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龚俊、张哲瀚因为《山河令》经常上各种节目。看俩人的互动,对这两位走红的艺人的低调和真诚的做派点赞。一句话:明白人。问题是很多从业者不明白这个道理。
在这里发一篇旧文,专门谈的是关于耍大牌的事情。耍了大牌,当有一天不再被人注意的时候,或者落难时,你就变成一个笑话,可能让人为此偷乐,因为他们等着看你栽。每个人都有风光的时候,英文有句话:“每人都有15分钟的名气。”(Everyonehashisfifteenminutesoffame),但最后都会归于平淡。在娱乐圈这个名利场,不只是“戏抬人”,更是“人抬人”。
休斯顿每年都有一年一度的电影节。有位国内当红明星在休斯顿电影节拿了奖回去以后,很多中国人笑话她说这是个野鸡奖项,都是民办的,骗人的。今天想做个科普。
首先它不是野鸡电影节,只是个小电影节。美国所有电影节都是民办的,因为美国没有文化部,市政府、州政府也不会花钱在文化方面。文化的发展一般都是靠捐助。所以美国的电影节就是自生自灭的状态,除了几个已经成规模的比较大的电影节之外,其他的小电影节就是家庭作坊一样。这点和国内不同,国内大电影节很多都有政府支持。有时候拍电影,省委宣传部、市委宣传部还会给钱奖励,所以国内的文化人在这点上还是非常幸运的。欧洲跟中国的情况也有点相似,有些政府的文化基金会资助电影人,这样可以拍出好电影,这也是我为什么个人特别喜欢看欧洲电影。美国电影节虽然不赚钱,有时候还赔钱,但“美国仍然是世界电影最发达的国家。”这是我借用中影集团前董事长说的话。
其次,休斯顿国际电影节历史也挺长了,办到现在已经有54届了,但就是规模比较小,因为最初是夫妻两个人因为爱好电影而做起来的,缺乏资金也缺乏宣传,是家庭小作坊式的运作模式。
此外,休斯顿电影节的确是一个国际性电影节,我也看到过很多其他国家的电影,比如西班牙的、意大利的,不只是中国电影。当然中国文化走出来的参加世界各地电影节的也是很多的。中国元素如今几乎在世界上所有电影节都会看到,在休斯顿电影节当然也一样。
国内的明星们出门都是一个团队,有保姆车,各种助理,非常气派。但是来到休斯顿电影节,看到红地毯不是那么华丽正规,背板可能还有些皱纹,主席穿着国内大楼盘门前保安穿的礼服,一定觉得掉价。相比之下,国内电影节多高大上,所以很多国内来的电影人都觉得它很业余。但是要记住,休斯顿电影节没有拿纳税人的钱。
此外也不要小看家庭作坊式的小电影节。休斯顿电影节给了大家很多能看到原创电影的机会。原创电影在国内根本没有机会上院线,尤其是小投资的微电影,观众都很难看到,可以选择的电影太多了。但不是说原创电影就没有好内容,像我是一个非常喜欢看欧洲电影的人,我觉得欧洲电影比好莱坞一些票房很高的电影不知好看多少倍,还有伊朗、印度一些小制作的电影也都很感人,这些是没有受到市场的压力拍出来的优质电影。这种电影大多属于文艺片,在美国的市场比较小,算作独立电影。我们看到欧洲因为有政府的资金扶持,所以他们能拍出很多文艺片,而美国电影市场是商业和好莱坞几大电影公司为主,并且文化输出到世界非常成功。比如复仇者联盟连拍很多集。他们一旦做好了一个IP,就一直在拍,也是缺乏多元化。
所以我想说虽然休斯顿电影节是一个小电影节,但是我还是想拥抱这个电影节。小有小的作用与魅力,没有必要都一窝蜂追求高大上,它为低成本电影和原创提供了机遇。
参加休斯顿电影节,你会发现一些国内并不很知名的从业者有时会耍耍大牌。一般来说,在美国待久了人都不太会耍大牌,会比较谦和。因为美国文化更喜欢平等,耍大牌在这里没有市场。还有一点,因为你耍了大牌,当有一天不再被人注意的时候,或者落难时,就变成一个笑话,可能让人为此偷乐,因为他们等着看你栽。每个人都有风光的时候,英文有句话“每人都有15分钟的名气。”(Everyonehashisfifteenminutesoffame),但最后都会归于平淡。
现在的年轻的大牌明星呢,我觉比以前的大牌明星要谦逊很多。比如说胡歌呀肖战呀龚俊呀。不得不说这些人都是聪明人。知道做人就很重要,反而因此圈粉。但是演艺圈出头太难,所以有些人之所以耍大牌,也是因为之前受了太多委屈,有点成绩也急于发泄一下。
卢燕女士已经93岁了,在好莱坞闯荡很多年了。有一年也参加了休斯顿电影节,身体和精神状态还都特别好。她在《疯狂富有的亚洲富豪》这部电影里成功出演了男主的新加坡家族奶奶,非常贵气。但是来研讨会的当天穿的衣服跟她在剧里阔老太太的形象不一样,她穿了一件兰花布的衣服,很朴素,风度翩翩而且特别谦和。说话也是温文尔雅,坐在那里也非常优雅、慈祥、大姐大的风范让非常喜欢。
卢燕女士可以说好莱坞的起起伏伏都经历了,她曾跟马龙·白兰度合作过。马龙·白兰度当年自己拍了一部电影《独眼龙》,这个电影不太成功,当时卢燕女士也参与了这个电影的拍摄,和马龙·白兰度演对手戏。大致内容是马龙·白兰度在墨西哥受伤后,到了美国边境,碰到一个中国女孩,产生一段情,伤痊愈后,离开女孩回到美国。这个女孩就是卢燕演的。但是最后因为时长的原因,电影在剪辑后卢燕就剩两个镜头。而到电视转播时,这两个镜头都没有了。并且卢燕的名字也没有出现在演员表中。这部电影是当时马龙·白兰度的第一部导演的实验。后来卢燕女士还和朱莉娅·罗伯茨等明星合作过。
她有几部在主流社会比较有动静的关于亚裔的电影,一部就是当年的《喜福会》,卢燕饰演一位母亲,还在一部《末代皇帝》,饰演慈禧太后,《疯狂富有的亚洲富豪》中饰演男主的奶奶。所以,基本上这些重要的华人和华裔电影都有她的身影。而且早期像李安拍电影她也有参与,后期也在李安的《色戒》中也有客串演出,此外,她还参演很多了舞台剧,例如《女勇士》、《花鼓歌》、《苏丝黄世界》。
她后来在国内演的电影我也特别喜欢,有一部叫做《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从她本人的经历来看,在艺术的多重领域都有非凡成就,而人也是非常谦和,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其实,在海外,一般大家对耍大牌的行为不买账,没这个土壤。大家还是喜欢和比较谦和的人互动。但每次电影节来的嘉宾,你还是能看到有些人觉得自己是大牌,其实从心理上来说可能是怕被别人不重视。
有一句话说的好:“德不配位必有殃灾”,当一个人自身的德行,无法与他所处的地位和享受的待遇相匹配的时候,就会栽跟头。从各种娱乐报道中,我们也都能看到曾经耍大牌的明星不被观众和圈内人买账,慢慢陨落的例子。在娱乐圈这个名利场,不只是“戏抬人”,更是“人抬人”。
本文作者简介
玉安YuAn,毕业于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大众传媒系。曾在美国硅谷担任中国顾问,任职美国国务院翻译官。后效力于《华盛顿邮报》北京和美国《财富》杂志亚洲分部,为美国CNN,《时代周刊》等媒体做过中国事务评论员。其英文小说《欲望俱乐部》被西方多所高校作为教材,并被孤独星球评为到中国前必读的书。更多文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hg.com/fygyq/9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