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翻译官 >> 翻译官条件 >> 正文 >> 正文

视读逝去的大师那些亲爱的ldquo

来源:翻译官 时间:2020/8/18
游戏不在于输赢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jiankangzixun/baidianfengpinglun/24812.html

《亲爱的翻译官》剧照

电视剧《亲爱的翻译官》打着“国内首部聚焦同声传译的电视剧”旗号,讲述译者故事,热映以来颇受争议。细节的“不走心”,引来不少专业人士的质疑,比如杨幂饰演的乔菲“法语部分对不上口型”,树立了“法语专业学霸”人设,却偏偏跑到德语区苏黎世留学,令观众费解。

制作不精,情怀来补。虽谈不上“良心巨作”,《亲爱的翻译官》也有暖心之处。5月25日,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逝世,当晚该片片尾播放了30秒短片,致敬先生。

“译者,往矣。行文里恬淡如初,只叹日后,再无生离,亦无死别。

译者,一生。百余载风华犹在,一朝叶落,依旧香如故。”

“一朝叶落,依旧香如故”短片中的这一句话,亦是纪念杨绛,亦是缅怀那些远去的翻译大师。

歌德曾说:“翻译无论有多么不足,仍然是世界的各项事务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工作。”什么是好的翻译?何为好的“翻译官”?其实,杨绛等一代大师,已用经典译文给出了答案。文中“香”,字中“情”,即使相传万世,却也依旧如故。

  一.朱生豪:感谢你,我们认识了莎士比亚

  “Tobe,ornortobe,thatisthequestio。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哈姆雷特》中的这句著名翻译,来自朱生豪,他是汉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的第一位译者。热爱他的人写道:“感谢你,我们认识了莎士比亚。”

朱生豪

早在大学期间,朱生豪就对莎士比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诵读了很多遍。年夏天,在给妻子宋清如的信中,他写道:“你崇拜不崇拜民族英雄?舍弟说我将成为一个民族英雄,如果把Shakespeare(莎士比亚)译成功以后。因为某国人曾经说中国是无文化的国家,连老莎的译本都没有。”信中“舍弟”是朱生豪胞弟朱文振,而“某国人”指的正是日本人。同年他开始动笔翻译。

朱生豪与夫人宋清如

  因为莎剧原文是中古英语的诗句,如果仍然按照诗句来译,朱生豪认为,不但难度大,而且在语言使用上受到很大限制,难以达到通俗、流畅的要求。几经斟酌后,他决定采用散文体进行翻译。

  到年夏天,朱生豪已经译完了莎士比亚的多部戏剧,预估到秋天可以把第一分册“喜剧”部分全部完成。但是“八一三”淞沪抗战的战火打断了他的翻译计划。

  战乱中,朱生豪丢失了一年多的译稿和参考资料。几经辗转,直到年,才冒险重回上海。这期间,朱生豪的翻译工作没有停止,他还是从《暴风雨》开始从头进行翻译。

  由于战争不段,朱生豪的翻译几经波折,那时他仅靠《牛津词典》和《英汉四用词典》两本词典,坚持完成翻译。

  年6月,朱生豪在翻译完《亨利五世》的前两幕后不得不放下了笔,于当年年底因肺结核、肠结核等并发症英年早逝,时年仅32岁。

宋清如晚年翻译朱生豪生前未完的莎剧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翻译莎翁,朱生豪与宋清如的爱情故事,同样是一段流传的佳话。在来往信件中,朱生豪曾对宋清如说,要把翻译莎士比亚作为向她求婚的礼物。

  朱生豪写得一手漂亮的情书,他的行文颇有莎翁十四行诗的汉译之韵:

  “接到你的信,真快活,风和日暖,令人愿意永远活下去。世上一切算什么,只要有你。

我是,我是宋清如至上主义者。

人去楼空,从此听不到‘爱人呀,还不回来呀’的歌声。

愿你好。”

“回答我几个问题:

1.我与小猫哪个好?

2.我与宋清如哪个好?

3.我与一切哪个好?

如果你回答我比小猫比宋清如比一切好,那么我以后将不写信给你。

4.我要不要认得你?

5.小猫要不要认得你?

6.小猫要不要认得我?”

朱生豪去世后,宋清如忍着巨痛,延续着丈夫未完的夙愿。年,宋清如独自完成万字遗稿的全部整理校勘工作,交出版社出版。年到年,她在朱生豪弟弟的协助下,翻译完成了朱生豪未竟的五部半莎剧。

相关书目推荐:《莎士比亚悲剧喜剧全集》《朱生豪情书》

二.傅雷:翻译“洁癖”曾气哭老翻译家

傅雷

在翻译界,傅雷享誉盛名。有人说,没有他,就没有巴尔扎克在中国。他一生用33部共万字的译作,让国人了解罗曼罗兰、伏尔泰、杜哈曼、梅里美等人物。

他曾言:“译事虽近舌人,要以艺术修养为根本:无敏感之心灵,无热烈之同情,无适当之鉴赏能力,无相当之社会经验,无充分之常识(即所谓杂学),势难彻底理解原著作,即或理解,亦未必能深切领悟。”据说在译贝多芬传记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时,傅雷一边听音乐,一边研究音乐史。

年,杨绛曾撰文纪念傅雷,其中谈及许多“翻译”趣事:

我只看到傅雷和锺书闹过一次别扭。一九五四年在北京召开翻译工作会议,傅雷未能到会,只提了一份书面意见,讨论翻译问题。讨论翻译,必须举出实例,才能说明问题。傅雷信手拈来,举出许多谬误的例句;他大概忘了例句都有主人。他显然也没料到这份意见书会大量印发给翻译者参考;他拈出例句,就好比挑出人家的错来示众了。这就触怒了许多人,都大骂傅雷狂傲;有一位老翻译家竟气得大哭。平心说,把西方文字译成中文,至少也是一项极繁琐的工作。译者尽管认真仔细,也不免挂一漏万;译文里的谬误,好比猫狗身上的跳蚤,很难捉拿净尽。假如傅雷打头先挑自己的错作引子,或者挑自己几个错作陪,人家也许会心悦诚服。假如傅雷事先和朋友商谈一下,准会想得周到些。当时他和我们两地间隔,读到锺书责备他的信,气呼呼地对我们沉默了一段时间,但不久就又回复书信来往。

傅雷的认真,也和他的严肃一样,常表现出一个十足地道的傅雷。有一次他称赞我的翻译。我不过偶尔翻译了一篇极短的散文,译得也并不好,所以我只当傅雷是照例敷衍,也照例谦逊一句。傅雷怫然忍耐了一分钟,然后沉着脸发作道:“杨绛,你知道吗?我的称赞是不容易的。”我当时颇像顽童听到校长错误的称赞,既不敢笑,也不敢指出他的错误。可是我实在很感激他对一个刚试笔翻译的人如此认真看待。而且只有自己虚怀若谷,才会过高地估计别人。

傅雷对于翻译工作无限认真,不懈地虚心求进。只要看他翻译的这传记五种,一部胜似一部。《夏洛外传》是最早的一部。《贝多芬传》虽然动笔最早,却是十年后重译的,译笔和初译显然不同。他经常写信和我们讲究翻译上的问题,具体问题都用红笔清清楚楚录下原文。这许多信可惜都已毁了。傅雷从不自满——对工作认真,对自己就感到不满。他从没有自以为达到了他所悬的翻译标准。他曾自苦译笔呆滞,问我们怎样使译文生动活泼。他说熟读了老舍的小说,还是未能解决问题。我们以为熟读一家还不够,建议再多读几家。傅雷怅然,叹恨没许多时间看书。有人爱说他狂傲,他们实在是没见到他虚心的一面。

  相关书目推荐:《约翰·克利斯朵夫》《傅雷谈翻译》

三.李健吾:“花团锦簇”的多面手

李健吾

  李健吾是杨绛的“伯乐”。起初,杨绛正是受到李健吾的鼓励,开始写作剧本。“杨绛”的名字首次出现在中国剧坛乃至文坛同样与李健吾有关。杨绛原名杨季康,《称心如意》即将发广告排演,李健吾电话催问如何署名,她担忧一旦失败会出丑,就决定以“杨绛”署名。年《称心如意》在“孤岛”上演一剧成名,“杨绛”的名字被叫响。

  在那个时代,李健吾同杨绛一样,写戏剧,也同样做翻译,是中国最早从事外国文学研究的学者之一。

  有人将他的文字比作“花团锦簇”,比如写杨绛,“白皙皙的,不高、不瘦,不修饰”,“和她的小女孩子一样腼腆,唯其有清静的优美的女性的敏感,临到刻划社会人物,她才独具慧眼,把线条勾描得十二分匀称”。

  “城像圆剧场,一步比一步低,雾气笼罩,直到过了桥,才乱纷纷展开。再过去又是旷野,形象单调,越远越高,最后碰上灰天的模糊的基线。全部风景,这样从高望去,平平静静,像煞一幅画。”

  这段译文,与他的批评相比,又是另外一番味道。后世公认,李健吾翻译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是“定本”。他喜欢连用一串短句,行文潇洒,优美传神,“像用砂纸细细打磨了一遍,闪着铮亮的光芒”。他所翻译的莫里哀戏剧,至今无人可以替代。

  李健吾谈及关于翻译中的“传神”及“润色”:

  

传神,这在翻译戏剧上,尤其重要。我翻译莫里哀感到想做到“传神”这一点的困难。每一个人物,由于身分、性格、性别、遭遇、习惯不同,与另一个人物也就不同了。而语言又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有所变异。这中间变化最大的还是风土人情。所以在对话上要做到“传神”,就很不容易。而翻译喜剧,最忌讳照字面死译,求其“神似”。例如我译《没病找病》、《屈打成招》、《贵人迷》,以及《愤世嫉俗》,等等,不是取消了“的人”,就是有一个字不译了。例如《贵人迷》原文是BourgeoisGentilhomme。末一个字是绅士、贵人的意思,头一个字是资产者的意思。过去男主人公确实是一个小资产者,祖上是在街头卖布的。可是现在,他已经阔到可以请各种教师并和贵人称兄道弟了。显然不是小资产者。怎么办呢?我就不译Bourgeois这个字,而译成《贵人迷》。谁有资格做贵人“迷呢?当然是有钱人家了。因为卖官鬻爵从法国十七世纪初叶起,资产阶级在上升中就已经把文官全部当作财富买下来世袭了。

“传神”已经不容易,和“忠实”结合在一起,就显得格外困难。忠实于字面,还是忠实于精神呢?在不可能兼而有之的时候,宁可牺牲前者,但是在可能兼而有之的时候,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兼而有之。而且要紧密贴切原作的风格。这在中国语言与外国语言之间就显得分外扦隔。“信”和“达”在这里虽二犹一。“信”,对原作而言;能做到“达”,却要看译者的运用中国语言和文字的本领。主观和客观在这里交错为用,本身是相对的,无所谓绝对;这里不但有赖于译笔的水平,也有赖于每个读者的各别的读书水平。最怕是带着先入为主的成见。

  相关书目推荐:《福楼拜评传》《意大利遗事》

编辑:玲娟责任编辑:锋哲

获取更多杨凌新闻资讯,长按上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hg.com/fygtj/58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