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翻译官 >> 翻译官行业 >> 正文 >> 正文

落难明朝皇帝与一位蒙古人的患难真情没有他

来源:翻译官 时间:2021/3/23
中科白癜风暖心公益活动 http://nb.ifeng.com/a/20180507/6557031_0.shtml

首发于“澎湃新闻·私家历史”,经作者授权转载。

本文约字

阅读需要

10min

在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被蒙古瓦剌将领也先俘虏。这期间,有一个蒙古人一直陪伴在明英宗身边,直到送其还朝。经历“夺门之变”后,明英宗重新登上皇帝宝座,为这个蒙古人赐名为杨铭,历任锦衣卫指挥使,还凭借着蒙古人的身份,数奉使外藩为通事,长年在外,后死在任上。

这个杨铭,原本叫哈铭,他有《正统北狩事迹》《正统临戎录》二书流传至今,或为自述笔录,或为后代整理而成。二书记载了英宗“北狩”时,他与英宗的共同经历,本文亦主要根据二书写成。

“杨铭,初名哈铭”,为明朝通事(翻译官),负责朝贡出使等事宜,“正统中,与其父随指挥吴良同使瓦剌”。后来瓦剌太师也先因明朝“留我使臣,减我赏赐,绝我和买”,故扣留哈铭等使臣于瓦剌,并将他们分到蒙古各部服劳役。《明史》记载哈铭为蒙古人,“有哈铭者,蒙古人”。现在也有人认为哈铭是会说蒙古语的回族。

最后一次内部统一——蒙古瓦剌部控制鞑靼部▲▲▲

明太祖时,北元军队节节败退;明成祖时,朱棣曾多次御驾亲征,西部瓦剌部,东部的鞑靼部,多不敌明军。成祖往后,明朝承平日久,久经战场的大将也先后去世,明朝和蒙古的力量此消彼长。

明正统朝时,西部的蒙古瓦剌部逐步崛起,进而控制了东部的鞑靼部,蒙古高原再次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蒙古大汗脱脱不花被也先控制)。彼时的瓦剌、鞑靼联军,实力不能说空前但也算绝后。因为,此后蒙古达延汗虽曾在明正德朝统一了鞑靼部,但是也没有降服瓦剌。明末时,瓦剌准噶尔部再次崛起,但未能控制东蒙古,因为彼时后金(清)已经崛起,东蒙古多臣服于清朝。

清朝历经康雍乾三朝,最终降服了漠西蒙古,进而统一了蒙古高原。因此,可以说,正统时期的明朝,面对的是元世祖以来最强大的蒙古军队,彼时明朝防守或许可以,进攻并无胜算,明军早已不是明初那支历经战争洗礼、猛将云集的军队了。

如大家所知,明英宗宠信太监王振,并在王振的怂恿下带领明朝精锐亲征,史书多把明军失利归因于王振让明军绕了远路,最后被蒙古军队追及并包围。当然,这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前文所提到的,即:明军以为自己面对的还是永乐时期四分五裂的蒙古。

土木堡之变,明军惨败,精锐几乎全军覆没,明英宗朱祁镇也当了俘虏,好在有于谦等人反对南迁和主战,又拥立景泰帝继位,大明的江山得以保住,而蒙古军队因进攻北京城不利、无法同明朝互市,内部也变得不团结,后来撤军并送还了“累赘”明英宗。

瓦剌领袖也先,由于不安于只当蒙古的太师(类似宰相),冒蒙古之大不韪,以非黄金家族(非元世祖之后)之出身,僭越称“大元田盛大可汗”,引起诸多蒙古人的愤慨,最终为部下阿剌知院所杀。一代枭雄,最终身败名裂!

土木堡之变

英宗亲征被俘——哈铭成为英宗的知心人▲▲▲

“土木堡之变”是明前期的大事件,明英宗朱祁镇在此战中被俘,成为明朝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土木堡之变”前,哈铭作为通事(翻译官)出使边外,后来被也先扣留了下来。英宗被俘后,除了屈辱,还有孤单,好在也先让哈铭等人陪同英宗,英宗才不至于完全没有依靠。后来,攻城不利的瓦剌打算送英宗回明朝,但明朝已拥立景泰帝,英宗“有家不能回”。

回蒙古途中,明朝使臣给英宗的衣物被伯颜帖木儿的家人夺走了,英宗想要回来,哈铭说:“万万不可,怎么可以虎口夺食?就算得到了,也不属于咱们。”英宗听了很生气,还动手打了哈铭。伯颜帖木儿之妻听闻有人私夺物品,便把东西还给了英宗,但此后还是被喜宁等人拿走了。此时,英宗方知哈铭所言甚是。

做了俘虏的明英宗,心情很不好,哈铭时常安慰他,把英宗比喻成大海里的大鱼,把“北狩”比喻为大海涨潮时大鱼搁浅,他说:

大海水潮时,有一大鱼随潮落在浅水滩。彼大海中鱼,如何浅水中住得?这大鱼急还归大海中,潮水不到,如何去得?一旦时到,潮水接着浅水,这大鱼还归大海也。上可宽心,时至自不能留。忧或成疾,悔无及矣。

哈铭让明英宗不要灰心,保重身体最重要,否则熬不到回明朝的那一刻。

哈铭常伴英宗左右,成为英宗最为依赖和信任的人。他常去大同跟明朝守将交涉,偶尔也给英宗带回来些好东西,十分尽责和劳累。一天早上,英宗忽然跟哈铭说:“你知道吗?昨天晚上睡觉,你有一只手放在我身上了,我怕打扰你休息,一直没动你手,直到你醒来。”还说,“当年汉光武帝和老友严子陵也曾同床就寝,现在你就是当年的严子陵。”

哈铭听闻十分感动,连忙叩谢。英宗对哈铭说,等一起回中原了,就让他做锦衣卫都指挥使。也先看到哈铭日夜陪伴英宗,也为哈铭的忠诚所感动。有一天,也先来到英宗住处,说:“你看看你,虽然是明国的皇帝,从日出处到日落处都是你的官员和百姓,可是现在除了哈铭,居然没有一个人能帮你。希望回到中原之后,别忘了哈铭这个人。”英宗答到:“太师(也先)言是,我不忘也。”

后来,也先带着英宗继续往北走,有一天英宗生日,也先来祝贺,并建议让明朝派人来迎英宗回中原,英宗知道明朝肯定不会派人接他,便说不用了,我可以自己回去。在蒙古时,英宗身边有个太监喜宁,投靠了也先,一直挑拨明蒙关系,并想除掉英宗身边的哈铭等人,好在英宗不糊涂,喜宁的阴谋没有得逞。

喜宁帮助也先同明朝作对,英宗十分不满,便向也先建议由喜宁充当使者去北京交涉,结果喜宁在宣府被杀。喜宁死后,哈铭便帮英宗在也先那边说好话,英宗的处境也好了点。

后来,也先带着英宗驻扎在一个叫下海子的地方,时不时有明朝军队前来骚扰,也先很生气,准备让军队攻占这些士兵所在的边堡,哈铭阻止说:“我们现在打算跟明朝讲和,如果杀人,容易失去对方的信任。”

于是明英宗便让哈铭拿着英宗的手书,告诉边将英宗在蒙古营帐里,请不要再袭击。明军探子见到哈铭后说,你说皇上在,我不敢相信,你们把皇上带去大同,让总兵官见一下。于是颜伯帖木儿带着英宗等人去了大同,结果大同守将打算袭击蒙古人、劫走明英宗,颜伯帖木儿十分愤怒,认为哈铭在骗他,差点杀了哈铭。

土木堡之变前后主要战事

无惧生命危险——哈铭在明蒙之间积极斡旋▲▲▲

为了帮英宗早日回到中原,哈铭自请赴北京联络,于是哈铭便充当英宗的联络人前去北京。实际上,充当明蒙之间的使者是有危险的,此前喜宁便是充当使者时在明朝边境被杀。哈铭到了居庸关,守将见他是蒙古人,便怀疑他的身份,准备杀了他,正好遇到蒙古大汗脱脱不花的使臣来通贡,便放行了。

当年七月,哈铭顺利进入北京,并见到了尚书王直等人。经过交涉,明朝准备接纳英宗回京,便让哈铭充当使臣再回蒙古。路上,哈铭遇到了都御史李实等人,李实说,蒙古人肯定不是真心想送还英宗,而是想要更多的财物。哈铭反驳到:“根据我的了解,也先现在是真的想送还英宗,哪怕明朝不给他财物。”

后来,哈铭来到了大同,大同总兵说,大同这里路不好走,物产不多,如果将来皇上从大同返京,怕是招待不周,建议从宣府返京。后来,哈铭出边到达蒙古,当也先等人得知哈铭回来,十分高兴,问明朝迎接英宗的人是什么级别,哈铭说是明朝的高官,现在这些大官都在大同,如果真的送回英宗,他们会来迎驾的,如果蒙古想索要一大笔财物,那么明朝大臣就不来迎接了。

也先说:“我是真的想要送回,不是为了财物。另外,明国皇帝因为你离开了这么久,心情一直不好,最近都生病了,你赶紧去看看他吧。”英宗见到哈铭,十分高兴,问明朝到时有哪些使者来蒙古,哈铭说有杨善、王息等人,英宗大喜过望,说:“太好了,这些都是我的旧臣,回中原有希望了。”

最后,英宗启程回中原的时间定在了八月初八,英宗对也先说,我想从宣府回京,也先说:“我诚心奉驾,惟上所欲行。我亦遣使大臣来送。”八月初八,也先杀牛羊大摆筵席送行,还有歌舞表演,并赠送了英宗弓箭、貂裘等具有蒙古特色的礼物。也先的弟弟赛刊王也来送行,而同英宗交际较深的也先弟弟伯颜帖木儿,也带着礼物来给英宗送行。

《明妃传》剧照:也先同明英宗

扈从英宗回京——天顺、成化、弘治三朝恩宠不减▲▲▲

此后,英宗回京途中来到野狐岭及宣府万全城下,让哈铭传谕城内军民,你们不用开门迎接我,只需要送一些酒肉犒劳一下蒙古军队就好,城上的将士听了大呼万岁。伯颜帖木儿亲送英宗到野狐岭,他告诉哈铭:

你们的皇帝巡幸北边,不小心被我们太师俘虏了,我们太师顺从天意,并没有太为难你们皇上,还让我服侍你们皇上一年。

现在虽然皇上可以回中原了,但是他的弟弟已经是皇帝了。你告诉你们皇上(英宗),这皇位之前是皇上的,将来也会是皇上的,等到复位了,也算是我的主人啊。如果我以后走投无路,皇上还能帮助我呢。

临别时,英宗让哈铭犒劳感谢伯颜帖木儿,伯颜帖木儿得知英宗马上要启程,忽然大哭起来,说这次皇上回了中原,以后恐怕是见不到了。此后,英宗启程入边,忽然有人骑马来追,英宗、哈铭不知情况,结果一看,原来是伯颜帖木儿打了几个野兽,让人送来给英宗。伯颜帖木儿一语成谶,数年后,伯颜帖木儿在蒙古内乱中被杀,无缘再见英宗。

英宗启程时,伯颜帖木儿送了不少马给英宗,英宗到达宣府后,便让哈铭对马进行分类,打算回京后分别送给皇太后、景泰帝、东宫。英宗回京途中,让太监把英宗用过的被褥和鞋子送给哈铭,让哈铭传给自己的子孙以作荣耀。

英宗到达北京城下德胜门时,总兵石亨、张四、杨洪,少保于谦等人来迎接。后来,英宗让哈铭去东华门外光禄寺准备送马事宜,哈铭说:“咱们去不了,朝廷不允许。”英宗说:“也罢也罢,就这样吧。”此后,哈铭同明英宗在东安门辞别了。

回京后的英宗,成了“太上皇”,而哈铭因为“护驾”有功,被景泰帝升为锦衣卫镇抚。天顺元年,明英宗复辟,升哈铭为锦衣卫指挥佥事,后又升为指挥同知,算是没有忘记当年哈铭的忠诚。哈铭在天顺、正统、弘治三朝的朝贡和边事管理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弘治八年,瓦剌太师遣使入贡,脱罗干部便和瓦剌使者混在一起入贡,希求赏赐,弘治帝“命大通事、指挥杨铭往验之,得实,遂却回脱罗干使者”。

成化年间,哈铭升任锦衣卫指挥使,明宪宗下谕旨:“哈铭既有虏廷随侍功劳,职事不动,钦此!”明孝宗后来让哈铭子孙世袭哈铭的官职,特下谕:“哈铭既父子出使,并随侍皇祖,及节次杀贼有功,比与其它传升、乞升的不同,准世袭指挥使,钦此!”

可见,不仅英宗没有忘记蒙古人哈铭的功劳,英宗的儿子宪宗、英宗的孙子孝宗都没有忘记哈铭。

果粒历史·新刊推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hg.com/fyghy/7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