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翻译官 >> 翻译官行业 >> 正文 >> 正文

一文看懂双减政策对教育与鸡娃的影响

来源:翻译官 时间:2021/8/24
昨天,《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政策正式公开,简称「双减」政策。严厉打击培训机构、全面压减作业总量、严禁超前学习...双减政策可以说是面对教育抢跑、补习机构野蛮生长、教育内卷、焦虑等问题的全方位打击,多家上市教育机机构股价暴跌,损失惨重。但对于家长来说,最关心的就是: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作者:妙爸本文原文来自:翻译官奶爸

昨天,各大媒体纷纷发布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全文。

其实早在前天下午,这份文件就已经在网上流传开来。消息之重磅,对教育培训领域堪称空前。直接导致学而思和新东方两大校外培训巨头股价当天暴跌超过50%。

学而思美股暴跌70.76%,从2月最高点的90.96美元跌到仅剩6美元。

新东方美股暴跌54.22%,从2月最高点的19.97美元跌到仅剩2.93美元。

校外培训几乎遭到「团灭」。

这份文件跟广大家长和学生有关的主要内容总结如下:

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培训。现有机构改为非盈利性机构,并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

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严禁聘请在境外的外籍人员开展培训活动。

确保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不刊登、不播发校外培训广告。

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引导学生自愿参加课后服务。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

教育部门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

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

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

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

整个文件可以说是滴水不漏,几乎所有可以钻的空子全部都涉及到了。现在是时候考虑一个问题了:假如假期和周末真的不补课了,家长该怎么办?01.这一次,我选择相信减负网上有很多说法,大致可以分成下面几种:

中考高考两座大山摆在面前,不补课是不可能的,谁甘心读职校?

还是有钱、有资源的人得利。人家可以花钱请一对一的家教。

普通人连补习班都没得上了,只能拼智商。

美育和体育类培训班暂时不在压制范围内,但成本比补课更高。当兴趣可以,靠这个吃饭,没几个人能行。

这些说的都很有道理,我的第一反应也基本相似。但经过细致分析,又看到更多资料后,慢慢有点改观。首先要明白一点,这条政策显然是属于“三胎”的配套政策。而人口政策现在是重中之重。所以从政策优先级来看,这一次不像以前的那种为了减负而减负,确实是不得不减负。因为要鼓励生育,而人口形势确实非常严峻,所以必须要大力改革。仅这一条,就不该低估上面的决心。所以,我选择相信这次改革。其次,高考短时间可能不会变,但中考的变化其实已经在悄然实施。从新闻中就可以捕捉到一些信号。比如前几天的杭州中考的简单程度就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再比如一些地方已经试行的「校额到校」:还有最高层的发声:“学校不能把学生的课后时间全部推到社会上去。”02.政策组合拳下,会是怎样的景象?把这一连串的事情结合起来,就可以大致拼凑出一种可能的未来景象:1.平日增加在校时间今后周一至周五,会大幅增加中小学生的在校时间。甚至到了周末和暑假,学校也会通过一些活动增加孩子的在校时间。简单来说,有点像我们小时候,下午上四节课,五六点钟才放学。这对双职工父母来说是大好事。连托管班都不用上了。2.周末假期禁止补课周末和假期禁止补课,或者对补课设定严格条件。周一至周五的时间已经被学校基本占满,周末和假期再禁补,可想而知课外补课时间必定被强制压缩。3.中考降低难度任何政策都不能只堵不疏,所以,参照杭州那样降低中考难度就是一项重要措施。如果基本只考察基础知识,还有多大课外补课的必要?到那时,真正需要的是熟悉基本概念,牢牢掌握基本知识。现在很多地方的公立小学(比如我们这里)考试就是这样:平日里可能稍难一点,真正期末考试其实都很简单,拼的是细心。4.推广校额到校难度降低了,总归还是要拼名次才能进好高中。怎么办?校额到校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项政策现在只是部分地区试行,名额也不多。试想,如果大范围、大比例实施会怎样?比如当地最好的高中,原本要考到当地前名能上。所以就有了无数《小舍得》里面的颜子悠。可是,如果校额到校了,不用跟全市或者全区竞争了,只要在自己学校里面考到某个名次,照样能进好高中。这样是不是对某些好学生不公平?或许吧,但如果真的特别优秀的,肯定还会找到另外的大门。就像高考也有强基计划,也可以凭借拿奥赛金牌免试一样。但那些都不是属于普通人的游戏,无论你怎么卷,都拿不到这种门票。最受打击的不是「天牛」,而是「人工牛」,而这批人恰恰是内卷最大的推手之一。在这样的综合性政策下,或许确实有可能真的成功减负,真的给内卷降温。有人说,那高考还不是一样?对,高考依然如故。可是,竞争迟早要有,而且竞争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过早竞争,过早内卷。推迟到高中再去拼,总比从幼儿园就焦虑要好得多。而到了高中,也基本没有什么校外补习时间,基本都在拼校内。03.到了假期,我准备这么干!上面只是简单的政策分析,主要还是为了指导具体的行动。在这样的景象下,中小学基本不补课了,超前学习几乎销声匿迹;中考只会深挖基础知识,拼认真,拼仔细;初中择校问题也因为校额到校而不再突出。确实很美好。可是,真的就要彻底放养了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毕竟,我们培养孩子,不只是为了中考,也不只是为了高考,而是为了让她变得更优秀。而这种优秀不只是体现在成绩上。短期的压力消失了,反而可以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去追求更有价值的知识和能力。至少也可以把眼光放到高考去,而不必为了眼前的小升初和中考而做太多太多无用的重复性练习。所以,在中考升学压力不那么紧迫的情况下,你又会怎样安排孩子的假期计划呢?我在这里抛砖引玉,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在这种美好情景下,我会把方向大致分为三类:中英阅读、体育运动、基础知识。

一、先来说阅读

阅读的作用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类似的理论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要知道,即便应试教育,也依然鼓励大量阅读。从功利的角度看,语文和英语这两门学科归根到底都是在考察阅读和写作,而阅读又是写作的重要源泉,只有多读,才能多写。这两门学科的所有能力都要以大量阅读作为铺垫,所以阅读是根本的根本。即使跳出功利思维,阅读对人一生的影响也绝对不容小觑。无论是汲取知识,还是开阔眼界,抑或升华思想,都离不开大量的阅读。所以,既然时间多了,就更应当加大阅读量。所以,我会引导孩子读更多的书。一方面是科普:多掌握知识,多见识大千世界的神奇和千姿百态。这类书比较适合快速阅读,毕竟只是科普,不是科学,很多内容都只能做到点到为止,浅显易懂。一方面是人文:通过优美的文字感受文化的力量和历史的变迁。这类内容反而应该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深入。这就需要在读完书之后跟孩子多聊一聊,启发她把书读透一点。要把书读透,不只是简单的多读几遍就行,更重要的是思考。对文中的事情怎么看?如果是你会怎么做?有没有其他可能?会产生什么影响?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可以多加思考原本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做深入阅读。到那时,或许可以多分配一些时间,静静地、深入地去阅读。在这时,选书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有了更多的阅读时间,就更要重视主题阅读,读到孩子感兴趣的主题,我会尽可能选择相似的内容,让她们通过对比来读出更多深意。不仅如此,主题阅读也更便于记忆知识,避免过目就忘。但阅读不只是中文阅读,还包括英文阅读。在学英语这件事情上,我从开始学习英语启蒙理论之后,就再也没有过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hg.com/fyghy/98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