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流通再现新业态。云南省药监局近日出台《关于药品批发企业“代储代配”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允许省内外药品生产企业委托具有“代储代配”物流资质的企业储存、配送其生产的药品;允许通过新版GSP认证的资质企业储存及配送其经营的药品。此举意在引导企业间信息共享、技术合作、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一家委托、多点储存、就近配送。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武滨认为,“强化市场配置资源是今后医药商业领域的发展方向。特别是西部地区,交通条件复杂,配送成本高,企业很难做到规模化,推广‘代储代配’符合当地实际,也利于监管。”他向记者透露,商务部近期将组队赴云南的调研就涉及前述内容,降低流通费用,提高物流效率是趋势。
云南佳能达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耿晓芬告诉记者,公司接下来也会参与这块业务。她认为,“‘代储代配’对部分没有硬件能力的企业来说是一个继续经营的通道,是为了让医药物流更加专业化。但配套的管理细则,GSP已有一些实施规范,特别是质量体系、责任划分等方面的界定尚待明确,如何防范出现新的‘挂靠’是现实问题。”
检验企业内力隶属西南地区的云南省药品流通业竞争激烈。其中,云南白药集团旗下的省医药公司、国控云南公司等占据主要市场。佳能达、云南东骏药业、九州通等商业公司不甘示弱,但商业总体格局依然是小而散。
这也是云南省进一步推动和规范药品“代储代配”现代物流服务的动因所在。从记者多方了解的情况看,一些中小型药品批发企业需要规避仓库、运输的大量投入,大型药品生产企业也要求经销商提高储运管理能力,结合当地实际,客观上为药品“代储代配”业务提供了市场需求。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认为,“整合配送网络能改变原有物流系统混乱、效率低下的状况,使之成为技术先进、层次简单、运作高效的物流系统,降低流通成本。”不过,他直言,“代储代配”推广的快慢取决于行业建设速度和管理部门的决心。参与企业的能力将决定其成功率。当然,对票据管理、系统管理、冷链物流等环节也会提出更高要求。
作为企业代表,耿晓芬表示,具备新版GSP认证是基本前提,从目前云南省的认证情况来看,严谨地说,还不具备全面推广的条件。“软硬件及管理系统的要求没有几家符合标准。”
她口中所说的“标准”,就是《通知》中明确的,企业物流中心规模与配送能力相适应,采用平面库的物流中心仓储面积不少1.5万平方米,其中冷库面积不少于平方米;采用立体库的托盘货位不少于个。还要配备与业务规模相适应的停车场、装卸作业区和办公场所等。物流中心应设置自动仓库(AS/RS)或高架仓库存储系统、零货及整箱拣选、自动输送、条码扫描复核等设施设备。
“最考验的是企业的质量、验收、仓储、物流系统的流程效率等建设能力,这没有标准答案,全省具备这种理念和能力的企业不多。”耿晓芬称。
难在供应链整合由于云南多地不少州县的路段均为山高路险,雨季时有塌方、泥石流等情况发生,药品配送难度大、成本高,还有些地区有半年大雪封山期,突破配送险滩,一直是有关方面的“心病”。
5年前,云南省怒江州邮政局曾尝试利用原有网络建立医药配送专网,并在全州范围内对东谷医药公司经销的药品提供运输、配送服务,但由于缺乏全程质量管理和运销库存管理的基础设施和专业人员,试点并不顺利。
据悉,云南省现有批发企业家,从总量上看已能满足市场需求,但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不到10%。目前,包括云南省医药公司和快速发展的佳能达、东骏在内的云南本土商业代表大多强调“网络渠道下沉”的战略思路。
武滨认为,“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代储代配”将原来多层、分散、杂乱的药品批发商经过整合,改造成以中心企业为核心的企业集群,形成规模化经营优势,有利于促进现代市场体系顺利建立。”
配送疆域复杂的地区都有如上困惑。我国药品流通领域在稳步增长的总趋势下,行业微利化态势将长期延续。然而,与东部平川相比,西部地区地域跨度大、交通物流成本高等因素束缚着批发企业的手脚。四川省此前率先开展药品第三方物流试点,甘肃等地也出现了中国邮政、顺丰速运及部分专业的医药第三方物流公司,业内外物流呈现竞合景象。
专家认为,服务模式的转变将推动全供应链的资源整合。“新版GSP对软硬件要求的提高,使一些中小型药品经营公司考虑到投资压力,希望有企业为其经营的药品进行储存与配送,企业应大胆探索物联网的应用,并在信息技术平台开发方面有所突破。”
不过,采访中,业内人士对医药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全面推广普遍观点是“尚有难度”。他们指出的一个共同点是,我国医药企业普遍存在缺少物流管理、物流网络体系、物流的增值服务及药品标准编码等方面的问题。
■本报记者马飞
喜欢这篇文章,可以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图标,将文章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或告诉朋友使用nfsyyjjb在白癜风专家新春会诊白癜风诚信单位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hg.com/fygfz/4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