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名君按:昨天是天穿节,纪念女娲补天的日子,客家人说,有食冇食,嬲到年二十。客家人竟然纪念女娲,客家民俗的存古性可见一斑。不过一想到西方人还纪念夏娃,那我们纪念女娲就不奇怪了,而且,客家人还纪念太阳的生日(梅县松口的民俗)。所以客家文化是很有意思的,细品之下有历史的温度。客名堂第一本文化著作《寻味客家》再00年11月18日正式出版之后,客名君收到了许多关心和支持客家文化的朋友们的热心反馈。乡情浓浓,金言珍贵,客名君一一认真记取。其中有从事文旅工作的乡贤提到希望选登一些章节,今天放一篇《客家人的长相》。不过还是建议看书,因为书是按照客名君要求,采用不伤眼、便于携带的轻质纸张精装彩印,所以阅读体验会更好。欢迎大家支持和购买《寻味客家》,了解和弘扬客家文化!知之深,才能爱之深哪!本文龙袍及复原图片得到香港太平天国传世龙袍收藏家林宇腾先生赐图,致谢!本文客名君又加了一些新内容。
客家民系在从中原向全世界播迁的历史长河中,保留了很多中原人的文化传统,语言和风俗习惯皆有大量中原汉族的历史痕迹。相貌方面,客家人也保留了中原汉族的遗传特征。客名君在查阅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试图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一下客家民系的相貌特点。一、客家人的相貌有一些共性特征如果我们举一些客家人的例子,并列出他们的祖籍,可以大体对客家人的相貌有一些印象(顺序随机)。叶剑英(梅县)、曾宪植(娄底,先祖来自梅县)、黄琪翔(梅县)、陈寅恪(修水)、林风眠(梅县)、萧向荣(梅县)、张国荣(梅县)、刘复之(梅县)、吴晓波(梅县)、陈小春(惠州)、他信和英拉(丰顺)、黎明(四大天王之一,梅县)、李光耀(大埔)、李河君(河源)、林海音(《城南旧事》作者,蕉岭)、邓仲元(梅县)、宋嘉树(宋氏三姐妹的父亲,文昌)、罗尔纲(太平天国史纲的作者,贵县)、朱光(开国大校,博白)、林丹(羽毛球世界冠军,龙岩)、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汕尾)、光良(丰顺)、陈建州(台湾艺人,祖籍梅县)、钟汉良(惠州)、张一鸣(龙岩)……英拉(祖籍丰顺客家)
张国荣(梅县客家)
黎明(梅县客家)叶剑英(开国元帅,梅县)黄琪翔(任中国远征军副总司令之时,梅县)肖向荣(开国中将,梅县)钟汉良(惠州)林风眠(梅县)
谢晋元(八佰里面的谢将军,蕉岭)
黄旭华院士(汕尾客家)林海音(蕉岭)彭于晏(澎湖,祖籍梅县)张宁(老一辈舞蹈演员,兴国)朱晓辉(会昌)周志文周志康(连平)罗晋(铜鼓)以上例子随机列出,尽量覆盖了赣闽粤三个地方的客家,而且尽量选择相对知名的、眉目疏朗的照片,是为了开篇迅速形成对于客家人五官的直观印象。有人说,客名君你净挑高颜值的例子。也不尽然,毕竟审美是因人而异的。当然,高颜值的人,下巴往往有个浅浅的“天使吻痕”,这个就不具有代表性。这里只是为了开篇形成直观印象,进而探讨相貌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读者若是客家人,最好的样本就是镜中的自己。忽略颜值和身份,从这些名人的长相,是否多少能找到一些共性呢?五官方面,可概括为:宽广额,浓平眉,杏仁眼或凤眼,眼皮内双,中高鼻、薄嘴唇;不论男女,脸不大;脸部轮廓柔和,下巴骨骼秀气,瓜子脸居多,方脸或者国字脸则少见。已经有些论文对客家人的面貌体征做过科学性的调查分析,如年由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等研究人员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发表的文章《中国客家人体质特征》。该论文参考的主要样本是梅州人和赣州人,通过数据分析,将客家人的面部特征总结为:客家人上眼睑有皱褶率低,有蒙古褶率高,眼裂狭窄且多呈眼外角高,鼻根高度中等,直鼻背,男性鼻基部多上翘,女性鼻基部三种类型比例较接近。鼻翼高度中等型与高型出现率较高,且二者较接近,表现出蒙古人种北亚类型族群的头面部特征,但其鼻翼较宽,又表现出南亚类型族群的一定特点。鼻孔最大径男性水平率与倾斜率较高,女性水平率最高,鼻翼较宽,男性耳垂多为圆形,耳垂圆形率最高,上唇皮肤部高度多为中等,红唇多为薄型,发黑,眼褐,肤黄。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客家人双眼皮率低,即便有也是内双(因为有蒙古褶拉着),眼睛不算大、不算长,但凤眼多(眼尾向上),鼻子山根高度中等,且鼻梁直,鼻翼偏宽、丰隆(甚至像南亚人那样丰隆),人中偏深(因为鼻基部上翘),鼻孔不外露,耳垂圆,上唇中等高度(太低和太高都不好看),红唇薄,头发黑,眼珠黑褐色,黄皮肤。从上述特征来看,客家人的相貌普遍秀气、端正,即使是杀伐决断的将军,也显得文质彬彬。二、太平天国高管们的颜值太平天国的高管都是客家人,且多数出身为山乡之民。如果说客家人有过诗礼簪缨的历史记忆,那么其后代在经年迁徙之后,这种贵相竟体现在19世纪中叶这些曾被排挤到深山烧炭的天国领袖面貌上,也不是没有可能。由于历史原因,天国诸王将的相貌鲜有画像传世,但从文献来看,不看那些刻意丑化的政治性官方文献(如清朝张德坚的《贼情汇纂》),从一些相对中立(传教士或者外国士兵回忆录)或虽为对立但非官方(清军将领日记)的记录来看,太平天国高管们普遍是比较好看的,用作家梅毅的话说,天国诸王“相貌端正”,如忠王李秀成似“郭富城的相貌”。青年洪秀全画像(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收藏)天王洪秀全,祖籍嘉应州(今梅州石坑),其高祖洪英伦迁到广州花县(今花都)。目前,史家公认的是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收藏的洪秀全画像[i],此肖像容貌与史料记载非常吻合。画像上天王约是三十岁,还梳着辫子,应是他称王之前的面貌,面阔高颧、浓眉大眼、鼻梁高耸、鼻翼丰隆,眉宇间隐约有杀伐决断的英气,眼神坚毅,非平庸之相。按照郑鹤声先生的说法,洪天王的状貌体现了他“耿直”“慈善”“勇于任事”的性格特点。这里不要受到很多妖魔化太平天国的毫无根据的文章影响,要是天王像那些文章所言是个丑八怪,怎么会有那么多信众?!传教士的记载告诉我们,当时群众的眼睛可能是雪亮的,历史还是可能有一些逻辑的,这个逻辑就是人性;人性就是:大部分人会偏爱相貌堂堂的人、内心猥琐的人相貌不可能堂堂。洪秀全龙袍肖像复原图(《太平天国龙袍制度与实物真相》香港·林宇腾作)香港太平天国研究学者林宇腾根据传世龙袍实物和史料复原了太平天国诸王肖像。其中,洪天王果然像传教士罗孝全在《太平天国起义记》所描述的那样:“面部椭圆,容颜甚美。”罗孝全回忆道:“今天,我被领去拜见天王。他比我想象中的样子要好看得多。他高大、体格强壮、五官端正,蓄有漂亮的经过很好修饰的黑胡须,声音悦人。”罗尔纲先生在《太平天国史》里说他:“行时步履庄严,目不斜视,亦不反顾。”从画像看,洪秀全长得有些像吕良伟,颇为英俊。平民出身的洪天王能在草莽之间召唤那么多的信众起义,也许长相英伟也为他加分不少。翼王石达开龙袍肖像复原图(《太平天国龙袍制度与实物真相》香港·林宇腾作)翼王石达开十几岁就被乡人称为“石敢当”,二十几岁就把曾国藩打得想投江自杀,其长相令人遐思。《金陵癸甲纪事略》中说翼王“面略白”;《向荣奏稿》称翼王“面长色白”;《太平天国在广西调查资料全编》中,据翼王家乡贵县奇石乡的口碑,他起义时“身穿白上衣,长得又高大,是个漂亮少年”。所谓“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可见翼王相貌上看就是个年轻有为的将领。又据《石达开回师广西调查报告》,“石达开个子高高的,年轻英俊,十足是一个当王的长相”。由此可见,翼王应该是一个风度翩翩,喜欢身穿白衣的美貌青年。翼王微须,据曾国藩幕僚赵烈文的《能静居室日记》载,湘军将领在军宴席间说翼王:“天日之表,龙凤之姿。”连对手都这么说他,可见是公认的俊美。“微须面长色白”,这是古代美男子的标志。英王陈玉成龙袍肖像复原图(《太平天国龙袍制度与实物真相》香港·林宇腾作)英王陈玉成爵位同翼王,也是少年英才。赵烈文在咸丰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记,其兄弟赵子慎在苏州见到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貌甚秀美”。陈玉成被俘后,被苗沛霖送于胜保。梁溪坐观老人《清代野史》卷下《胜保事类记》中记述胜保机要秘书张承涛与冯鲁川、裕朗西曾亲自提讯陈玉成,记述其相貌为:“貌极秀美,长不逾中人,二目下皆有黑点,此‘四眼狗’之称所由来也。吐属极风雅,熟读历代兵史,侃侃而谈,旁若无人。”英王长相是清方人士都公认的漂亮,能得到对手的肯定,应该是比较客观的。在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手下当差的英国人呤唎,常常能亲见忠王。据他的回忆录推测,李秀成的相貌有点像香港“四大天王”之一的郭富城,眼大鼻直,面容方正,人中分明,颇具高贵俊爽之气。呤唎对忠王的描述是这样的:“他看起来约有三十五岁,但由于精神体质各方面的烦劳,使他的外貌显得更憔悴些,更苍老些。他的体态是轻快的、活泼的、强健的,有种特别优美的姿态……他面貌是引人注意的、富于表情的、好看的……他的鼻子较普通中国人稍直。嘴是小的,几乎近于纤巧,配着他那嘴巴的形状和轮廓分明的嘴唇,表现出绝大的勇气和决心。他与众不同的,不仅是那非常高而宽广的额,而且是他的眉和眼……他的两眼近于成为一条直线。唯一像中国人的部分是眼睑。眉高高地位于眼上,几乎是成水平,稍微扬起的不是其外端,而为其内端……”从呤唎近乎崇拜的描述可以看出,这位英国人一定多次仔细地、度无死角地观察国他敬爱的忠王。而忠王的许多事迹记载表明,李秀成是一位宅心仁厚、颇具智谋、过度操劳却十分坚强的宰相级人物。这就是为什么画像给人一种秀气和眉头紧锁的感觉。忠王李秀成(18—)(出自呤唎的《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忠王李秀成是唯一留有画像的天国领袖,该画即出自他的忠实部下呤唎。尽管呤唎下意识地将忠王画得有点像欧洲人,但画中的服饰和英国翻译官富礼赐的文字描述惊人一致,因此,画中忠王相貌的可信度是很高的。从画像可见,忠王的长相符合上面提到的瓜子脸、凤眼(蒙古褶不明显)、宽额、眉平直、鼻背直、鼻高中等、鼻基上翘、唇薄等特点。试想一下,当年指挥江南百万大军、力擎天国危局的忠王(相当于天国晚期的总理),长相竟如此端庄秀气,倒是颇符合他治国用心积善的一面。历史真是比小说还精彩!太平天国诸王龙袍肖像复原图一(《太平天国龙袍制度与实物真相》香港·林宇腾绘)太平天国诸王龙袍肖像复原图二(《太平天国龙袍制度与实物真相》香港·林宇腾绘)英国翻译官富礼赐形容忠王的弟弟侍王李世贤:“面容好看而狡黠,经常带着笑容,是个值得与他消磨一天时光的人。”若将太平天国诸王的肖像复原图结合现代客家将军们(例如邓仲元、李济深、邓演达、叶挺、叶剑英、罗卓英、薛岳、谢晋元等)的照片,不难看出一些相似性,总体是端正俊气的。三、分子人类学研究表明,客家人在父系基因上接近中原汉人为什么客家人呈现这样的相貌?如前所述,客家人保留了中原汉人的面貌。除了历史记载、族谱跟踪,分子遗传学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年,李辉、潘悟云等人曾对客家人做过基因上的测试,写成《客家人起源的遗传学分析》[ii]一文。论文根据父系遗传的Y染色体SNP的主成分分析得出结论,客家人与中原汉族最近,基因结构中汉族结构占80.%、类畲族结构13%、类侗族结构6.8%,在融合的民族中又偏向于苗瑶语族群中的畲族。人们一直在说,客家人是从北方中原移居过来的,这从基因上得到了证实。客家人的迁徙经历多次,历代因战乱从中原大规模直接迁徙而至,或辗转迁入,或官宦、贬谪、经商等原因而落居到闽、粤、赣、桂等地区。两千多年间,因战争和饥荒带来的人口大迁徙,规模较大的有三次。第一次发生在晋时的“永嘉之乱”。根据《王导传》载,“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中原汉族超半数人南逃,规模达数百万之众,史称“衣冠南渡”。到了南朝刘宋初年时,南渡人口达九十多万,占当时南方总人口的六分之一。第二次发生在唐末的“安史之乱”,杜甫诗曰:“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这一次变乱使得北民南迁达到百余万人,使得南方人口首次超越了北方,人口分布格局自此发生了转变。第三次发生在北宋的“靖康之耻”之际,随着赵宋政权的南移,北宋汴京贵族平民紧随其后。此次人口南迁达到两百余万,“威盛、隆德、汾、晋、绛民皆渡河南奔,州县皆空”。随着北方大量劳动力和先进垦殖技术的南迁,原先的“蛮荒之地”大都变成“鱼米之乡”,在风俗习惯上南北方互相融合。汉族在迁徙过程中,又大体分化出三个类型:中原汉人、北方汉人和南方汉人。四、相貌方面,客家人呈现中原汉人的特征按照下面这张人种样貌图(来源不太清楚,可能是0世纪早期的人类学著作),汉族在相貌特征上分为三类:中原汉人、北方汉人和南方汉人。从左到右为:中原汉人、北方汉人、南方汉人(来自上个世纪的研究资料)中原汉人五官雅气,比如张国荣和王祖贤;北方汉人五官大气,比如张丰毅和胡军,对那就样貌看是十足的北方汉人;南方汉人五官秀气,比如洪荣宏和星卉。客家人保留了中原汉人的主要基因,样貌呈现中原汉人的特征。每一类都有好看的人,但在五官和脸型方面会呈现差异。当然,现在饮食趋同、融合频繁,甚至医美盛行,这种相貌上的细微区别以后会越来越难辨认。汉景帝时代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安居乐业,人们的面容比较平和自然,不会太过扭曲变形,所以通过陕西汉阳陵出土的陶俑,可比较清晰地看出中原汉族的长相。例如下面这位,有蒙古褶、内双丹凤眼、中高鼻、鼻背直、红唇薄。汉阳陵出土的陶俑相书《通天识相赋》有一段提到南方人、北方人相貌,结合文化的角度来把玩,很有意思。如南人面斜鼻忌正,百部兼曲心性灵;浊中见清十不全,大富大贵高堂登。北人土正面四方,鼻须正直声宜扬;若是部位倾曲倒,家破人亡泪汪汪。南相恢宏生北形,五官丰隆声亦清;为官必达三品位,大富之家众人尊。北相精小兼秀气,北生南相富贵基;若再声音如钟响,富贵荣华子孙奇。耳耸玉枕圆而丰,海角上弓四水通;颧起眼秀地阁朝,富贵双全寿如松。其中描述“北生南相富贵基”“南相恢宏生北形”则是“大富之家众人尊”。鲁迅先生曾用笔名“栾廷石”写过一篇名为《北人与南人》的文章,提道:“相书上有一条说,北人南相,南人北相者贵。我看这并不是妄语。北人南相者,是厚重而又机灵,南人北相者,不消说是机灵而又能厚重。昔人之所谓‘贵’,不过是当时的成功,在现在,那就是做成有益的事业了。这是中国人的一种小小的自新之路。”客家人是从北方迁徙南方的,就是南人北相了。[i]郑鹤聲.天王洪秀全状貌考[J].文史哲,(00):46-49.
[ii]李辉,潘悟云,文波,etal.客家人起源的遗传学分析[J].遗传学报,(9):-.
推荐阅读:
中国现代足球发祥地五华元坑开放迎客!为什么传教士最先把足球传到这里?
原来客家山歌这么撩人~
春风上巳天,说说山歌里面的真性情
郑小瑛先生
“90”后又美又飒的指挥家,将客家山歌带到世界交响乐殿堂
蔡演威、蔡演雄、蔡演强
丰顺“蔡氏三杰”光辉事迹主题展
香港嘉应商会永远名誉会长刘锦庆先生作品《忆童年》
毛泽东专机长蔡演威:毛主席坐飞机时有三种表情……
导演丘远华专访
电影《山上的都市》:不要形而下,要高逼格输出客家文化传统
蔡演雄
30年代击败过美国队的中国男篮明星、奥运国手,从体坛名宿到董事长
客名君的第一部文化随笔作品推荐:客家为什么名人辈出?因为客家人非常重视文化传承。文化,是一个民系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绽放的时间玫瑰。《寻味客家》不是一部美食著作(当然也有美食和味道),而是一部智慧和审美的结合体。全球视角,图文并茂,内蕴千字、张彩图,为客名君心血之作。这是一本了解和宣传客家文化的精美读物,里面经过考据、精心撰写的正能量的客家文化,可以背书每一位卓越的客家人,值得珍藏。《寻味客家》“全球客家名人堂”首部文化著作正式出版《寻味客家》封面上的图画有什么讲究?里面有故事的图片怎么来的?扫下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hg.com/fygyq/7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