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翻译官 >> 翻译官要求 >> 正文 >> 正文

寻找最美基层民警丨土登次旺雪山深处的l

来源:翻译官 时间:2020/6/16
初期白癜风能治愈吗 http://m.39.net/pf/a_4762337.html
土旦次旺,男,藏族,西藏墨竹工卡人,年1月出生,年12月入伍,中共党员。现任西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普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见习民警。入伍17年以来,他一直在平均海拔米、号称“世界屋脊的屋脊”、“生命禁区”的阿里高原服役,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一名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一名共和国移民警察的平凡与伟大。了解土旦次旺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位边防老兵的谦虚、低调、踏实,他不仅是业务上的行家里手,更是“以站为家”的先进楷模。年8月,总站“最美基层民警”栏目采访组赴阿里地区开展采访工作,无意间被这位皮肤黝黑、身材偏矮又低调、谦和的见习民警吸引,经过深入了解,“年入伍、17年兵龄、一直在阿里高原服役、精通汉、藏、尼泊尔语、年底部队改制前曾有机会退役却毅然选择留队……”等字眼吸引了采访组的眼球,揭开了这位边防老兵尘封多年的许多故事。自强不息成尖子·业务标兵护国门入伍之初,土旦次旺同志不会讲汉语,更不会写汉字,对尼泊尔语也是一窍不通,学习语言也并非其所擅长,但他凭着永不满足于现状的一股子韧劲,下定决心要学好汉语、尼语等执勤执法日常用语。刚开始学汉语的时候,土旦次旺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毕竟藏语和汉语有着很大的不同,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发音,语法,时态这些经常让他摸不着头脑。那时的他,常常为自己加油打气,心想着“只要努力认真,就一定会有收获”,就是凭借着这一股子不服输不服软的拼劲,他把藏语和汉语一起写在本子上,对着本子,一个字一个字地写,一句话一句话地读,不懂的地方就向身边的战友请教,渐渐的汉语水平有了提高,最终可以毫无障碍地跟身边的战友进行交流了。年7月,在一次执勤任务中,一名入境尼泊尔边民突发心脏病晕倒了,这时,周围的同事都慌了神,只有单位的翻译官陈辉赶忙跑了上去,用流利的尼泊尔语和同行的边民交流,成功将医院救治。就是这件事,让土旦次旺认识到,作为口岸的工作人员,光会汉语和藏语是完全不够的,尼泊尔语也是必学的语言。从那以后,土旦次旺就从网上买尼语字典对照着藏语开始学习尼泊尔语,从手机上下载尼泊尔语音练习发音,无论白天有多忙,晚上休息的时候总能在宿舍看到他伏案学习的身影。具备一定尼语基础的土旦次旺后来被单位选派去西藏大学系统学习尼语,现在的土旦次旺,能够做到藏语、汉语、尼泊尔语三种语言自由切换,真正成为了单位的“翻译官”,每一次的中尼会晤上都会有他的身影。凭借其一贯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熟练的语言优势,以及业务上的苦心钻研、敢于创新,力争将各项业务做到“精、专、广、宽”,单位的同事称他为“万能胶”,哪里需要贴哪里。他一直工作在边检执勤业务科外联组,常年驻守在口岸一线执勤点,在见证边防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成就了这位边防老兵传奇般的军旅生涯。他作为一名业务士官,长期战斗在对敌斗争的最前沿,奋战在守卫国门的第一线——中尼9号界桩执勤点。年以前,执勤点的条件艰苦是出了名的,其艰苦程度超出常人想象,吃穿住都存在很大困难。为了解决饮水问题,他与战友一道打井取水;执勤点交通不便,为解决后勤物资保障问题,他与战友一道肩挑背扛;白天不顾似火骄阳巡逻在崎岖的山路上,不知道摔了多少次跤、受了多少次伤;深夜里,在凛冽刺骨的寒风中站岗,手脚、耳朵、面部被冻伤已成家常便饭……他就是这样一个在平凡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践行“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老西藏精神的边防老兵,从不叫一声苦,从不喊一声累,从不为自己邀功,默默地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书写着一代边防老兵的忠诚、奉献与担当。血肉之躯作盾牌·赤胆忠心献党国作为一名生活和工作在国家反分裂斗争最前沿的藏族共产党员,他立场坚定,政治觉悟高,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是组织、领导、战友完全信得过的老实人,他在各种场合表明党员身份,坚决与达赖分裂集团划清界限。年以来,他先后参与了奥运会、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50周年边防安保等重大安保任务,毫不畏惧艰苦的条件、艰巨的任务、重重的危险,每次都是主动请缨,为普兰口岸的安全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先后被原西藏边防总队、西藏自治区公安厅、公安部边防管理局评为“维护稳定工作先进个人”、“奥运安保工作先进个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大庆安保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当采访组问其为什么有机会退役却选择留队当民警时,他是这样说的,“我是小学学历,因为当时家里比较穷,生活压力大,不得不辍学打工来填补家用,后来终于有机会应征入伍,我今天拥有的一切都是部队给我的,是部队培养了我、成就了我,如果没有部队、没有普兰边防检查站,我可能现在还是一名农民工。”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对部队的感恩、对普兰边检站的感恩,“有机会选择退役的时候选择了留下,现在更离不开了,普兰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宁可亏欠家人·绝不亏欠使命头上顶着各种荣誉的光环,身上却毫无骄傲之气,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只是平静地说:“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殊不知,荣誉在肯定他点滴付出的同时,也揭开了隐藏在其背后的诸多无奈与辛酸。当总站“最美基层民警”采访组问及“家庭”这个话题时,这位黝黑壮实的藏族汉子眼中流露出的是无限的愧疚和无奈的回避。一个历经部队磨练和岁月洗礼的七尺男儿瞬间被丈夫、父亲、儿子、大哥等最朴实的身份所取代。“我在家里排行老二,上面有个姐姐,下面有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现在最小的弟弟也当兵了”,说到这里,他语气里流露出的是自豪和骄傲。“弟弟妹妹小的时候我们的日子过得还是挺难的,我们夫妻俩要承担弟弟妹妹的学费、生活费和家里的日常开销,工作十几年了,我也没有攒下钱,前几年在拉萨买房子还是找战友借的首付,自己慢慢还贷款。”采访组递给他一根烟,他点燃抽了一口,沉默了片刻,说起了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那是年农历七月初七,总站组织活动,需要家人的合影,但是他翻遍了手机和电脑,硬是没有找到一张一家三口合影的照片,最后还是在他老婆的手机相册里找到一张老婆和女儿在车站送他回部队坐车出发前合拍的照片,“结婚的时候就没有照结婚照,现在连一张像样的一家三口全家福都找不到,更不要说平时对妻子的陪伴、对女儿的父爱了,为了工作亏欠她们的实在太多……”说着说着,这个平时本来就不善言谈的汉子哽咽了,眼里噙满了无奈与愧疚的泪水。“亏欠家人的太多,但最让我遗憾和痛心的事情是母亲去世我都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我当时在拉萨学习尼语,我完全有机会回家的,但是我父亲没有念过什么书,他认为读书才是最重要的,就瞒着没有告诉我。我那几天给家里打电话的时候,他总是以各种理由说母亲不在家,我当时也觉得不对劲,母亲不可能天天不在家呀,我就占用了一次外出的机会请假回家,到家后父亲才告诉我母亲已经走了好几天了,当时想哭,心里特别难受,可是就是哭不出来,因为当时内心深处极度的无奈和自责让自己失去了知觉……”说到这里,他那黝黑朴实的面庞流露出太多的不舍和悔恨。后来,他娶妻生子,由于客观原因,其年过花甲的老父亲独自留守在墨竹工卡县老家,妻子作为一名乡镇公务员在偏僻的乡下工作、岳父岳母带着外孙女在拉萨生活,一家人分居四地。采访快结束时,土旦次旺补充到,“我其实还欠妻子一声‘对不起’”。原来,年2月份,正值传统节日春节,妻子带着9岁的女儿千里迢迢第一次来执勤点陪他一起过春节,期间怀上了宝宝,夫妻两个无比高兴,幻想着二胎宝宝出生时的喜悦和一家四口的幸福生活,谁曾料到妻子在坐车赴阿里途中由于长时间的路途颠簸、舟车劳顿加之极端恶劣的天气导致还未出生的小生命最终流产了。原来,当时正值数九寒冬,阿里大地冰冻三尺,到处都是皑皑白雪,妻子的假期已近尾声,春节才过三天就急着返回单位上班,无奈的土旦次旺只好请假送妻子去阿里地区机场乘机返回拉萨,原本6个小时的车程,由于道路被积雪覆盖、间歇性交通管制硬是走了三天两夜,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这不仅是夫妻俩共同的失子之痛,更留给了土旦次旺灵魂深处永久的自责,成为一道情感深处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痕。时光荏苒,征途漫漫,17年军旅生涯过去了,土旦次旺同志就是在这片号称生命禁区的土地上,怀着对党、对祖国、对人民无限的忠诚,以透支生命、亏欠家人为代价,默默无闻地守护着祖国的大门,用自己的美好青春诠释着“当兵无悔,选择无悔”。

推荐阅读

1.寻找最美基层民警丨王卿龙:铁打的营盘铁打的兵

2.寻找最美基层民警丨斯朗措姆:干工作,就得让人民群众满意

审核:扎西德吉

责任编辑:刘建伟

编辑:张麒麟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hg.com/fygyq/5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