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翻译官 >> 翻译官素质 >> 正文 >> 正文

他们,没等到胜利日阅兵就走了

来源:翻译官 时间:2020/12/10
北京白癜风价钱 http://m.39.net/pf/bdfyy/bdflx/

他们

想代表死去的战友敬个军礼

想见证祖国对世界宣誓和平

想在心口之上别一枚勋章

然而这个日子来了

他们却留在过去

今天此刻

这些加上黑框的名字

还盼着

那永远等不来的时光

卢少忱

“我依然愿为国家挺身而出”

年7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在年寻找抗战老兵的新闻发布会上,卢少忱作为老兵代表发言,声音有力而坚决:“如果国难再次降临,我依然愿意去为保卫这个国家挺身而出。”

获习近平两次接见被赞“艰苦卓绝”

  年7月7日,卢少忱和十几名抗战老兵获习近平接见,习近平和每位老兵握手,到了卢少忱这儿,习近平问道:“你在哪个部队?”

  卢少忱答:“我在印度缅甸那个战场。”

  习近平的话让卢少忱难忘,“艰苦卓绝啊!”

  习近平第二次与他握手是在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

  两次见面,让他欣慰的是习近平对滇缅战场“艰苦卓绝”的肯定。

▲卢少忱敬军礼

投笔从戎文武双全

  卢少忱年3月出生于天津,年3月,读大四的卢少忱和同学报名参战,是赫赫有名的“西南联大八百学子从军壮士”中的一员,参加入缅作战,亲历密支那战役。

  他先被分配到印度利多第48医院任三级翻译官,年,被调往刚刚占领密支那机场的新30师90团2营任翻译官。后被调往印度在中美混合战车指挥组战车1营任二级翻译官,同中校待遇。

  他曾协助美国军官训练中国士兵使用装备。他必须先学会,才能教给中国士兵,所以包括坦克在内,什么车他都会开。

▲老人家中招贴上的时间定格在年8月15日,卢少忱说那是国家荣誉。

为共产党提供关键情报成为功臣

  年底,北平成立军调部,卢少忱为美方相关人员当翻译,分配在第26停战小组。多次为共产党提供情报。后来考取了共产党为培养干部而设立的华北大学。

▲从申奥开始,卢少忱就在社区义务教授英文

从事文物工作颇有建树

他是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研究馆员,先后参与组织了“中国出土文物”“丝绸之路”“中国秦代兵马俑”等出国文物展览,写作出版了《中国博物馆工作概论》《中国瑰宝》《中国文物精华》等专着和译着。

李继贤

“老兵一天不死,还会回来”

年8月24日在台北逝世享年岁

年4月17日他曾特意到南京,庆祝自己的百岁寿诞,南京航空协会的同仁们邀请他今年参加纪念活动。他欣然答应,他说:“老兵一天不死,一定还会回来。”

上了飞机生死便置之度外

  被誉为“抗日飞官”的李继贤出生于年,祖籍江苏滨海,年考入成都空军军官学校,先后赴印度、美国受训一年,后被编入美国援华“飞虎队”混合团5大队26中队。在“飞虎队”,他多次顺利完成“驼峰航线”的物资运输任务。年,李继贤参加了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湘西会战”,在这次会战中他共升空作战52次,每一次他都英勇善战,顺利归队荣立战地功或受奖。

▲李继贤

  “我们上了飞机,能飞回来就回来,不回来就不回来。”李继贤感慨道。历史资料显示,在“驼峰航线”上,中美航空队共损失架飞机,牺牲和失踪飞行员及机组人员共名。

▲李继贤年轻时候的照片

在故乡上空久久盘旋

  年李继贤随部队离开大陆,前往台湾。那天,他驾机偷偷绕道,在故乡上空盘旋了40分钟。

  时隔67年后的年3月28日,98岁高龄的他曾回乡探亲,他紧紧握住乡亲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李继贤将自己当年飞虎队的珍贵照片捐赠给了博物馆

陈茂林

病床上行最后军礼

年8月26日病逝享年89岁

住院期间,陈茂林最   陈茂林年4月出生在江苏靖江季市乡肖陈家埭一个农民家庭,15岁参军,在参加19场战斗后,不幸被子弹打穿下颚。抗战胜利后,陈茂林又参加了解放战争。年,在一次战斗中陈茂林再次受伤,胯骨粉碎性骨折。战斗中的伤病让他落下了终身残疾。

▲病床上的陈茂林行了最后一个军礼

一门三代参军报国

  陈茂林年4月出生在江苏靖江季市乡肖陈家埭一个农民家庭,15岁参军,在参加19场战斗后,不幸被子弹打穿下颚。抗战胜利后,陈茂林又参加了解放战争。年,在一次战斗中陈茂林再次受伤,胯骨粉碎性骨折。战斗中的伤病让他落下了终身残疾。

▲陈茂林获得的纪念章

赵自颜

流落异国心在故土

年8月24日病逝于缅甸,享年89岁

虽说战后几十年间受尽艰辛与委屈,但只要国家对自己认可一切都值得。往事都已成为历史,像他一样的老兵人虽在异国,但心在故土。

参加百余次战斗多次负伤

  赵自颜出生于年12月27日,祖籍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河源乡大寨门村。

  赵自颜青年从戎,矢志报国。在抗日战争最艰苦和激烈的时刻,他毅然随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参加过东吁、皎脉等地大小战斗百余起,多次负伤。

▲赵自颜

逃亡缅甸想家时就唱《松花江上》

  因为身份的原因,于年逃亡缅甸北部滚弄县刚孟村定居,以农业种植为生,随后娶妻胡氏。数年后,迁入腊戌12区双龙村居住。

  赵自颜生前曾应中国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邀请,以“欢迎远征军老兵回家”的形式到深圳访问。

  高龄的赵自颜曾说,自己老了,经不起折腾,回不了中国了。想家的时候,就唱一首叫《松花江上》的老歌。

▲云南慈善总会与深圳市龙越慈善基金会,向在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兵送去年下半年的慰问金。图为赵自颜在慰问金发放表上签字。

期待获得国家的认可

  当时流落缅甸的远征军大概有四五千人,而联系得上的寥寥数人。

  年,部分远征军老兵得到了由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国务院联合颁发的纪念章,得到纪念章的老兵都为此兴奋不已。

刘大江

“请把我安葬在战友身边”

年6月24日病逝于缅甸仰光享年96岁

安徽籍远征军老兵刘大江生前留下遗嘱,希望葬在自己的战友身边。7月17日他的骨灰落葬在昆明金陵陵园远征军墓区,他的墓碑与四十多名远征军战友的墓碑并列一起。

为国征战一生漂泊

  来自安徽太和县的刘大江,读中学时眼见日军飞机在上海炸死市民,非常愤怒,便和同学一起投军抗日。

  年,重庆招募中国远征军。“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感染了刘大江,他再次拿起枪参加了远征军。刘大江被分配到汽六团,奔赴缅甸抗日战场,参加了反攻密支那等战役。

▲刘大江

不愿内战在缅教书

  日本战败投降后,刘大江不愿跟随部队回国进行内战,选择和部分战友留在缅甸,成为一名中文教师,一直到缅甸年将华侨学校收归国有,他改做家庭教师。

无儿无女渴望回家

  年,他和战友作为华侨代表回国观光,其间他曾回到家乡,见到了父亲和弟弟。

  年,刘大江妻子去世,无儿无女的他渴望返回故土的心情日益迫切。

  年5月,刘大江到合肥见到了失联多年的亲人,7月,刘大江返回缅甸,侄孙刘晓峰决定在缅甸办厂经商、陪同老人。

  去世前,中国驻缅甸大使馆正和他商量9月3号到北京的事,老人很是期待。他说:“在仰光的抗日老兵就剩我一个了,我想去参加纪念大会。”谁知,这个心愿却再也无法实现。

▲年5月,90多岁的刘大江再次踏上故土

丁承德

“感恩社会感恩党感恩国家”

年8月11日逝世享年91岁

安徽籍远征军老兵刘大江生前留下遗嘱,希望葬在自己的战友身边。7月17日他的骨灰落葬在昆明金陵陵园远征军墓区,他的墓碑与四十多名远征军战友的墓碑并列一起。

十四岁参军屡立战功

  丁承德,出生于河南省永城市马牧乡东霍楼村,十四岁参加新四军。先后荣立一等功两次、二等功四次、其他战功三十余次,被授予大尉军衔,年四月离休。

▲丁承德生前照片

最大的心愿是在电视上看看老战友

  今年6月份,丁承德老人接到参加中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阅兵的邀请,接到通知后,老人心情非常激动,他最大的心愿是能亲眼在电视上看看走在阅兵方队前列的老战友们。

▲丁承德生前卧病在床,依然坚持读报纸

  遗憾的是,罹患晚期癌症的丁承德老人最终还是去世了,而属于他的邀请函,还留在家中。

▲丁承德年轻时的照片

黄宝琳

“国保不住家就没有好日子”

年7月20日病世享年93岁

抗战胜利后多年,黄宝琳提起当年参军一事时,说:“国都保不住了,家也就没有好日子。”

“富二代”远征云南

  黄家曾是浙江省乐清市柳市镇南山前村有名的富裕人家,祖屋占地4亩,曾是村里的标志性建筑。黄宝琳是年黄埔军校第十六期学员。军校毕业后被分派到当时的军政部第九补充兵训练处,先后任排长、连长等职。年至年,参加中国远征军反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主要负责军需运输任务。

▲黄宝琳(右)和妻子陈素文去年拍摄的合影

感染疟疾险丧命

  年5月,黄宝琳所在部队接到运输一批从印度空运来的重迫击炮炮弹的任务,每枚炮弹连箱及附件重约50公斤。当时滇缅公路被日军飞机轰炸,只好用人力运输。黄宝琳所在的中队病死了30多人。黄宝琳也出现疟疾发病症状,医院抢救,才保住性命。

▲黄宝琳生前荣获的部分荣誉证书

留下一本战争回忆录

  黄宝琳留下了一本回忆录,用乐观豁达的笔触,描述了他当年经历的一些风土人情、生活点滴。

  就在黄宝琳去世前几天,他还接到有关部门打来的一个电话,称有可能邀他参加一项抗战纪念活动,让他做好准备……

钟彪

“当初我们的装备太差了”

年8月4日去世于陕西享年95岁

抗战时的条件极为艰苦,而日军的武器装备先进,钟彪曾不止一次叹息:“我们的装备太差了!”

所在部队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钟彪年农历7月7日出生于延安市子长县李家岔乡金屋塌村,7岁给地主放羊,14岁参加红军。抗日军政大学学员,抗战时期参加过平型关战役。革命胜利后,担任各种职务,享受副厅级待遇。

  年秋,他与战友集结在陕西省三原县,随后作为先遣部队从韩城芝川渡口东渡黄河进入战区。9月中旬在山西雁门关、平型关等地抗击日寇。最终,八路军师以自身伤亡余人的代价歼敌余人,成为全国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日军的第一个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亲历战争的残酷两次负伤

  钟彪的次子钟子林说,“日本兵所到之处都是一片惨景。父亲说,他曾亲眼见到溃败的日本兵把自己的伤员和尸体堆在一起焚烧。”钟彪很喜欢看抗日题材的影视剧,但总觉得,战争的残酷远远超出电视里的描述。

  钟彪有个心愿,看看当年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抗战英雄们接受检阅,看看我们国家拥有的先进武器装备,但他没有等到那一天。

蒲树清

一生参加数百次战斗

年8月2日去世于遵义享年岁

蒲树清出生于满清宣统时期,历经晚清帝国、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朝。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参加了数百次战役和战斗。

多次立下战功

  蒲树清年1月12日出生在遵义县尚稽镇文化村,年,蒲树清加入国民革命军99军99师,抗战期间先后参加了长沙会战、湘鄂会战等战役和战斗。年,他在江苏省加入解放军,任中国人民解放军21军61师司令部班长,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曾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两次,四等功两次。

▲抗战老兵蒲树清

淡泊名利甘守清贫

  蒲树清年转业到地方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了几十年,年在遵义食品公司退休。对于自己显赫的功劳他从来没有炫耀过,他的事迹见诸媒体的也只是寥寥数语。

▲慰问人员与家住红花岗区新店子岁的抗战老兵蒲树清合影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oldsoldiersneverdie,theyjustfadeaway.

编辑:张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hg.com/fygsz/69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