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奥斯卡获奖电影已经陆陆续续引进定档了。
觉着这些影片的女主都不是啥省油的灯。《三块广告牌》,妈妈为了给冤死的女儿报仇,租下广告牌进行一连串的问责,甚至还炸掉了警察局。这个暴躁的妈妈,在一次和警长争论,警长突然吐血,一向很强势的她有点惊慌失措,还挺耐心的安慰了对方。并不是为了凸显“强势”这一个特质就猛下药,角色塑造还是二维状态。
同样都是塑造女性角色,国内编剧的处理就一直在合格线下。
最近以励志女性为主的影视拍了不少,身份背景千差万别,最后发家致富都一样的历程:自带女主光环无论出场多少个男性角色都会一见钟情、在遇到危险牺牲自己保全女主、始终有着贵人指路。
即使有现成的剧本,也要生套,听见了嘛?范冰冰版《武媚娘传奇》的编剧,她登基不是靠着好人缘,以及谁的抹胸裙拉的更低。
要说是生活伦理相关,这么拍法到是没啥好说的,毕竟狗血的生活使人快乐。反而该描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职场女性,也十有八九照着这个逻辑来。栩栩如生的刻画了不少职场巨婴。
无所谓,反正我国也就没啥独立女性升职记的DNA。
如何改朝换代登基?谈恋爱呗。如何从职场菜鸟升级成月薪过万的小组长?谈恋爱呗。如何表现女性CEO的日常精英生活?谈恋爱呗......觉着现在都不需要名人传记成功学了,大概八成的老板聘请你就是为了陪他演一出玛丽苏。
比如说,典型的“我就是职场独立女性”妄想症中级患者—杨幂女士。连轧了两部职场剧,《翻译官》,立志要当翻译来到高翻院修炼;《谈判官》,中美经贸协会中最年轻耀眼的谈判专家,可能觉着全剧也没体现啥精英气质,不如先取一个很唬烂的Title。身份转型和坐火箭一样,工作经历可是一点都没有长进哦。
在《翻译官》中,做同传不带笔不带纸,明明没有音频还带着耳机,口译考试的时候学生放着音频做笔记都不张嘴说,做酒会翻译跑去客户的车里聊私事,某国王子来参加实习演练上下员工都不会通同步一下,随意泄露地址.......这些布景硬伤,唉,算了。翻译官随随便便摔学生东西、发火、大喊、不容置疑的迷之自信,我一个做翻译的朋友说:真的见鬼了。
他的学生乔菲,觉着受到了不公平对待也没想这事儿是不是自己问题,先进去扯着导师吼一通,然后随时把梦想挂嘴上。至于怎么努力了不重要,重要的是展示怎么吸引直接上司的注意力,方便平步青云。
所以呢,有火气就别憋着,时刻说出你的梦想,没准就会有导师为你转身哦。怎么努力提升,哈,编剧是不会告诉你的,因为职场女性的主要任务就是和上司谈恋爱啊,让上司尽可能的带着打本升级。
很庆幸我司的几位女同事都对这些影视产品不感兴趣,开心。
同样喜欢“借力使力”的,还有《我的前半生》,罗子君后半场离婚,靠着闺蜜男友的支持获得商业资源,完成自我的转型升级。号称是“女性励志大剧”,还是躲不开玛丽苏上位史。
在已经前人铺路的情况下,女主通过自己不断努力取的成功。总结下女主的特点,就是她真的好认真努力坚持不懈追求梦想。除此以外,也没啥别的负面情绪了。
用完了“仙人指路”的模式后,塑造角色还会置办一些看起来很高级的场景。
让nili韬韬成为推送头条的《谈判官》,为了展示主角的厉害之处吧,一出场就让她专门打着飞的来纽约救场谈判。两大叫车平台正在谈合作,谈到了一半,中方老板直接中止谈判,将自己关在房间吃pocky,谁也不敢去劝他。然后女主来了,敲门说自己是来投诉的。
在交涉过程中,用一段司机的录音来打动老总,然后说出了一套双方恶性竞争谁也吃不了兜着走,这样商学专业大一学生就学到微观经济知识。前后不到10分钟的戏码,中方老总出来签合同了。这也踩到了我的一个知识盲区,谈判官不是为了争取自方利益来和对手斡旋的,也可以是知心大姐。
在另一个case中,想要了解对方的信息,让助手去八卦网站上调查对方私人信息。
坚持了几集之后,我知道了做事情贵在坚持,唯一的继承人一定不要江山要美人,专业是负责商贸的谈判官可以撬动一颗钉子户,就是不知道谈判官到底谈了点啥,简历闪光的女主有什么难耐。号称是一部职场剧,然而编剧对于这项职业和商业规则一无所知。甭管什么谈判,最后都会谈成恋爱。
大概十八线土女孩对于白领丽人的第一概念就是有机会遇到各式的富二代吧,最终的努力也是嫁个好男人。
同类女精英代表,《欢乐颂》的安迪。
和小包总妈妈这段对话是不是还挺刺激的,说了很多大学名词解释会出现的词儿,很专业很厉害。但是期货市场说做空就做空,杠杆说加就能加,当隐形的手是不存在的。
除了这些很玄学的科幻操作,一般有点能耐的职业女性都是私生活一塌糊涂,以此来正反对比出全部精力投入工作。
大龄单身找不着对象,家里七大姑八大姨各种介绍各种催,但就是见一个一个黄,一个中高层混成这样也是挺不容易的。就像《我是杜拉拉》,人物设定是干练果断的人事总监,特别容易变成同事暗算的活靶子,还是一打一个准。在婚姻问题上一直鸡毛,永远搞不定NPC婆婆。
职场?做做样子就好,挣钱?喝西北风就行。一切的职场生活服务于谈恋爱,就好像成为一个独立女性精英,就是为了方便在珍爱网上挑选出那20%的上好佳男士。大清都亡了好多年了。
集中看了不少,主角一个没记住。就像是一条流水线上的批量制作,喊口号式的“我很厉害”,具体能在哪里,我不知道。只知道女主聪明、上进、好心肠、正能量。总觉着互换下女主,不耽误剧情。
我问同事,我们出过什么印象深刻独立女性的角色吗?
然后是一阵长长的沉默。
OK,那不局限在大陆,但是亚洲优先考虑。
团老师:。。。。。。
八只:那可能是陈慧珊吧,最早的鉴证实录里面的聂宝言。她的姐姐写书分析恋爱兵法头头是道,到头来还是会凑在她跟前说:“我们姐妹俩怎么这么命苦啊~~”她保养十分之好的妈妈,也会在她面前哭诉说:“我的女儿怎么都这么命苦啊。”聂医生说:“我一直相信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想起最早看《老友记》的时候,瑞秋从一个给别人试衣服打杂的小助理,到后来做到了部门的主管。自然而然,没什么狗血的情节特意强调。不会有办公室的某高层觉着她很不错,故意靠近,然后和恋爱中的现男友发生了争执,彼此不信任,一顿扯皮互诉衷肠之后还是原配好,这份执着也感动了高管,最终升职加薪。
即便是仔细端详整个社会,我们也不难发现,女性的地位空前提高:女作家,女商人,女导演百花争鸣,在这个世界里争奇斗艳。女公关这种带着有色眼镜的词汇,好像也离开了历史舞台,而被统一叫做大甲方。女生可以一拍胸脯地说,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女性的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这倒不是说什么女权主义抬头,这个话题可以和政治无关。只是女性有了更多种可能的时候,我们的编剧还在脸谱化人物:事业有成,或明或暗的巴结男性、有着高Title还要处处照顾老公情绪抓小三、总会有搞不定的烂桃花。仿佛不强制和异性有点关系就不正常。
刚完结的日剧《Unnatural》、口碑不错的《迷雾》再到更新中的《傲骨之战》,这些职业女主有点感情线索,但是也不耽误业务能力。反倒是我们的这些谈判官、离婚律师、OL、医生技师怎么就不能独立的好好工作了。
我认识几个发展不错的女性,她们蹬着高跟鞋在谈生意,拿着几万块的包包在教给成功人士如何能活得更好。这些女孩各自潇洒,从来没听说过她们在男人、结婚这件事情上多怎么折腾过。
第一次觉着我国电视剧在肆意写青春期堕胎的时候,塑造独立能干的女性还是停留在卖身不卖艺。最近刷微博看到网友迫不及待的P了一张《淑女的品格》剧照,讲了四位不婚女性的生活:不关婚恋、不关准婆媳互相看不上挑刺。再不济,我也想看看正常的职场小白一步步努力充实自己,类似《穿普拉达的女王》,而不是一上来就给上司推销神奇植物养生学。
即便咱不谈女权,编剧们写了这么长时间的玛丽苏,真的不烦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hg.com/fygxs/6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