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翻译官 >> 翻译官小说 >> 正文 >> 正文

回顾文明互鉴与走向世界广州与海洋文明漫

来源:翻译官 时间:2020/11/14

肆虐的新冠无法阻遏知识的传播,更未浇灭学习的热情。年6月21日(星期六)14:30,广州市社科联和广州图书馆联合举办的广州通史系列讲座(第三辑),采取线上的形式与各位读者见面。通过新花城APP,广州通史系列讲座第17期如期开讲。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江滢河受邀,以“文明互鉴与走向世界——广州与海洋文明漫谈”为题,为大家讲述广州海洋文明的发展,以及与世界的联系。

广州的海洋文明是一个历久弥新的研究课题,也是广州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江滢河教授从广州的世界联系、世界的广州,以及走向世界的岭南先贤三个方面,以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语言,为读者们娓娓道述千年商都的历史。

广州的世界联系

(一)屈大均描绘的广州城

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称:“花塔、光塔为一城之标,形胜家谓会城如大舶,二塔其樯,五层楼其航楼云。”在屈大均诗人语言的描绘下,花塔(六榕寺)和光塔(怀圣寺)就像大船的桅杆,五层楼(镇海楼)好比船楼,而广州城,则如同停泊在珠江岸边的一艘大海船。

从先秦到明清的两千多年间,作为南中国海最要的港口,广州不仅迎接了无以数计的“蕃舶”“洋舶”,更是中国最早走向世界、感知世界风云的城市。从广州出发的南海航线,由近及远,从东南亚、南亚和西亚,延伸到大西洋两侧,与马来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和西洋文明都先后发生密切联系。

(二)航线拓展与世界联系逐渐扩大

1.汉代:与外贸相关商业大都会

《史记·货殖列传》称:“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汉书·地理志》则称,粤地“处近海,多犀、象、玳瑁、珠玑、银、铜、果、布之凑,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番禺,其一都会也。”广州在汉代的古称是“番禺”,当时即已成为一大商业都会,所云集的商品主要是犀、象、玳瑁等海上奇珍,反映出当时就有发达的海外贸易。

2.唐宋:通海夷道的起点

南宋乾道三年()所刻《重修南海庙记》称:“胡商越贾,且万斛之舟;张起云之帆,转如山之柁。乘长风,破巨浪,往来迅速,如履平地。……西南诸蕃三十余国,各输珠宝,辐辏五羊,珍异之货,不可缕数。闽浙艟舶,亦皆载而至,岁补何啻千万缗!廛肆贸易。繁颗富盛,公私优裕,系王之力焉。”描述了隋唐时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盛况,及其对促进社会经济繁荣的重要意义。

《新唐书·地理志》所记“广州通海夷道”,从广州出发,经中南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抵达斯里兰卡和印度等国,再从印度出发,穿越印度洋,可以抵达波斯湾沿岸。

▲图1:《新唐书·地理志》所记“广州通海夷道”

唐宋时广州的外贸繁荣和经济富庶惹人称羡,如北宋诗人程师孟《题共乐亭》称:“千门日照珍珠市,万瓦烟生碧玉城。山海是为中国藏,梯航尤见外夷情。”夸广州为“珍珠市”和“碧玉城”。繁荣的海外贸易也带来了与外贸管理相关的制度创新,包括“新机构”的创设和“新社区”的出现。

唐朝广州设立的“市舶使”,是我国外贸史上第一个专门负责管理邦交和外贸事宜的机构,开创了国家设官管理海外贸易的体制,为后世所沿袭。宋开宝四年()广州设置市舶司,此后东南沿海各口都设置市舶司,但以粤、闽、浙三省为要,合称“三路市舶”。宋元丰三年()制订颁行的《广州市舶条例》,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外贸管理专项法规。

往来贸易的外国帆船常常需等待季风返回,因此总会有大量外国商人滞留广州,他们聚居的社区被称为“番坊”。北宋朱彧《萍州可谈》:“广州蕃坊,海外诸国人聚居,置蕃长一人,管勾蕃坊公事,专切招邀蕃商入贡。用蕃官为之,巾袍履笏如华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外国人聚居的“番坊”都是广州城一个极富异域风情的特殊“社区”。

3.明清:大航海时代的贸易新格局

15-18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大航海时代到来,全球贸易体系逐渐形成。英国历史学家赫德逊在《欧洲与中国》写到:“欧洲象一个巨蟹,把中国夹在它的两个钳子中间,一个钳子从南边海上,一个钳子从北边陆地”。世界贸易的格局,也逐渐从和平贸易向商业战争转变。

面对世界贸易格局的改变,广州的外贸管理也在不断进行制度调适。从明代广东的“广中事例”,到葡居澳门后的“广州-澳门两元贸易体制”,再到清代的“十三行贸易体制”,广州的外贸管理体制围绕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适应国际贸易格局,不断进行调整和强化。

(三)18世纪以后:全球贸易的中心城市

从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开始,广州在中西贸易的推动下,逐渐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贸易中心城市。

首先,广州的外贸商品是当时国际贸易的主体部分。广州的对外贸易,出口商品以丝绸、瓷器、茶叶为主,进口则以白银、棉花、鸦片为主。从年开始,欧洲对茶、瓷、丝绸的需求持续增长,贸易数量不断增加,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也不断增加,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贸易大宗商品。随着中西方贸易、尤其是茶叶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逐渐拉开一体化进程。在这个进程中,西方的投资资本不断进入中国,国际金融结构日益复杂和成熟,国际贸易中全球化的商品结构日益明显,全球商业行为也更加规范化。而在此进程中,从对世界贸易体系的贡献来看,广州无疑是近代全球经济崛起的最重要贡献者之一。

其次,广州形成了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社会组织结构,以及满足国际贸易各项功能的物理空间。其中最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是多元化的国际外侨社区即十三行商馆区,以及重要的外贸商船锚泊地黄埔古港。除与外贸直接相关的外商和十三行商人(外洋行商人)外,围绕商馆区还聚集着大量行外商人(铺商)、引水(领航员)、通事(翻译)、买办(外商的雇员)、苦力、厨子、仆役等等,对外贸易促成了一个高度繁荣的国际化社区。

▲图2:十三行行商肖像

▲图3:外商肖像

▲图4:十三行商馆与广州城

从汉到唐再到明清时期,历史上自古至今;从南海到印度洋再到大西洋两岸,地理上由近及远,广州逐渐发展成为全球贸易的中心城市,这一切都基于广州与海洋密不可分的关系。

世界的广州

1.物质文化中“Canton”

在与西方的交流中,广州(Canton)走向世界,留下了许多痕迹。在欧洲和美国的历史商业档案中,Canton出现的频率很高,显示出当时的广州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西方人不仅喜欢以“Canton”命名物品,而且还赋予其十分特殊的含义。如:

Cantonware指从中国出口的青花瓷器,尤指18、19世纪的瓷器;

CantonGinger指广东蜜饯姜,是一种十分高级的蜜饯生姜;

Cantonflanner指一种结实的绒布,一面斜纹,特用于做工作手套、滤布、揩鞋布赫衣服衬里;

Cantonenamel指广东搪瓷;

Cantoncrepe指广州绉,是一种用丝或人造丝以平纹织成、有横向细棱纹的服装用绉绸;

Cantonchina指广东瓷器,尤指青花瓷。

2.世界各地的“Canton”

西方还喜欢用“Canton”作为地名,因此在世界各地都出现了“Canton”。诸如:

▲图5.瑞典皇室夏宫里的Canton(位于斯德哥尔摩)

▲图6:丹麦亚洲公司的商业档案(藏于丹麦国家档案馆)

▲图7:玳瑁盒(盒盖上图文记载着18世纪40年代一艘丹麦商船从哥本哈根至广州黄埔港,藏于丹麦海事博物馆)

▲图8.美国人家的“Canton”(现称福布斯家族博物馆,位于美国麻州Milton)

此外,北美各地还有许多用“Canton”命名的城镇,如俄亥俄州东北部的工业城市Canton,创建者为贝扎利·韦尔斯,其朋友靠从广州赚来资金,在巴尔的摩建立广州种植园;佐治亚州有Canton县,因自然环境和亚热带气候与广州相似,居民从事生丝生产;纽约州有一个以世界各大名城命名其村镇,其中之一为Canton;麻州波士顿附近一镇于年命名为Canton,因波士顿商船和广州来往频繁;密西西比州中部有Canton市,建于年,当时美国华侨很少,此地曾有一位中国人,外号Canton,勤劳善良,声誉很好,死后葬于此地,并以其名命名。

可以看出,世界的广州,使得中国文化浸染了全世界物质文化的方方面面。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方面,广州遥遥领先,其自身也成为早期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的符号和标志。

走向世界的岭南

晚清大吏刘坤一称:“夫近山者多善猎,近水者多善渔。粤人与洋人相处有素,其营生外洋各埠者几百万人,不独文字语言通晓者众,即西洋之法律、西洋之艺能亦多所娴习。如郭嵩焘所举之总领事胡璇泽,美国之翻译官余贞祥,英国之大律师伍秩庸,均系粤产。又如在籍候选员外郎温子绍,于各项机器颇能会通。粤人之熟习洋务,于此盖可概见。诚得此项人才加以造就,由拱把之木因而灌溉滋长之,则取材更易。”广州通过海洋联通海外,在对外开放和中外交流的历史过程中,使得大量岭南人士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岭南这片土地,从最初出国谋生到后来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孕育出中国近代史上让人敬仰的一批先驱人物。除了大量商人和普通人外,还有在中国近代史发挥重要作用的留美幼童、洋务运动的“人才库”,以及“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诸多先进人物。如虎门销烟的林则徐、首批留美幼童中的詹天佑、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孙中山,等等。这些先贤在推动中外交流和近代中国发展的不同领域,都发挥了极为杰出的作用。

▲表1:年乘英国船抵达伦敦的名中国水手记录

图9:首批留美幼童

开放的传统和文化氛围,使得大量岭南人士走出国门,开眼看世界,培养了大批人材,促进了中外文化互鉴和交流。

历史进程中,广州通过海洋连接的世界越来越大,各种跨文化贸易在这里展开,中外文化通过互鉴和交流,共同发展。广州不仅是中国海上贸易的中心,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对外开放的见证者和实践者,培育了率先走向世界的岭南先贤。同时,正是在长久的通海传统中,广州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形态,也成为了极具海洋文化魅力的大都市。

本次讲座受到广大读者热烈追捧,线上参与人数突破9万人,创历史新高。我们将持续为大家献上丰富精彩的广州通史系列讲座,敬请期待!

想获得最新的活动预告,请继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hg.com/fygxs/6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