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翻译官 >> 翻译官小说 >> 正文 >> 正文

当年,援越抗美中的京岛翻译官

来源:翻译官 时间:2020/7/22

当年,援越抗美中的京岛翻译官

作者

罗丛盛

阮世英留存的高机连战士的合影。

阮世英(左二)与战友们在被击落的美机残骸上留影。(图片均由阮世英提供)

作为一个老兵,“兵结”一结就是一辈子。

又一年建军节来临,笔者又一次走进东兴氵万尾京岛,走访了当年援越抗美战场上的那些老兵。

年4月,越南劳动党请求中国支援,毛泽东主席决定向越南提供全面无私的援助。年6月至年7月,这是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战争最激烈的阶段,这期间中国派出了32万支援部队,当中有铁道、工程、防空、后勤运输和医疗保障等部队。为保障部队在越南当地沟通顺畅,总参谋部在讲越语的京族三岛招募了名翻译人员。

阮世英:敌机残骸的收集人

我与阮世英约定在一家茶馆见面。随他而来的有刘扬信、刘扬幸和黄尚汉几位当年的翻译官。看见我来到,几位老兵便起立、让座、请茶,继而正襟危坐,让我甚为局促。军人的礼仪礼节一向被人点赞,更何况在我面前的是曾经穿越过战火又穿梭于外交场所的翻译官。

年3月,阮世英等15人被特招入伍。阮世英先到桂林解放军第二外语学校学习,后到湛江外语学院学习,除了学习外语还学习了侦察技能和情报收集,他是学满两年才出国当翻译,专业水平较高。聊到战场上的经历,他向我展示了几幅照片,都是站在被我军击落的敌机残骸旁照的,他说:“你别看它是一堆废铜烂铁,可它对我们兵器研究部门来说却是至宝,我们收集第一手资料,了解敌机的结构构造、所用原材料及雷达等通信设备。”他指着一幅B52大型轰炸机的残骸照片介绍说:“这种飞机底部钢板很厚,一般高射炮奈何不了它,我们是通过不断地搜集情报资料,不断地改进高炮和导弹性能,最后才找到对付它的办法。”

阮世英在越期间先后在炮兵、医院当翻译,有一次越南的一位交通部长患医院治疗,需要一个素质全面的中方人员做翻译,阮世英便从炮兵部队调到交通部长身边。交通部长住院三个月阮世英一直陪着,悉心照料,两人成为亲密无间的“同志加兄弟”。年回国后,阮世英一度在情报部门工作,因越语水平较高经常到有关院校讲授越语课,年转业回到地方,在港口区人民法院副院长的岗位退休。

刘扬信:三次被派遣入越当翻译

刘扬信是防城供电公司的退休干部,年将70的他仍保持着一副标准的军姿,令人敬慕,他是名翻译官中3名大学生之一,入伍前是在读生。他曾先后3次随部队入越当翻译,让他记忆犹新的是,穿着与越南人民军同样款式衣服“静悄悄,夜间行,跨过友谊关”。刘扬信年8月首次随广州军区高炮63师入越,一年后回国;年10月随福州军区空军高炮31师入越;年后回国旋即又随广州军区高炮70师入越。此外他还多次担任中越军方或非军方高层会谈的翻译,见证了许多重大事件。

苏家兄弟:兄弟双双入伍保卫国家

当年的翻译老兵们大部分生活在东兴市,主要集中在京族三岛,四季如春、风光如画的京岛更适宜于老兵们安度晚年。“到京岛你就找苏维芳、苏维芬兄弟。”在防城时阮世英老院长如此叮嘱我。他说苏维芳曾任防城港市公安局副局长,苏维芬曾任防城港市国安局情报科科长,“情报绝对准确。”采访中印证了老院长的这一说法,两位苏老领导对战友们的生老病死何去何从都了然于心。

苏家3兄弟老大维芳老二维芬老三维辉,当年战火将要烧到家门口时,3兄弟中除了年幼的老三在家陪伴父母外,老大老二都义无反顾地奔赴火线。与苏家兄弟一样,在京岛,当年兄弟俩同时双双入伍的就有14人。

苏家兄弟俩的住宅相邻,在氵万尾市场北面,建筑风格与旁边渔家小院别无二致,所不同的是房前屋后的果树和菜园被侍弄得生机盎然且井然有序,显现出军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兄弟俩这些年潜心研究京族文化,对京族的字喃文化研究颇有建树,苏维芳已编撰出版了10余部有关京族文化的书籍,荣获省市级的多项文化艺术奖及与之相关称号。闲暇之余兄弟俩便采些时令果蔬或到浅海上捞些新鲜鱼虾,邀上岛上的战友一同把酒话当年,其乐融融。

武瑞彬:等不到的集结号

京岛翻译官复退转业后都有相应的工作安排,可我见到的武瑞彬却是地道的渔民打扮,让人困惑。那天,他接到电话后到村口将我迎进他家,几间瓦房虽然简陋却明窗净几,迎着我诧异的目光他说:“儿女在外面工作有房子,但我们老两口觉得还是老瓦房好住,听见大海的声响好睡觉。”武瑞彬健谈且诙谐,让我觉得他是有故事的人。

“我是年出生的,小时候家里穷,小学只读了两年,入伍到军校学了几句英语后,不知怎么搞就连自己原来讲得好好的白话和越南话都不会讲了,我只能笨鸟先飞,没文化就多学多练,先从对敌喊话的英语‘十八句’开始拼命练,三个月后顺利通过了考试,随即被编入6支队32大队奔赴越南。”武瑞彬说。

年武瑞彬回家结婚,大年初二婚宴还未散就接到部队催他归队的电报,武瑞彬马上出发赶到友谊关,但部队已往南宁开拔,等他追到南宁,部队又走了,只有司务长一人在留守,但司务长也搞不清部队的去向。战时状态部队走马灯似地换防很正常,等了几天不见动静,司务长对武瑞彬说“你先回去吧,等部队有消息就通知你”。“结果等到现在都没有通知,听不到集结号……”武瑞彬的声音越来越低。

“回家几个月后,没有部队的消息地方政府就让我先找个工作,同我一起光屁股长大、后来做了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的何宗当时就在深海捕捞队做工,他叫我去他那,我就去了深海捕捞队。一来每月起码有十几斤大米接济家庭,二来离家里又近。但好景不长,不久深海捕捞队解散,深海做不成我就回来做浅海……几十年我就一脚深一脚浅地走过来了。”武瑞彬说。

罗家3兄妹:大哥牺牲在战场上

参战的名翻译人员中,62人入党,35人战场立功,其中两次以上立功者5人,1人牺牲,12人受伤留下后遗症。

牺牲的那人便是罗周德。罗周德兄妹三人是孤儿,大哥罗周德入伍时两个妹妹罗周群、罗周映还未成年,家中的境况可想而知,但年纪尚幼的姐妹俩却深明大义,送大哥罗周德上了前线,小小年纪已懂得舍小家为大家的道理。

罗周德于年8月在下龙市执行施工任务时被敌机扔下的炸弹夺去了年轻的生命,噩耗传来姐妹俩和乡亲们都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中……党和政府对她们关怀备至,为她们的生活和学习作出妥善安排,本家罗六叔也伸出援手收养了她们。感受到社会和家庭温暖的姐妹俩在悲痛中奋起,年罗周群接过大哥罗周德的手中枪光荣地加入到人民解放军的行列;罗周映在年光荣出席第五届全国妇联大会,年出席广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同年被评为广西军区先进民兵并出席表彰大会。我与周群周映未曾谋面,只是通过电话向她们了解情况。电话那头罗周群说:“大哥的遗骸就在越南广宁省蒙阳烈士陵园,现在我们两姐妹都老了,到越南那边去祭拜大哥很不方便。我们想将大哥的骸骨请回家乡安葬,让大哥看一看他走后几十年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一看京族人民在和平环境下的幸福生活,却无奈于资金不足。”

精彩推送

投稿须知

?文体不限,人文历史、科学教育、社会民俗、奇闻轶事(含散文、诗歌、短篇小说、书画、摄影等作品),字数在字以内,书画、摄影作品不少于10张。谢绝剽窃,违责自负。

?投稿邮箱:Bdsh

.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hg.com/fygxs/57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