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隔行如隔山,想要跨行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她从英语翻译专业直接跨到了地理学的领域,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领域都被她玩转自如,从翻译界小有名气的翻译官变成了理学博士,曾获得2次国家自然科学奖,5次省部级的一等奖,她本人还申请了发明专利,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她的一生是奋斗的结晶,而她本人也是励志的代言人。一、从翻译领域到地理专业她叫周卫健,是我国科学院院士,也是第三世界科学院士。她出生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家里都是有知识的文化人,但她因为一些时代的因素,15岁的时候就去了农村成为了知青,后来辗转当了一段时间的工人。后来,凭借着她自身的努力,她终于回到了熟悉的城市里,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这时的她也只是高中的文化水平,学海无涯,她不甘心自己就这样停滞不前,就跑去了贵州大学学习英语。后来大学毕业后,就给当地的一家进口设备厂当英语的技术翻译人员,在这干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当大家本以为她会一直在这一行业里干下去,但却没有想到她又让人吃惊了一下。当时,由于她翻译专业能力过硬,一个地球化学所的领导特意邀请她过来做翻译,但很多专业名词她不了解,害怕自己干的不好,就想推了这份工作,但领导却说了一句话让她回心转意,甚至点醒了她的整个人生。领导说:“英语只是一个工具,要想走得更远,就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也就是这句话,让她明白了自己知识面的狭隘,她接下这份工作后,为了能够更好的给研究所的工作人员翻译,她特意去学了地球化学这一门学科,当她有不懂的知识的时候,就一定要弄懂,越钻研越发现其中的乐趣所在,久而久之,她爱上了这一学科,并决定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二、放弃留学,孤身前往西北因为她聪明好学,在翻译和地球化学这两个领域都十分不错,曾有一个美国加州大学的教授盛情邀请她去该校读书,并为她提供奖学金,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以让她收获更多知识的同时,让自己得到更好的生活。但她拒绝了,理由是因为祖国需要她,她不能抛弃自己的生养之地。她留在了研究生继续学习,后来,生活又给了她一次抉择,是在繁华的广州工作,还是去西北搞研究,她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研究,因为她热爱研究这一个工作,她也在研究中不断成长,成为了独当一面的地学专家。三、祖国永远排在她心里的第一位当她34岁的时候,她又有一次出国留学的机会,单位领导都推荐她去澳大利亚参加合作研究,在这留学期间,她获得了硕士学位,正当想继续攻读博士的时候,当年培育她的单位,希望她能够回来参与实验室的建设,她思虑再三,放弃了继续在国外读博的诱惑,回国继续做贡献。优秀的人不管在哪都会发光,她提出并主持建成了多核素分析的西安加速器质谱中心,她还先后负责了科技部基础研究的前期专项和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等重要课题,她在西北大学读博士,还获得了首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对于此事,你怎么看?欢迎踊跃留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hg.com/fygxs/13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