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18日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做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这份报告被译为英文、俄文、德文、日文等12个版本,其中李汶莲就参与了俄文版报告的翻译工作。
李汶莲,我校级俄语硕士生,现就职于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央文献翻译部俄文处。在本次翻译中主要负责行政和翻译两个方面的工作,作为俄文翻译中年龄最小的成员,她出色地完成本次翻译工作。
翻译报告,机遇与挑战并存
时间回到年9月25日,当收到要翻译十九大报告的消息时,“兴奋、激动,但更多的还是紧张”,李纹莲说。翻译工作本来就人手不够,且处里尽量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最终包括她在内共11个成员临危受命,接受了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翻译工作期间,时间紧任务重。李汶莲和她的同事们要花大量时间翻字典,查阅数据库,每天都要加班到晚上十点半,且双休日也没有休息,大家都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回忆起那段时光,李汶莲觉得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很多翻译工作者都是第一次以这种组织结构参加十九大活动,对大家来说“是一次新鲜的体验”,所以沟通磨合显得尤为重要。正是保证交流沟通的速度和效率,翻译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
“报告翻译不仅是我们部门独立的工作,还涉及多个机构。”李汶莲谈到,与其他部门的沟通需要细琐的准备,“这与在学校策划活动之类的不同,因为不允许犯任何错误,要把每个细节考虑到。”
由于年龄小、经验少,面对高精度的翻译工作,李汶莲对自己的翻译能力不是很有自信。“如果公司是一辆汽车,我觉得自己很可能连一颗螺丝钉都算不上。”在一周或两周召开一次的研讨会上,李汶莲大多数时间都只能在旁边默默做笔记。“他们提出的问题我翻译时甚至不会考虑,加上对政策和社会经济、文化上理解太粗浅,往往捉襟见肘,无法给出可行建议。”李汶莲有时感到很沮丧,“既提不出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也给不了别人满意的答案。”
但是,在一次与前辈无意的交流中,李汶莲提出了一个大家长期忽略的细节问题,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她对自己慢慢自信了起来。在她翻译的部分里,前辈给予了这个新人很多支持和鼓励,“与前辈们稿子的核稿方向不同,我的稿子主要需要修改表达技巧上的问题,虽然很基础,但是看到自己一点一点进步,心里由衷开心。”
30个日日夜夜,换来的是十九大报告俄文版准确无误的翻译,把祖国强大的声音传向世界。
立足俄语,走向翻译岗位
从小就喜欢语言的李汶莲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并没有很纠结,经过对今后发展方向的仔细考虑,她如愿选择了俄语专业。
学俄语也像其他语言一样,入门很难,刚刚接触俄语的李汶莲学习同样有些吃力,第一年的学习就让她感到绝望,时态、结构,所有的都和以前学的英语不一样,都要重新学习。但凭着心中的那份梦想,她坚持了下来,六年的努力换来的是夯实的基础。“有困难不可怕,一点点的克服掉就好。”
只靠在课堂上学不好一门语言,实践与理论结合才能更快地进步。上学之余,李汶莲去过私企实习,到过石油公司锻炼自己的翻译能力,但她发现翻译工作在这些单位并不能走到核心位置,在这些地方成长速度很慢。
“做公务员真的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李汶莲在报考公务员方面没有花太多精力,家里的意愿让她选择了尝试,甚至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就赶赴北京考试,“然而,最后我却成为唯一被录取的幸运儿。”
成功进入编译局以后的生活和大学差别很大,从初到北京还不太适应工作环境,到现在在同事的帮助下渐渐适应了这里的节奏。李汶莲在翻译的岗位上定好目标,打好基础,一步一步走,多问多交流多思考,从平常翻译文稿件,到前不久翻译十九大,再到即将开始的两会翻译,她一路前行,一路成长。
心系大海,与石大有个约定
蔚蓝的海水,悠悠的海风,初入石大,李汶莲就被“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景色所吸引。年,李汶莲被保送到石大攻读硕士学位,在石大严谨的学风中,在这个与海只有一步之遥的校园里,她继续钻研自己喜爱的专业,努力提高自己的俄语翻译水平。
在石大的学习生涯里,李汶莲对自己的研究生导师表达了深深地感激,“杨明清老师会在自由度很高的情况下激发你的创造性,不会给你太大压力,却又要求很严格,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东西。”她特别指出杨老师很看重PPT,PPT体现人的思路,做好PPT对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很大作用,“不能花哨,要简洁,体现逻辑思维,最好要有逻辑图。”在导师的指导下,李汶莲不仅在专业方面进步很大,其他方面的能力也有很大提高。她想感谢的,还有孙大满老师,“孙老师平常对我们翻译技巧上的建议和翻译思路的总结,让我现在的工作实在是受益匪浅,很感谢老师一路对我的教导和鼓励,我以后也一定不会让她失望”。
就像石大“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一样,如今的李汶莲对自己要求同样严格,说起对石大的印象,李汶莲表示:“刚刚入学就能感觉到浓浓的学术氛围,很少有人在路边逗留,大多数都在自习室或图书馆里学习。”平易近人的老师,轻松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石大的几年研究生生活让她终生难忘。
如今,李汶莲已经褪去了曾经的青涩,十九大的翻译工作对于她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单位中已工作近四个月,李汶莲已经渐渐融入了这个集体,以各位前辈为榜样,向着成为俄文翻译官这个目标努力前进。
“工作后和上学的差距很大,工作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李汶莲建议,学习要不断思考和钻研,为什么答案是这个,是不是还有更好的答案,不能盲目相信权威,要理解而不是记标准答案。对于接触的翻译领域,她的建议是不能局限于一个方向,要尝试其他领域,眼界宽了,对主攻方向同样有促进作用。“大学生要把目标定高一点,不要怕,不要妄自菲薄。不去试,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可以做成什么。”
心有多高,路就有多远。李汶莲凭借自己坚定地目标与扎实的脚步,不断创造属于自己的幸运和辉煌。
学生记者:赵泽鹏于美霞乔宇龙
编辑:潘鑫刘倩丁磊
主编:许晨杰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hg.com/fygfz/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