四年(年),光绪十九年(年)中举,后放弃仕途,转入实业领域。他以天津为基地,在华北创办了北京自来水有限公司、中国实业银行、唐山启新洋灰公司、大苑实业银行、天津华新纱厂、兴华棉业公司、耀华玻璃公司、唐山启新机器厂、滦州煤矿、江南水泥公司等一批新兴企业,其中水泥和玻璃制造等开创了当时实业领域之先河,有力推动了华北工业的发展,被誉为“北方实业巨子”,和江南的实业家张謇并称“南张北周”。河北工业大学里的周学熙雕像   他还曾任官立山东大学堂(今山东大学)总办(校长)、北洋工艺学堂(今河北工业大学)督办(校长),于近代教育事业出力甚多。   大凡人存心公正,则虑事详审。先审此事于国有益否?于民有益否?即有益矣,能持久而别无流弊否?   ——摘自周馥《负暄闲语》   周馥在《负暄闲语》中认为做人做事要看重民族大义,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心中。周学熙秉持同样的信念并且身体力行。   辛亥革命后,受内外压力,周学熙创办的滦州煤矿和英商霸占的开平煤矿被迫不公平合并,滦州煤矿以十倍面积只得四成利益,而且管理权尽入英人之手,其结果与周学熙的开办初衷简直南辕北辙。为此周学熙拒绝出任新公司的督办,还在家中写了一副对联:“孤忠惟有天知我,万事当思后视今。”   一如周馥晚年写家训和诗文告诫后代一样,晚年的周学熙亦归隐北戴河趣园,吟诗作文留下大量诗作,他在《示儿最后语》中写道:“先公笃信程朱学,孝儿传家忠厚存。门祚兴衰原有自,愿儿诗礼教诸孙”“但愿子孙还积德,闭门耕读传家声”。这个声望远播的民族实业家,将从父亲周馥处一脉传承的家学家风弘扬光大。3群星璀璨大放异彩   周家后人在周馥、周学熙之后较少出仕为官,更多在学术文化领域中学有所成。到了20世纪下半叶,群星璀璨,大放异彩。   周馥长子周学海,是很有声望的医学家。在周学海的5个儿子中,长子周今觉是著名数学家和邮票大王;三子周叔弢知名度最高,他是著名实业家,曾任天津市副市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他还是一代藏书大家,多次将毕生收藏捐献给国家。   周学熙的长子周志辅,集实业家和收藏大家于一身;三子周叔迦,现代著名佛学家,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中国佛学院副院长等职。   到了周馥家族的第四代,更是出现了人才井喷的现象。   周今觉的长子周震良,既是收藏家,又是山东工学院电机系教授;次子周熙良是著名文学翻译家、上海华东师大外语系主任,一生著作良多;三子周炜良,是世界级的杰出数学家。他在德国留学期间,与同在汉堡留学的陈省身同住一间宿舍,终生结下深厚友谊。陈省身在《数学人生》中回忆:周炜良博士论文的内容,后来在代数几何中称为“周氏坐标”,是一项重要的成果。年周叔弢一家在天津桂林路家中合影   周叔弢10个子女,有8人是高等学府的知名教授。长子周一良是学贯中西的史学大师,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曾这样回忆周一良:“中年后他专治魏晋南北朝史,旁及敦煌文献,佛教研究,多所创获,巍然大师,海内无出其右者”;次子周珏良是著名翻译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三子周艮良是建筑设计专家;四子周杲良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五子周以良是东北林业大学植物研究所所长;六子周治良,曾任北京亚运会工程总建筑师;七子周景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次女周与良是南开大学生物系教授、微生物学家。   周叔迦的长子周绍良,著名红学家、敦煌学家、文物收藏和鉴定家,一生笔耕不辍,论著达二十多部。   第五代启字辈中亦不乏优秀人才。周启成是浙江大学古典文学专家;周启乾是天津社会科学院的日本史专家;周启鸣是香港浸会大学地理系教授;周启登是文学翻译家,乌尔都语研究者……周一良先生   回顾周家的家学传承,兼容并包是其一大特色。周一良先生在《毕竟是书生》一书中写道:“八岁入家塾读书,总共十年。在家塾读古书外,十四岁开始外文的学习,系统学习日文和英文。”由此可见,周氏家族一直贯穿着“新知识与旧道德”相结合的教育方法,“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周氏家族的家学渊源和文采风流。周氏故里(安徽省东至县)·尧城春晓   家学相继背后的道德传承更令人钦佩。从周馥的“科第假入身,尤先重理义”到周学熙的“道德者千古不磨”到周叔弢“人能笃实,自有辉光”再到周一良“毕竟是书生”,周家的绵延兴盛昭示着这样的道理:权力、金钱的嬗递往往凭借无据,而德行、文化的传承才是历久弥新的永恒。

  正所谓:“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纪小兰整理)

更多精彩,为您推荐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全文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全文

蒋洁敏、刘铁男等的落马带来什么警醒?8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费用
白癜风可以治的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hg.com/fygxs/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