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翻译官 >> 翻译官要求 >> 正文 >> 正文

厨房里的文学

来源:翻译官 时间:2021/4/22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在线咨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点击蓝字领取更多一手资讯

抗疫在家干点嘛?除了修炼厨艺,还可以读读也许早被束之高阁的文学读物?本期与大家分享冰冻虫虫的“炊读”小札《厨房里的文学》:

厨房里的文学

文/冰冻虫虫

一手抱着文学史,一手搅锅里噗噗冒泡的粥,把秦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熬进热腾腾的粥里。于是满屋都是沁人心脾的谷物的清香……我幻想自己贮藏了足够无数次冬眠的粮食:肉体的和灵魂的。——题记远古神话:卤腐取材简单,手法原始,形成过程平静而漫长,神秘而混沌的发酵过程仿佛中华先民焦躁不安的求知欲在蠢动。这是一个充满绮丽形象思维的文学年代,也是孕育诗歌思维的时期。虽然单独装盘时它显得难登大雅,然而在后世许多成功的文学巨著中都能嗅见它的迷人芳香。先秦诸子散文:洋葱沙拉生动鲜活的凌厉文风,百家争鸣的热闹氛围,各家都忙着立言立说,简直盛况空前,如火如荼,但其实嚼在嘴里还是植物的味道,带点幼稚的偏激,就是说,很呛!汉代大赋:烤全羊铺张扬厉,豪华而霸气的大菜,昭示的的是空前大一统下的王者气派,“苞举宇内,总揽人物”的雄心壮志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司马相如,扬雄,张衡……文人们在这里无度地挥霍着文藻和辞采,“劝百讽一”的尴尬背后是源自伟大王朝的自信与个性被压抑的对立带来的隐秘痛苦。建安风骨:牛肉凉片质地紧密,色调古朴,语言简拙却神采奕奕。曹操一改前朝铺张华丽的主流文风,用字不加雕饰,可谓大刀阔斧,似乎任性而为,但味道绝对浓郁香醇。秘密在于宽广的胸怀和不拘一格的气度,可惜这股健气渐行渐软,终于在正始诗文里化为一缕感时伤怀的幽魂。宇宙无限而人生须臾,哭着笑着妄诞着也就这么收场了……陶渊明:绝世好粥粥嘛,集大成者也!上承阮籍喻玄理于景物描写的高超抒情手段,近取法谢灵运状摹自然的入木三分,加上淡然的处世态度,透过一双善于在乡居生活中发现超脱之美的眼睛……这样的诗文才配得上“醇厚”二字。明明都是杂谷粗粮,火候到时就是一锅令人沉醉的粥啊!……哪像我的粥啊,又煮糊啦!!!!

宫体文学:河豚没吃过,不知道什么滋味。但那韵致,那玫瑰色的暧昧,像“夫婿常相伴,莫道是倡家。”前面那些软绵绵,香喷喷的句子,怎能不让人垂涎三尺,浮想联翩呢?被骂着“堕落与沉沦”,也被誉为“赞美女性美之先声”,总之梁陈的后宫高墙被“徐庾体”鲜嫩细致的文字漫漶了,攻溃了,流溢出一片旖旎……本该张扬大我的统治者们,被融化在小我的柔波里,随风漪洄。明知有毒,却义无返顾。恐怕哼吟着《后庭花》的主儿,正是被亡国之恨啃啮着灵魂的可怜人吧?吴歌南曲:糯米汤团清丽可人,养心养胃,没有比浪漫的吴歌和婉转的南曲更能抚慰高蹈凌厉的心灵了。所以梁武帝不但好这一口儿,还自己动手,像模象样地写了采莲歌这样的“通俗歌曲”,加入了流行前线的作家群。无论后代的曲子词是否脱胎于此,但审美视野转向民间的趋势已经渐见峥嵘。听……律诗,词,曲和小说的胎动……《世说新语》:小酒一杯有酒盈樽,知音难觅,所以不够酣畅。也或许是不敢喝醉吧?想想向秀的《思旧赋》……那些逸闻趣事的津津乐道里明明透着对率性天真的艳羡。酒度25°,微醺而已。不管怎样,文学开始了文字的dreamworks(梦工场).这样算来,曹雪芹当是最大的rêveur(追梦者).李白,番茄炒蛋及其他丝毫没有贬低诗酒谪仙人的恶意。Imean,明明是随处可见,甚至被行家里手视为“烂俗”的原料,不用任何名贵秘方,情到神至,则化腐朽为神奇,“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色香味的极境,经典中的经典,再也无法超越。最可贵的,是那种亘古不减的触动力和美学张力。直至今日,读李白的诗丝毫没有隔阂感。如番茄炒蛋般新鲜明丽,亲切可人。当代诗中,我只有读海子的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有过这种感动。每次读都要落泪的……那种明净又绝望的幸福感,大概只有李白能“心如戚戚焉”吧?“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人生感慨,大抵如此。凡有梦的人都会疼痛,而那些为天下人做梦的诗人们,哲人们就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啊。所以才会“因为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而“眼里常含泪水”;所以雪莱说:“你爱,却不知道过分充满爱的悲哀。”;所以曹雪芹叹:“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绝境么?No!穷途哭罢仍要前行!无论如何,明朝还能“散发弄扁舟”……这是中国人的大境界:看破后的执迷!科学逻辑无法解释,宁毋说这是一种美学逻辑……偏执和奋争,伟岸壮丽到令人屏息的文化性格。真是迷惑,有些自称现代派的作家,他们写作都是在戏谑和游戏么?迷恋写作的可能性到这种地步,以致把生活中的草芥乱藤也扯来佐料,烹出的到底是怪味。还硬说自己的菜如何如何高妙,如何如何神秘,仿佛已经是天人合一了……要我说美与接受永远是文学的意义。至少应该是不会让人颓唐的。文人的任务是超越时代但又必须根植于时代的。因此特别喜欢沈从文,那些如水的文字,那些令心灵颤抖的人事,喜也淡淡,愁也淡淡,少了汪曾祺的醇厚冲淡,却多了几分醉意和婉然。沈从文写着,爱着,并思考着,他的审美,他的神境,是那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生存方式。题材地域性的局限反而成为这种内敛深成的哲学的最佳阐释,这种地域性反而使沈从文的思考升华为一种泛人类的思考:地域已经不再重要,地域里孕育的人事命运才是写作的灵魂。我想这就是沈从文超越一般地域作家的地方,不过他还令我想起梅里美,可惜梅里美不够严肃……作者简介:冰冻虫虫,赤几半吊子文青,网络佛系写手,作品有晋江长篇连载小说《梵影清歌》、非洲札记系列:《有意思,一个中国女老师在西班牙语为官方语言的非洲国家法语学校教英语》、《一家中国小酒店在非洲的荣辱兴衰》、《那位在非洲去世的中国友人及感伤的同胞》、《非漂手札之:新冠惊魂》、《一个中国女性在非洲遭遇“职场性骚扰”那些事》、《乘风破浪的非漂姐姐们》、《非洲的烟火气》、以及“我是小小翻译官系列”全十三篇等。

赤道几内亚华人报

赤几华侨华人共享传媒

冰冻虫虫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hg.com/fygyq/80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