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中闯出来的知青翻译官
主播:吴佩珍
主播:吴佩珍
知青朋友都有一段下乡史,假如你17岁上山下乡到农村,整整种了25年棉花田;假如你在这25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耘中,又被无辜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蒙受10年不白之冤,直到32岁平反;假如42岁返城,面对人到中年既无文凭职称,更无社会关系,直至57岁下岗,换了别人,也许这辈子就趴下了,可无锡知青朱蕴忠,就是在这样的逆境中,依靠坚定信念、坚韧毅力,坚苦奋斗,排除万难,自学成才,学以致用,自塑成复合型、外向型跨世纪人才。请听:从苦难中闯出来的知青翻译官。
朱蕴忠,无锡知青,在上山下乡的年代,他下乡苏北农村,落脚盐城新洋试验站。空余时间,他努力学习各类知识,书是他的好朋友,收音机更是他的万宝全书,走到那里听到那里,孜孜不倦地学习:天文地理、方言外文、文学写作、中医草药……他是海绵,拚命汲取知识。妒忌是灾祸,有人诬陷他偷听敌台、攻击解放军、吹捧帝修反……他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押上盐城体育场万人大会批斗,受尽委屈、受尽凌辱,贫病交困,饱偿人间心酸。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对生活充满信心,一有时间就写作,依然坚守自己做人的底线。他曾相救被毒蛇咬伤的高中生,让人感激不尽,女高中生要以身相许嫁给恩人,全然不顾他是“阶下囚”,都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他蛇口救人的美德,更是不胫而走,成为佳话。
都说好人终有好报,三年的“阶下囚”终于“平反”,朱蕴忠等来了扬眉吐气的一天,好事成双,中央文件让他的户口迁回了无锡市。可妻子的户口尚在苏北农村,在盐城知青办的帮助下,把户口又迁回苏北农村。多少人说他脑子有问题,可朱蕴忠是堂堂男子汉:当初的“阶下囚”,妻子不离不弃,今天,他进城了,糟糠之妻不可丢啊!重回苏北,扎根农村:当一辈子农民,夫妻俩承包了60亩盐碱地,种上棉花。当农民苦啊!脸朝黄土背朝天,半夜睡、五更起,拼命苦干加实干,第一年就上缴国家一万五千多斤棉花,让人们惊呼:“机器人”啊!
爱学习的他,那怕是当农民,依然拚命学习。当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放日语广播讲座,他开始自学外语,常常一心多用:边吃饭,边听广播,边做记录;田间劳动,也跟着收音机学发音、读单词;平时走路、做家务,也不忘练日语;晚上睡觉,梦中也讲起了日语……周围的人们,讥笑声一片:“朱藴忠大脑不正常,神经有毛病!”
“这么大年纪,学了又有什么用!”
有人当面嘲弄:“朱藴忠唉,盐城打电话来了,请你去做翻译!”
连继母也嘲笑道:“历来朝中无人莫做官!一个种田人,还想做翻译?你做翻译官,火叉用竹竿……”
周围的闲言杂语,各种讥笑,更激起朱蕴忠悬梁刺股、发奋自学的决心。年,他参加全国日语函授中心“现代日语班”考试,27次中23次获得分的好成绩。两年后,以闭卷考试分的成绩,获得“现代日语班”《结业证书》。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当盐城市无线电元件厂从日本引进了彩电电位器生产线、自动高速车床,急需日语翻译时,他被聘用,就此踏上了日语翻译的路,这条路,可是朱蕴忠硬生生从荒地中踏出来的啊!这以后,频频现场口译,引起了盐城新闻媒体的 地上本来没有路,朱蕴忠为寻找幸福富裕生活,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他曾五次随团出访日本,他应大丰市政府、大丰经济开发区、大丰港经济开发区、麋鹿保护区、棉花原种场等许多单位聘请,完成了翻译任务,特别是经他翻译,成功制造出中日合资丰东热处理有限公司第一台回火炉和加热炉,为丰东公司年缴国家税利0万,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地媒体:《大丰报》以《发挥自己专长报效大丰人民朱藴忠构筑农产品外销桥梁》为标题、《盐城晚报》以《朱藴忠自学有成搭起“外贸桥”五天发货五批出口日本,创汇十二万美元》为标题、《经贸导报》以《复合型外贸人才身手不凡朱藴忠坐在家里谈生意连连成交》为标题,作了相关报导。
朱蕴忠家庭幸福,儿女成双,事业有成,他兴趣广泛,爱好文学,经常在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译文、论文、散文、诗歌。出版了《怎样自学成才》、《三下风云》、《电子商务空手道》、《情系子午河畔》等书,著作被全国各图书馆收藏。他自学成才的故事被国内外70多家媒体报导、传颂。受大丰港经济开发区和大丰经济开发区的邀请,朱蕴忠多次在“大丰港”活力大丰”等日语视频节目里亮相。还先后三十一次出席国内外各类交易会、展示会、洽谈会,为各地的外向型经济,作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他通过网络,突破通讯的瓶颈,做起了“电子商务空手道”。“与世界经济接轨,靠知识改变命运”这些时髦的话语,在朱蕴忠身上得到了不折不扣的体现。有多少人能踏进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的礼堂?有多少人能荣获“十大杰出跨世纪人才”的奖杯和奖状?有多少家庭能评上“全国优秀读书家庭”?朱蕴忠能!他获得了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授予的各种奖励和荣誉。“先进个人”“优秀工作者”、“盐城市职工自学成才奖”、“全国人文科学优秀专家学者”……
路,在脚下,路,是自己走出来的。这一路走来:下乡、下狱、下岗……屡遭磨难,一路坎坷,朱蕴忠风雨兼程,自强不息,从阶下囚到副译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就是到了今天,他还在竭尽全力报效社会,为中国梦作贡献。
新鲜早世界FM电台《为北大荒人立座丰碑》地址链接(复制地址链接,涂黑后,选择“打开链接”或者“复制”粘贴到地址栏打开):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hg.com/fygyq/5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