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山叔的朋友圈里的一个95后女孩跳楼自杀了。
只留下了一封遗书,她说:
“我没有想过要碰它,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染上的。”
“真的没办法戒掉,一天不碰生不如死,我已经一无所有,没有脸再活下去了。”
山叔私下问了共同好友才得知。
她是喝了“咔哇水”这种新型饮料,才会做出这种过激的举动。
这让山叔想起了不久前,央视曝光的一则视频,也是类似的新型毒品。
“这个奶茶跟外面的奶茶是一样的,但它其实不是真正的奶茶。”
“它是由新型的毒品奶茶粉冲泡而成的。”
什么?
奶茶粉、跳跳糖、可乐、阿拉伯茶......这些看似熟悉的零食饮料居然都是毒品?
原来,视频中看似平常的奶茶中其实含有氯胺酮、摇头丸等成分。
而氯胺酮,又称k粉,一般人只要足量接触几次即可上瘾,白色结晶型粉末,易溶于水。
还有“可乐”,外表精致小巧,内里却和平常的可乐完全不一样。
它的主要成分是由氯胺酮和冰毒混合在一起,只需吸食微量就会产生幻觉。
并且,它们无色无味,遇水即溶,害人于无形。
令人防不胜防。
我们总以为毒品离平常人的生活很遥远。
但原来危险早已悄无声息的潜入了生活。
它们有的像奶茶,有的看起来像糖果、饼干等小孩儿爱吃的零食。
更可怕的是,这只是一小部分,还有多少是我们没有见过的?
还有多少是藏在身边我们没发现的?
世间多险恶,唯有早防备才可从危险中及时脱身。
01
据警方透露,现在的新型毒品有着完美无缺的伪装,具有极强的隐蔽性。
有些甚至直接成为了备受追捧的流行物品。
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大众面前。
这款彩虹烟和平日里看到的香烟很像,但在吸食时会产生色彩斑斓的烟雾,并自带香气。
看上去很是酷炫,可它其中有多种毒品成分混杂,毒性比一般毒品对人体伤害更大。
而令人担心的是,彩虹烟的使用者平均年龄不足18周岁。
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正是喜欢新鲜刺激的时候,很容易就会被吸引,从而跌入深渊。
巧克力一直是年轻人表达爱意的神器,但在毒贩手里就成了犯罪的工具。
谁能想到这是用大麻熬成的油参制成。
看到它是不是回忆起了自己天真烂漫的童年?
其实它与你的美好回忆相差甚远。
这并不是放在嘴里酸酸甜甜的跳跳糖,而是致命的毒药。
它遇水即溶,与各种饮品相融后,口味不会发生变化,连香味都相似。
可后劲很强,喝一次两天大脑都会处在兴奋当中。
除了这些,毒品还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和面孔。
单凭外表谁能看出来熟悉的包装下早已被换了芯?
然而,这些五花八门的毒品的消费者,也多为00后。
它经常出现的地方变成了我们周边的小卖部和商店。
毒品,已经悄悄瞄准了年轻人。
他们,或是还在上学,为作业考试发愁;
或是刚刚踏入社会,在为生计奔波;
而这些改头换面的毒品正在杀害他们。
02
根据《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显示:
中国现有吸毒人员.8万名,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6%。
其中,18岁到35岁.5万名,占48.7%;18岁以下名,占0.3%。
算起来,近半数都是年轻人!
而在这惊人的数据背后,是新型毒品对人们的残害。
今年3月初,就曾爆出这样一则事件。
新年结束不久,在广东云浮罗定就有20多名年医院。
最小的还未成年,最大的也不过30岁。
原因无它,只为戒毒。
一名叫晓阳的戒毒者对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去年,因为疫情晓阳一直呆在家中,朋友就向他推荐了“咔哇饮料”。
因为独特的味道,时尚的包装,这款饮料在当地深受年轻人喜爱。
晓阳和朋友也一起迷上了这款饮料。
可是没想到噩梦就此开始。
大家都知道一个正常成年人的睡眠周期,大概在7-9个小时。
可自从喝了“咔哇饮料”,整整一年,晓阳一天的睡眠时间就没超过4小时。
每过两三个钟头就必须起来喝一口咔哇饮料,否则就会烦躁不已,无法入眠。
其实这款饮料就是年闹得轰轰烈烈的“咔哇潮饮”的升级版。
当时的“咔哇潮饮”风靡一时。
但由于被检验出存在高浓度的管制毒品“γ--羟基丁酸”(简称GHB)。
长期服用容易成瘾,有害无益,被要求下架。
而这次的“咔哇饮料”,混合了多种毒品,毒性更猛。
它成瘾性强,若是停用,人就几近癫狂、严重影响人的精神。
更有甚者会导致死亡。
4月,医院来了一名女患者,同样也是服用了“咔哇饮料”来医院戒毒。
但她没有晓阳那么幸运。
医院抢救了整整两天,最后还是抢救无效死亡。
像花儿一样的年纪,本应该准备恋爱、准备事业,憧憬着更美好的明天。
现在只能躺在冰冷的病床上,永远闭上了眼睛。
让人悲伤之余,不禁想问:
为什么原本被下架的毒品还可以快速流行,继续害人?
这一方面是因为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
另一方面则是毒贩的阴险狡诈。
03
常有人会疑惑,我国禁毒这么严,毒贩是怎么把毒品运进来的?
为此,山叔还特地上网搜了一下。
搜到的答案令人不寒而栗。
听说过人体藏毒,那听说过纸里藏毒吗?
去年,深圳邮局海关就在文件纸中连续查获新型毒品“LSD致幻剂”,共计75张。
LSD致幻剂是一种半人工合成致幻剂,80年代就已经被研发出来。
无色无味,易被人体吸收,致幻性强,持续时间长。
本不是毒品,可抵不过毒贩的利欲熏心。
为了方便,毒贩会将印好的纸张浸进LSD致幻剂溶液,做成与邮票外形相近的纸片。
因此这种毒品又被称为“邮票”。
但这可不是寄托乡愁的邮票,而是送人下地狱的催命符。
这种“邮票”毒性是一般摇头丸的3倍。
据吸食者供述:
“使用的时候贴于舌头下方就可以了,
之后会心跳加速,并产生强烈的幻觉,会觉得自己很幸福。
高潮的时候,照镜子都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
觉得自己只是无数个自己中的一个
药劲过后又会产生强烈的落差,恨不得从楼上跳下去。”
这“邮票”从外形、传播途径到致毒效果,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不仅如此,还有藏身于身体乳中,混入夹心饼干中......
看来最可怕的东西,往往是生活中最不起眼的事物。
无独有偶。
年,浙江杭州警方抓获涉嫌贩毒人员时,同样也搜到了8张LSD致幻剂。
令人痛心的是,这群毒贩居然是一群00后,有的甚至还是在校大学生。
父母拼命想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可总有人想把涉世未深的孩子拖下地狱。
山叔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们,不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一些鱼龙混杂的不明场所,一律不要去。
2.出门不仅对陌生人保持警惕,和熟人一起也要注意防范,知人知面不知心,熟人投毒的事例太多了。
3.如果发现有人吸毒、贩毒,不要声张,自身安全最重要,私下报警即可,报警
—。
文末点个在看,分享出去,认清这些毒品,千万别碰!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源作者。
作者:山叔,来源:不山大叔(ID:ouba),发现更大世界,分享新锐生活,每晚9点35分准时与你见面。1
上海富人区天价保姆火了:被“躺着挣钱”毁掉的年轻人
2
婚礼前夕,沈梦辰被分手:“再见了,渣男杜海涛!”
3
喂人吃垃圾、用水瓶塞女孩下体后,老师说“他还只是个孩子”
4
高校学生丑陋聊天记录曝光:这些高学历“巨婴”,终于藏不住了
5
杨幂回应“性暗示”:对不起,我错了……
6
“最美翻译官”张京英语发音惹群嘲:永远别用自己的业余,去挑战别人的专业!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hg.com/fygfz/9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