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感谢大家对我的认可,感觉今后身上的担子更重了!”近日,在获得“重庆年度最美渝警楷模”荣誉称号后,沙坪坝区公安分局磁器口派出所社区民警何巧又获得一项殊荣——全国“最美基层民警”称号。
她扎根社区,用实际行动成为辖区多名聋哑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何巧到居民家中问候生活情况
何巧服务的磁建村很特殊,这里安置了原重庆市高压开关厂的名聋哑职工,后陆续有其他聋哑人入住,现有多名聋哑人。
由于他们生活圈子比较局限,加之自卑封闭,与社区居民存在隔阂,曾一度矛盾纠纷频发,难以调和,直到何巧出现,这里才发生了改变。
1月15日,记者在磁器口三千城小区内见到何巧,她个子不高,笑容甜甜的,扎着一个马尾,穿着干净干练的警服。步行在辖区中,不时有居民跟她打招呼,双方用手语拉着家常,发出阵阵笑声……
当天上午,何巧在走访小区时,见到一脸愁容的王大爷,立即上前询问情况。王大爷是一名聋哑人,他拿着自己的驾照和残疾证,两手不停地比划着。
原来,当天上午,57岁的王大爷去附近车管所办理摩托车驾照年审,但他在车管所大厅比划了半天,工作人员也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大家只能干着急。于是王大爷回到社区,想找何巧求助。
“不着急,下周一,我和你一起去车管所。”何巧熟练地用手语回复到。王大爷这才露出笑容,伸出右手弯了弯大拇指,向何巧表示感谢。
何巧用手语与聋哑居民拉家常
送走王大爷,又有三五名聋哑居民围拢到何巧身边,热情地和她打招呼,用手语向何巧“诉说”着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如果连与群众沟通都做不到,我怎么做好社区工作呢?”何巧说,初到社区时,她不懂手语,工作中碰了不少钉子。
为了与聋哑居民打好交道,她报名参加重庆师范大学手语培训班,找来手语教材和视频自学,还主动找聋哑居民拜师学艺。就这样,她从问候到称呼,再到话家常、聊心事,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掌握了手语。
如今,她已经可以与聋哑居民进行无障碍交流。
解决沟通障碍后,何巧更加了解聋哑居民生活中的困难。79岁的聋哑老人付某患有老年痴呆,傍晚外出时走失,何巧连夜寻找,凌晨3点将老人带回家;聋哑老人王文玉、夏孝梅夫妇因病生活不能自理,何巧联系福利院妥善照料;辖区儿童刘俊杰的父母都是聋哑人,不能给孩子辅导功课,何巧就当起家庭老师……
近三年来,何巧共参与调解余起涉及聋哑人的矛盾纠纷,成功率高达%;为辖区聋哑群众排忧解难余件,辖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6%以上。
记者唐孝忠实习生袁婧涵
END
—往期回顾—
?去年,全市检察机关“等”外公益诉讼案件立案件
?涉案金额万元!我市宣判一起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
?法烧友│外卖小哥偷外卖,你说这事怪不怪
重庆法制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hg.com/fygyq/7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