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翻译官 >> 翻译官条件 >> 正文 >> 正文

在法院做ldquo翻译官rdquo

来源:翻译官 时间:2018/7/20

前言

5月7日,上海海事法院(以下简称海事法院)青年翻译员团队被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评为“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年度上海市标杆青年突击队”。过硬的英语水平、扎实的法律功底、持续的翻译热情是这支队伍的“标配”。法治情怀满满的他们,缘聚于海事法院这个“国际范”的大舞台,并得以在团队中继续成长、绽放和收获。此次,让我们走近其中3位翻译员,聆听他们讲述不一样的故事。

上海海事法院青年翻译员团队在讨论翻译作品

员额法官徐玮

以译促学,拓宽司法国际化视野

年,海事法院组织全院外语人才,成立了一支以青年法官、法官助理为骨干的青年翻译员团队。这支队伍曾被上海市市级机关工作委员会评为特色学习团队,团队的队长由海事法院团委书记、自贸区法庭法官徐玮担任。

在徐玮看来,“法院是与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契合的地方”。考入法院之前,徐玮曾经前往哈佛大学交流,而后进入几家知名的外资所实习,最后立志要成为一名法官。

在她看来,

法律问题对法官的挑战是最大的,争议的法律问题避无可避,法官必须予以解答。

而她,偏就喜欢这种挑战。毕业后,徐玮谢绝了多家高薪offer,选择投身海事审判工作。

年,对于徐玮而言,是法院工作和法官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徐玮成为团委书记,全面接手团委工作,同时也成为了一名让人羡慕的员额法官。

Q

海事法院当时如何想到创建这支团队的?初衷是什么呢?

徐玮:海事法院作为涉外性和专业性强的专门法院,对国际海事司法前沿经验的引入和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海事司法理念及成果这两方面都非常重视。法院党组也非常重视加强复合型高素质海事司法人才的培养,着力打造一支“懂法律、懂航运、懂经贸、懂外语、懂信息化”的“五懂”司法人才队伍,希望为有才能的年轻干警多搭建一些平台。法院里很多青年法官和法官助理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也具有相当的外语运用能力,乐意从事外语翻译工作,不仅拓宽国际化视野,也提升涉外案件的审理水平。

在院党组的支持下,团委陆续开展了一些工作。从年开始,组织青年干警翻译在海商法领域具有权威性的专业文献《劳氏法律报告》中的经典案例。年开始,海事法院每年发布中英文双语版海事审判白皮书,向国际社会通报海事司法典型案例。还出版了《上海海事法院海事案例精选》,将经典案例进行汇编翻译后对外发行。外语好的青年干警在这些工作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年6月,青年翻译员团队正式成立,并且不断发展壮大。现有队员30人,平均年龄29岁,均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多人具有英语专业八级、中高级口译证书,有的还具备日语、法语、德语等第二外语翻译能力。

Q

这支团队是怎样开展工作的呢?

徐玮:我们团队实行的是扁平化和项目负责制的工作模式,发挥青年业务骨干的示范作用和学习型团队的辐射效应,争取把青年翻译员团队打造为高层次司法人才集聚、培养的平台。充分尊重和体现干警的自主创新意识,建立“海法青年翻译员之家”







































白癜风的专科
点状白癜风发病要多久才能治愈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hg.com/fygtj/2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