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翻译官 >> 翻译官小说 >> 正文 >> 正文

黄锡云杂谈之经义悦人可如是补正史之不

来源:翻译官 时间:2022/3/6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917/5702834.html

经义悦人可如是

--补正史之不足的《越缦堂日记》

(二)

二、越中俊才爱骂人

前文说了《越缦堂日记》,本篇说说李慈铭其人。

李慈铭出生于书香门第,加之天资聪颖,小小年纪已经博览群书,十二三岁即工诗韵,深受汉学大师吴晴舫器重,有“越中俊才”之称。

长大后,他依然嗜书如命,藏书满屋,勤于考订。他曾自云:“予性喜书,幼即私购之,乃苦家贫。生平无他嗜好,出入起居,无非皇皇于书,一饮一食,亦非此不乐。有一必读之书未置者,即若为深耻之事,往往形之梦寐。”据说李慈铭熬夜读书,为求证一事,翻箱倒箧,辛苦非常。他却兴奋地说:“经义悦人,如是如是!”

李慈铭的书楼室名堂号颇多,有越缦堂、困学楼、壮改斋、白华绛柎阁、杏花香雪斋、受礼庐、祥琴室、息荼庵、轩翠舫等不下二十余个。众多书楼唯以“越缦堂”最为著名,可惜如今已难寻踪迹。

李慈铭藏书,举凡经史子集,以及稗官、梵夹、诗余、传奇等无不涉猎,酷暑寒冬,病床羁旅,未尝一日去手,同时“日有课记,每读一书,必求其所蓄之深浅,致力之先后,而评骘之。”他生前藏书最高达3万余册,逝后其藏书后经族人李钟骏与郡人徐维则整理,总计余册,手批校本余种,抄录整理成《越缦堂书目》。有人通过《越缦堂日记》统计了李慈铭在京的开销情况,竟然发现他每月最大的开销就是买书。要知道李慈铭这个人向来花钱大手大脚,在京城更是混迹“上流社会”,讲排场、会享受。然而买书花的钱多过吃喝玩乐,即此可见,李慈铭的的确确是一位爱书之人。

李慈铭被后人誉为“旧文学的殿军”。在清末同光之际,他是才望倾朝的学者。他开创“越缦学派”,于经学、史学、文学都颇有建树。那个时代的文人,最看重经学,李慈铭也不例外,他一生批注的书籍近千种,曾计划编一本《越缦经说》,可惜未果。但他对古籍的诠释、鉴定和考证,堪称一绝。他的读书方法称为考据学,也称朴学,是一门显学,主要工作是对古籍加以整理、校勘、注疏、辑佚等,这一点算是继承了乾嘉学派的遗风。

李慈铭最厉害的,还是史学。学者王重民将李慈铭写在书上的批注,加上《日记》中的少部分内容,汇编成《越缦堂读史札记》,包括《史记札记》《汉书札记》《后汉书札记》《三国志札记》《晋书札记》等,共十一种,三十卷。治史之余,他又留心于地方文献,特别是乡贤先泽的遗著掌故,阅读、点评、校刊了不少地方志书,对地方志的得失、体例、编纂原则等皆有独到见解。

另外,李慈铭也对诗论颇有心得,今人张寅彭、周容从他的日记中择录有关诗论,编成《越缦堂日记说诗全编》。他自己也作诗,有《白华绛趺阁诗集》十卷。当时的人将他的诗捧上天,诸如“国朝二百年诗家坛席,先生专之。”“清季诗家以吾越李莼客先生为冠。”《光宣诗坛点将录》里面将他点为天富星扑天雕李应,可见其诗文地位。

他自己吹起牛来也不含糊:“今世词家,独吾与子珍、云门耳。”不但吹自己,顺便吹一下自己的学生陶方琦和樊增祥,当然吹学生就是吹自己。钱仲联《梦苕盦诗话》中这样评价李慈铭:“诗人喜自负,不足怪。然未有如李莼客之大言不惭者。……连篇累牍,自为夸诩,真欲令人喷饭。”其实自古文人爱自夸,这也不稀奇。杜甫的爷爷杜审言就自诩“文章比屈子,书法赛羲之”。朴学大师章太炎临阵遗言是:“吾死以后,中夏文化亦亡矣。”可

自夸也是要有资本的,李慈铭显然资本雄厚。然而他的老东家张之洞偏偏对他评价只是一般好,他就不高兴了,对张之洞多有微词。李慈铭可不是个谦虚大度之人。哪怕对方位高权重,得罪了他,都照样挨骂。

李慈铭善骂是出了名的。黄濬的笔记《花随人圣庵摭忆》就有《李莼客善骂》的篇章,说他刻薄、自负而清高,时常见他以妄子、鼠辈、耄昏、佹客、风狂、宵人等词汇议论同辈。《清史稿》中这样评价李慈铭性格:“性狷介,又口多雌黄。服其学者好之,憎其口者恶之。”看看《越缦堂日记》就知道了,他骂考官“不识字”,骂士子“不知羞”,骂学者“不读书”,骂官场“贪弊成风”,骂湖广总督张之洞“俭腹高谈,怪文丑札,冀以眩惑一时聋瞽”,还骂“若李贽、唐寅、祝允明、孙(金加广)、金人瑞、袁枚、赵翼、张问陶之流,诞妄不经,世上小儿稍有识者,皆知笑之,不足责矣。”名人都被他骂了个遍了,可他自己却说“予生最不敢轻议人”,看来,他自己没觉得在骂别人。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孽海花》中,有个一言不合就撕逼的翰墨场中怪杰李纯客,就是作者曾朴以他老师李慈铭(字莼客)为原型写的:“他是个当今老名士,年纪是三朝耆硕,文章为四海宗师。如今要收罗名士,收罗了他,就是擒贼擒王之意。这个老头儿相貌清癯,脾气古怪,谁不合了他意,不论在大庭广坐,也不管是名公巨卿,顿时瞪起一双谷秋眼,竖起三根晓星须,肆口谩骂,不留余地。其实性情直率,不过是个老孩儿……”学生心目中的老师,就是这么个“魔头”。

如此难打交道的人自然不太讨喜。李慈铭知道大家对他的看法,于是撰文解释自己为什么冷傲清高:“先生秉生于冬,冬气寒,故性冷。得气于秋,秋令肃,故性傲。惟冷惟傲,故所值多阻而命穷。”生于冬天,所以难相处?这可真是强词夺理了。但是他说“所值多阻而命穷”却是真的。

怎么个多阻法,怎么个穷法,待到下篇再叙啦!

(未完待续)

黄锡云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hg.com/fygxs/109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