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到访广州的民族歌剧《沂蒙山》巡演舞台版,剧目体量大、题材厚重、事件复杂,幕与幕之间、场与场之间的转换多、频率快,对技术要求较高,舞美设计中巨大的山体通过六幕中三十六次的不同旋转,营造出不同的戏剧空间,让整剧呈现出多样的戏剧环境和紧凑的戏剧节奏,让剧情更加张弛有度、扣人心弦。在音响上采用现代化声场设计,保证了声场的质量。灯光主要运用黑白灰三色,与服装、舞美无缝对接,形成舞台的群像雕塑,更具历史感和厚重感。各个方面的精良制作、精心设计,共同实现了剧目艺术效果的完美呈现。
4月20日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开幕,民族歌剧《沂蒙山》作为开幕式演出剧目,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精彩唱响。演出反响热烈,赢得了业内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专家点评
李光羲
中国著名抒情男高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
中央歌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从整个表现上来说,一部歌剧能够这么大的篇幅做到优美协调是很难的,比如说:这里有对白,有朗诵,有重唱,有合唱,有咏叹调,衔接起来不露痕迹。这部剧用艺术反映了历史,做到精湛,很不容易,很成功,舞台是平面的,但是剧中借着沂蒙山让很多层次立体化,演员打破地域界限,所有人才都为这个事业共同献身,非常好。从音乐上来讲,山东的风格、山东的曲调贯穿在整个歌剧当中,呈现出独具山东特色的歌剧风格。张婷婷
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民族歌剧《沂蒙山》让你整个心沉浸在剧情里,你的心被它震撼,被它感染,几处都流出眼泪。以往我看作品常常用理论的、理性的眼光去看,这一次被打破了,非常震撼,震撼的原因:极致。它把母子的深情,把夫妻的亲情都写到了极致。而这种极致又融入了军民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军民情的极致化的表达里面,所以让人震撼。一种战争的状态,一种生死绝境的状态当中焕发出的人的心灵最深处的那种最强大的剧烈的那种情感的能量,它被唤起来了,观众和舞台,演员和剧情形成了一种生命和情感节奏的同频共振。我们也有家国情怀,我们内心深处那种神圣的东西被这部剧唤醒了,我觉得这部剧的意义在这里。观众热议
今年恰逢建党周年,民族歌剧《沂蒙山》是一部非常感人、出彩的红色经典剧目,这部剧向我们生动诠释了沂蒙精神的内涵,通过一个个鲜活人物塑造,娓娓道来,更具张力。另外,《沂蒙山》以歌剧形式呈现,在音乐中运用山东当地传统音乐元素,更具地域特色,更加贴近历史与现实,一下把人拉进沂蒙老区,拉进山东这片红色革命土地。这部剧的呈现,是对历史的传承,是对精神的弘扬,是映照历史关照未来的一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大剧。
——观众徐西菊
今年是建党周年,民族歌剧《沂蒙山》走进国家大剧院,感受到了沂蒙人的浓浓情意,八路军的无私奉献,红色历史文化永远深刻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每一个声音都在触动,每一个画面都在触动,所有的一切都让我做为观众有触电的感觉,感慨现在的日子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弘扬革命历史精神,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美好。
——观众刘新霞
一是没想到用歌剧来展现红色革命题材,有这么强的艺术感染力,歌剧与革命故事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二是没想到演员们的表演这么震撼,听说从首演到现在,很多观众已“二刷”甚至“三刷”《沂蒙山》,让我对红色精神的传承充满了期待。
——观众刘镇刚
《沂蒙山》成功演绎出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鱼水情。几十年前,党得到人民的支持,带领人民打赢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几十年后的今天,党又带领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宁的好日子。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的节点上,《沂蒙山》在北京的演出,是“一切为了人民”宗旨的生动诠释和注脚。
——观众陈桂枝
★
★★★
★
5月8-9日,民族歌剧《沂蒙山》将作为年广州大剧院院庆演出季的重磅演出,首次与羊城观众见面,制作精良x音乐恢弘x历史厚重,千万别错过这一部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的舞台力作!文字及图片转自“山东歌舞剧院”
剧照为4月20日国家大剧院演出现场,摄影:崔元
编辑:张国萃
演员表
海棠:李迎春、袁野
林生:田瑞雪
孙九龙:徐广杰
夏荷:闫荣荣、刘婧雅、高效鸣
赵团长:刘明
山妮子:鲍振宇
小八路:贾严棋
小沂蒙:刘奥杰
小山子:张可一
福顺:杨列胜
翻译官:王粟
伴奏:山东歌舞剧院交响乐团
指挥:徐波
院庆演出季
光大·阳光大舞台光大之夏
大型民族歌剧《沂蒙山》
——一代经典旋律,唱响沂蒙精神
年5月8-9日(周六-日)19:30
广州大剧院歌剧厅
票价:VIP
演出时长:分钟(含中场休息15分钟)
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hg.com/fygxs/9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