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翻译官》里最近有一集,乔菲转正后,和小胖同事一起给加布王子和美术馆馆长做交传,为了记交传笔记,两人都拿着合唱团团员拿的那种大文件夹,抱着在上面写。实际上我们真正的翻译官是不会拿那么大的文件夹或本子记交传笔记的。
-----------------------------
经典的口译笔记本在几乎所有文具店都能买到(如下图),封面上往往写着stenonotes,规格是A5,也就是A4纸的一半儿那么大,竖着翻的,上面有螺旋铁线圈连接,每页有横线,中间有一条竖线。要问为啥用这种规格的本子做交传笔记本儿,其实我也不知道,就是这么从西方传进来的,老师也是这么教的。
我是从十几年前开始干自由职业翻译的,那时才开始真正需要在交传时系统的记笔记。因为在那以前我在企业上班,也常做口译,但是那时的人、物、事都太熟了,都是天天接触的和自己知道来龙去脉的,所以那时做口译基本不怎么记笔记,或者就直接随意的记在工作笔记本上。
自从干自由职业翻译后,涉及的行业领域越来越广,跨度越来越大,就得琢磨怎么把笔记记好来辅助口译了。当时我选择了另一个规格的本子。
说的这么热闹,其实我选的本子也没啥神奇的,就是比A5的本子小一半,A6的。比A5小一半,就意味着这个本子是A4纸的四分之一大,也是竖着翻的,上面有螺旋铁线圈连接的,只是中间没有那道竖线。(就是下图中间那个黄的那么大的)
A6的本子(A4四分之一大)有啥好处呢?
第一,可以直接托在手心里快速书写记录,非常稳固。交传笔记要求书写速度很快,即使不是一直在写,但是一旦动笔写就要写的快。A5的Stenonotes本子下面是硬纸板儿的,可以用手捏着一侧或一角写字,也不会特别软。但是和完全托在手心里写字的A6本相比,稳定性就差远了。不信的话,您可以买那么两个本子快速写几段文字试试,一试便知。
第二,可以直接毫不费力的揣到西装口袋里或者西裤的后面的口袋里。像我们做交传时可不像做同传时有个箱子,老实坐在里面就行了。做交传时要随着主谈人到处移动,手里老举着个本儿不是事儿,如果把本儿放包儿里,等用的时候再往外拿,就很仓促。A6大小的本儿就可以刚刚好的毫不费力的放进男士的西装和西裤口袋里,非常方便。这个我多次给学生们演示过,但是A5的本子还就是放不进去。不信的话,您可以买那么两个本子往西装上衣和裤子的口袋里放一个试试,一试便知。
第三,轻。你想,A6本比A5本儿小一半儿呢,手里拿着当然就轻了。当然,这样A6本能记的内容也少。但是像我们做的交传会,很少有一次会就能把整个一个A6本儿都记完的,除非是一个本儿已经连续记了好几次会了,正好到了该换本儿的时候了。这种情况我会带一个备用的空白本儿放在包儿里,以防万一。
讲笔记课时,我会把学院派的本子介绍给同学们,然后再绘声绘色的介绍我这个个性化的笔记本,给大家作为参考。用昨天上午刚学过的一个形容德尚打法的表达法来说,A6的本子就是d’unpragmatismeàtouteépreuve=屡试不爽的好用呀。
现在我家里我用过的A6本儿都攒了好几箱了。
看到这儿的读者有福利:11年前,我考人事部二口、二笔,一条儿过。二口口译实务时,考场里不让带自己的本儿,每个考生面前发张A4纸。一开始我是把A4纸铺在桌上做交传笔记,感觉不理想,薄呀,滑呀,笔也用的不顺,后来我急中生智,把那张A4纸对折,再对折,就成了A6本的大小了,而且一层变四层了,然后把折好的纸托在手心儿里记笔记,一下子就找到感觉了,后面就翻的很顺了。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hg.com/fygfz/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