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善信弟子来问我说,师父,道教的经文是怎么形成的,是杜撰的(居然引用杜光庭编撰)吗?还有这个神仙讲经谁看到了,在哪里讲的,怎么流传到人间的?
更有一位善信讲,听一位老修行讲,这个经文是扶乩做出来的。。。这里呢我觉得有必要向大家讲一讲道教经文是怎么来的。
道教经文的由来
起初,天地未分,混沌无极,大道本无可言说。劫终劫始,太上元始天尊便敷演经文,安镇天地,保护人民,谓之“开劫度人”。道经中记载:道家经诰,起自三元。经文由玄、元、始三种自然真炁(气)凝结交缠成字,故又称“龙章凤篆”,黄金为文,白玉为简,天真皇人执笔抄录。秘藏在诸天之上,七宝玄台。若天下有道,则由仙真降授于世间,若天下无道,则经文隐在天宫,静待有缘。(详见《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本始部》)
此外,道教各派祖师真人对经文的注解、阐述,包括各派祖师本人的著述,以及先秦百家的著作、名山宫观的图志、各种道教碑铭,大多数也都被收入《道藏》中,也是道教经文的一部分。
首先,「天真皇人,按笔乃书」说的的绝对不是道经是由天真皇人扶乩文「写」出来的。很多道经已经十分明确地说「元始天尊命天真皇人书其文,名八威龙文,亦曰诸天八會之书,秘于上清玄都金闕七宝琼台」,「元始天尊说经之后,命天真皇人並上清诸真人,总其元义,开品分系,秘于神霄东极华堂琼室之内」,这说的是天真皇人是上界侍在元始天尊左右的神仙真人,且写经之后存于「上清金闕」;既是上界神仙,既已身在天闕,且又亲侍元始天尊,亲听元始天尊诰命,哪里用得着用扶乩把经文扶出来。
还有说北斗经也是扶乩扶出来的,这就说的更没文化了。北斗经开篇就说太上老君于永寿元年正月七日「化身下降,至于蜀都,地神涌出,扶一玉局,而作高座,于是老君昇玉局坐,授与天師」云云,怎么看都是老君爷面对面授予的天师北斗经,并且有玉局说法图作证
(说法图描绘的是太上老君升玉局座,授予老祖天师北斗本命延生经诀的场景。图中坐法座的是太上老君,秉简长跪的是张天师。老君旁边有两位侍者,周围还有北斗七星,辅弼二星,以及擎羊陀罗两位真仙。)
我们一直在提这个天真皇人,那么他到底是一位怎样的神仙呢。
一、天真皇人:先天龙汉祖劫,虚空原始分身
在《玄门早坛功课经》正式经文开始前,有一段“玄蕴咒”,写道“雲篆太虛。浩劫之初。乍遐乍邇。或沉或浮。五方徘徊。一丈之餘。天真皇人。按筆乃書。以演洞章。次書靈符。元始下降。真文誕敷。昭昭其有。冥冥其無。沉痾能自痊。塵勞溺可扶。幽冥將有賴。由是升仙都。”这段咒,说的是道教天字一号经典《度人经》的来历。唐道士薛幽栖认为:“讽诵之篇则此卷为首。”《度人经》的流传,要归功于元始天尊身边的一位侍者,玄门称为“天真皇人”。
二、天真皇人:记录天尊法音,太上无量度人
玄蕴,意思是说其中蕴含着非常玄玅的义理。在大道初化时,天地之间混沌一片,先天主宰元始天尊凝神静默而示云篆天箓。其时,经文如云朵一般悬浮十极。在经文传播的过程中,有一位负责记录天尊法音,并将云篆灵文转化成为俗世可以看懂的经义,以便于后世学道者方便习用。元始天尊讲说的这一部经文,便是后世流传甚广的《度人经》。记录者,就是天真皇人。
《高上神霄宗师授经式》中写道:玉晨道君受元始天尊《度人经》后,命天真皇人并上清诸真人,总其元义,开品分系,共为60卷,以应六甲之数,秘于神霄东极华堂琼室之内。元代道士陈观吾所著《度人经注解序》称,《度人经》乃元始天尊囀篆,传授给玉晨道君,玉晨道君传给玄一真人,玄一真人又传给天真皇人。天真皇人分别授给黄帝《度人经》上卷,授予帝喾《度人经》的“本章”和“玉历章”。至此,道教大乘经典《度人经》在天真皇人譔写下而开始流传于人世。据说,黄帝曾亲自前来问道,得授“五牙三一之文”。后又在峨眉山脚下相遇,天人皇人才把《太上灵宝度人经》传他。按照经典描述,帝喾成道后为玄帝。
三、天真皇人:翻译大梵隐语,改啭辨析天音
天真皇人是前劫修真得道的一位上古仙真。在道教的信仰体系中,认为天真皇人是前劫修真得道的一位上古仙真。《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记载,天真皇人体貌诡异奇伟,身高九尺有余,通体有黑色毛发覆盖。黄帝时期,天真皇人曾经在峨眉山隐修,于绝壁上用苍玉筑室居住,室内所有起居坐具都由黄金铸成。天真皇人的所有侍者都是仙童玉女,且常见太清仙王三人与之陪坐。
《隋书·经籍志》载:“(天尊)乃命天真皇人,改啭天音而辨析之。自天真以下,至于诸仙,展转节级,以次相授。”此再一次说明天真皇人是一位把天尊梵语转化成俗人“正音”的“翻译家”。《太上灵宝诸天内音自然玉字》就是天真皇人将“大梵隐语,无量之音”转译为“正音”的一部经文,其中包含了对“大梵隐语”的大量解释与说明。
四、天真皇人:阐化先天真一,济度人皇祖身
《抱朴子·地真篇·卷十八》中记载了一次天真皇人和黄帝之间的问答。当时,黄帝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峨眉山,想要向天真皇人求教长生真一之道。天真皇人并没有直接回答黄帝的问题,而是反问:“子既官四海,复欲不死,不亦贪乎?”随后话锋一转,天真皇人授予黄帝“真一”之道。
古灵宝经《太上灵宝五符序》中也记载了这次问答,并引出了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太上太一真一之经》。《太上灵宝五符序》中说,黄帝持有《真一经》,研读多年却不得其要。四处寻访的过程中,黄帝遇到了青城山的甯先生指引,于峨眉山拜遇天真皇人。因为书写《真一经》的文字是一种天文,需要经过破译后才能读懂,天真皇人便正是具备解读此“天文”能力的仙真。
五、天真皇人:仙道贵生以慈,无量度人以经
道经《上清大宝经法》中称,以天真皇人之名传世的经书典籍,是与后世人造作书写的经典有本质上的区别,此才是“真品”经文。《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中又记载,在蜀地岷山江北有慈母山,是天真皇人居住修炼之地。慈母山中有一龙池,池中有金银铜铁锡鱼。此鱼吃起来和干姜的味道一样,人们称作是肉芝龙,据说服食之后可以得长生。此龙池有两个,一个在山中,一个在空中,池水全都澄清如镜,不染纤尘。偶有山中干枯的树叶被风吹落池中,即有五色鸟飞来衔走落叶。《通鉴》作者感叹说,此是真仙境也。此为一种比喻。
六、天真皇人:九路仙侠持剑,永元真人写文
以天真皇人之名传世之书,以《天真皇人九仙经》最为知名。此经记述了天真皇人与黄帝论道的过程,提出了用观想、存思的方法去炼养内丹,并指出了不用任督二脉而运炼精气的特殊方法,这和世存的很多内丹炼养之书有较大区别。经中还依炼丹功力深浅,分别列就等位不同的仙侠体系,其为天侠、仙侠、灵侠、风侠、水侠、火侠、气侠、鬼侠、剑侠。此套仙真体系,可谓自成一脉。
大唐罗公远注解《九仙经》时说:列仙侠有九等,九等列仙侠合称之为九仙。此九仙必有剑,皆有无形之道剑,故称之为剑仙也。从炼气、化神、成圣,到以仙侠的名义仗义行侠,这是《天真皇人九仙经》中讲述的道教修炼之道。在《天真皇人九仙经》的论述中,九路侠者皆有奥妙:
第一天侠,本天仙,奉上帝赐剑也。
第二仙侠,已修上真升天之行,又复炼气为锥剑。
第三灵侠,已是地仙,镇居山岳,及炼就剑匕,万里闻有不平之事,飞剑立至,谓之灵侠。
第四风侠,亦是地仙,炼得剑匕,修之间断,未通极灵,知有不平,通风处,身剑一时俱至也。
第五水侠,本是水仙炼成,号曰水侠。无水不可飞腾也。
第六火侠,修之自焚起,亦号火光三昧,炼匕剑成,了身欲飞腾,须化火一团,乘而来往,故号火侠也。
第七气侠,唯学定息气,将精华炼剑,剑成如气,仗而往来,号曰气剑也。
第八鬼侠,人不见其形,本修神仙水墨形,水墨剑也。出入往来,如气不殊。
第九遇剑侠者,或因遇于宝剑,亦得随意东西变现也。
七、天真皇人:学海无涯无尽,黍米一粒无奇
天真皇人在经中开示说,即便是地仙,也是有神仙之法的,只不过具有肉体凡胎,因日月勤功而修成仙真。这也正是圣真之人讲说给后世修行者的修真捷径。
道经的出现与传承,经典里面记载得清清楚楚,哪位神仙在什么地方讲经因何故讲经,有哪些神仙闻经,指出人间哪些现象,流通诵持这个经典有何功德,如果信仰堅定,至心皈命于经典,那就不至于平白多出了什么扶乩写经的解释。做为道教徒,我们要相信三洞真经就是三清至圣金口所宣,随后由天真皇人之类的神仙书写翻译传下世间,而不是什么扶乩而成。为一位正信的道教弟子,道教善信,一定要依据经典,不能听信小道故事,人云亦云。要谨持三宝,尊重经宝。在学习中不断增进自己的知识,对于不了解的问题不要去以讹传讹,可以咨询下道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hg.com/fyghy/5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