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熊莹家庭学院原创好文」
在中国云南砚山县,嘈杂往来的菜市场中,有一道独特的风景:一间墙壁发黑的简陋猪肉铺里,在堆满猪肉的案板和挥舞的剁肉刀后,一个小女孩在优雅地跳着芭蕾。
这个小女孩名叫邬刚云,小名云儿。
从小在大山里长大的她,梦想就是跳芭蕾,成为舞蹈家。
吃惊吧?芭蕾舞这个爱好,多少跟她有点儿格格不入。
但现在,她已经登上了央视舞台,用芭蕾赢得了无数人的掌声。
那么,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看完她的成长故事,很多网友感动于女孩的热血和坚持。
但学院君觉得,无数家长也该从故事中反思:
当我们为别人家孩子的“热爱”而感动时,面对自家孩子“无用”的兴趣,有鼎力支持吗?
同样,当我们经常抱怨孩子“三分钟热度”,可我们真的帮他找到了那份“真心热爱”吗?
尊重,是孩子追梦的底气云儿今年9岁,从小便热爱跳舞。
但家境贫寒,父母没有能力给她找老师,接受专业培训。
直接劝孩子放弃?不!
云儿的妈妈虽然没上过多少学,更没接触多芭蕾舞,但她说:“只要孩子喜欢,大人就得帮帮她。”
怎么帮呢?没钱请老师,她就带着孩子从网上找视频,照着里面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练。踮脚、收腹、开肩、跳跃、前空翻、后空翻接一字马……所有动作,都是云儿自学的。
平日里,只要闲下来,她还帮着云儿扳腿、压脚,协助女儿做各种高难度动作。
哪怕有顾客上门,她手里操着剁肉刀,嘴上也给云儿打着拍子。
而且,在云儿自学芭蕾的路上,爸爸也用自己特有的方式默默支持着。
云儿一直想有个练功房。因为没有钱请工人,爸爸就自己一根一根地搬木头,亲手为女儿搭起了一个小屋子。
就这样,在偏远的大山深处、在嘈杂的猪肉摊前,爸爸妈妈用自己的态度告诉云儿:
勇敢地去追梦吧!
云儿的父母经济掣肘、没有文化,却对她的梦想给予了最大的尊重。
相比同龄人,云儿是幸运且幸福的。
要知道,有的孩子在发现自己的天赋之前,就被父母塞满了各种补习班兴趣课,难以喘息;有的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却被父母以学业更重要为理由一口否决。
《少年说》就有这样一位女孩。她刚上初一,已经写了足足56本小说,加起来超过30万字。
然而,有一天她回家后,发现爸爸将她写的所有小说全部撕毁。对此,爸爸还不留一丝余地教育她:“你偏科已经很严重,如果不纠正,以后没有好的高中,也没有好的大学可以给你选择。”
但理科不好,可以选择文科;成绩不好,有坚持写作四年的毅力,还怕她追赶不上来吗?
爱因斯坦说过:“孩子生下来就是天才,但大多数被错误的教育方式扼杀了天赋。”
我们在抱怨孩子太过平庸的时候,不如先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有没有把孩子面前的多条人生路,一一封死,只留下考试的独木桥?
孩子年少的梦想啊,从不是清晨醒来就忘记的梦。
父母守护好了,就能帮孩子将小小梦想,演绎在大大的人生舞台。
支持,让孩子像鹰一样翱翔因为尊重,在那间小小的肉店里,云儿一直快快乐乐地做着“舞蹈家的梦”。
但妈妈明白,女儿总是这样瞎练,就真是在“做梦”了。
而且,女儿是有天赋的。前空翻、后空翻接一字马,能趴着把双腿反向掰到脸前......各种杂技般的舞蹈动作,云儿完成起来都毫不费力。
于是,妈妈抽出时间带女儿去镇上,一个培训班一个培训班的问。
但所有的老师在看了孩子的基本功之后都拒绝了:小云儿的基础水平太高,她们不愿意耽误孩子。于是建议带孩子去昆明或北京找更专业的老师指导。
然而以云儿的家庭条件,让云儿去北京、昆明培训,无异于天方夜谭。
怎么办?云儿的梦想要被无奈折断吗?
一个偶然的机会,云儿的命运,迎来改变。
彼时,云儿的妈妈在考驾照。驾校的老板得知这件事后,便为她介绍了“彩云计划”的两位老师。
这两位老师是一对夫妻,一位姓关,一位姓张,都来自于国内舞蹈的最高学府:北京舞蹈学院。
在说明情况后,云儿妈妈不远万里地奔赴北京。
没想到,他们一眼就相中了云儿。
关老师更是直言:“我都没见过这么有天赋的孩子。”
妻子张老师更是果断决定和小云儿一起回云南,方便给予专业的舞蹈指导。
就这样,野蛮生长的云儿,遇到了自己的伯乐。
而在伯乐的指导下,云儿进步飞快,一路从妈妈的肉铺跳到了央视的舞台。
而反观我们的孩子,从很小开始,就有各种条件发掘兴趣。可往往的结果是,孩子对任何事情都没兴趣,更别提做出一些成果了。
原因在哪?是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去支持他们的那份“痴迷”,因为那是我们压根看不上的事情,比如看地上的蚂蚁。
11岁的男孩殷然就是这样一个十足的“怪小孩”。他酷爱昆虫,不仅在笔记本上画满了昆虫的插画,还在家里养起了昆虫。
但他的爱好太奇怪了,同学们一看到他捉虫子,都会敬而远之。
幸运的是,在家里的时候,他永远能够畅所欲言。妈妈为他开辟了一个“虫子角”,满足他日常养殖的愿望,爸爸常常带他去爬山,满足他观察探索的需求。
学院君认为,在这样父母的托举下,殷然的未来定然可期。就像殷然自己说的那样:“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不要别人说虫子有毒,就觉得虫子有毒。虫子其实很可爱。”
其实,很多孩子的成功都来源于父母对他们年少时那份热爱的支持:登上《时代》杂志年度封面的吉坦贾莉·拉奥,从小便对发明有兴趣,父母便在家里建了一个简易实验室;前几天惊艳世界的美女翻译官张京,因为对英语有兴趣,父母便带着她去世界各国旅行;14岁考入中科大,26岁破解世界难题的陈杲,在小时候展现出自己的数学天赋后,父亲甚至让他放弃一些科目,专攻数学......
在这些孩子的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父母对孩子的支持有多重要。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像一次嫁接。只有父母奋力托举和培育,孩子的枝丫才能伸向更高、更远的天空。
坚持,是孩子退却路上的屏障女儿终于有了最专业的老师,但是云儿妈妈没有甩手不管。
在刚开始接受专业指导时,云儿曾哭着大喊:不练了!
原来,当张老师用专业的力度为她压脚、扳腿时,云儿原本还算柔韧的脚和腿,开始钻心地疼。
看着女儿痛得哇哇大哭,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但她清醒地知道,这是女儿来之不易的机会,“不想让孩子走我们的老路,卖肉这一行太苦了!”
所以,妈妈什么安慰的话也没说,只是这样问她:“你想在家养猪吗”
云儿哭着摇头:“不想!”
“不想就坚持,知道不喽?”
后来,哪怕云儿疼得趴在地上起不来,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她抬起头,映入眼帘的却是一个气愤又倔强的小脸,眼神里写着三个字——“我不服”。
痛过,哭过,闹过,也想过放弃,云儿还是坚持了下来。
最后,云儿跳出了那夺村,跳出了砚山县,跳出了云南省。
第一次出远门,就去北京这个大城市;
第一次上节目,就登上了央视的舞台。
在从昆明到北京的飞机上,云儿隔着机舱窗户,看见绵延不绝的云海,兴奋不已:“我看见云了!看见云了!”
也许,当时在猪肉铺里,踮着脚尖跳舞的小女孩,从未想过会有这样的奇遇。
也许,当时义无反顾,支持女儿跳芭蕾的云儿妈妈,也没想过女儿会有今天。
一切,都源自于当初那份尊重、那份鼓励,那份坚持!
所以,学院君希望各位爸爸妈妈们,在孩子长大后,也能感叹一句:
“幸好我没有扼杀孩子的梦想,让他自由选择做喜欢的事。”
开通视频号啦每天1分钟,了解育儿干货
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hg.com/fygfz/8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