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翻译官 >> 翻译官小说 >> 正文 >> 正文

对于阅读,中国父母为什么这么纠结

来源:翻译官 时间:2022/5/17
微信客服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dashoubi.org.cn/news/zxzx/2021-09-19/176688.html

文:大南南

ID:fygmama

“中国父母有时候太着急了”,这是年我参加中英经济贸易大会时,一位英国大使馆工作人员跟我闲聊时说的。

她父母就是外交官,小时候在中国待了好多年,在英国完成学业后又回到中国担任使馆工作人员。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她回到中国的这段时间,总是会被中国同事问到:

?英国的阅读课,怎么考试?

?怎么判断孩子的阅读效果?

刚开始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她很疑惑,阅读就是阅读,要什么效果?

后来才明白,这其实是很多中国家长非常纠结的一点:怎么判断孩子到底有没有看完一本书?

最近后台也一直有读者问这个问题,我回忆了一下当时跟英国同事聊的内容,结合最近跟一些老师探讨的情况,跟大家好好说说这个问题。

一、

你知道,孩子的阅读量远远没有达标嘛?

很多家长会说,书买太多了,孩子看不完。

其实不是孩子看不完,是家长觉得“可读可不读”,孩子也就不认为是个“必选项”,自然不会优先考虑,所以书放在那儿也就落灰了。

这些年出差去国外,飞机上、地铁里、公园里随处可见捧着书看的人,这绝对不是“装”,而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先看英国小学

英国小学会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个人需求定制阅读计划,用分级阅读训练得来的主干能力,带动旁枝末节的知识面拓展。

学校有专门的阅读课,课堂老师带着读,课后学生独立拓展阅读,再加上泡在图书馆的时间,平均一个英国小学生每周能达到2-3本图书的阅读量。

再看美国小学

美国伊利诺大学阅读研究中心主任里查德·安德森教授主要从事儿童阅读研究,他曾深入地研究中国儿童的课外阅读,并与美国的儿童阅读做了比较,得出了如下结论:

一个中国普通家庭和一个美国普通家庭为孩子提供阅读材料的经济能力大体相当,但是美国儿童的阅读量却是中国儿童的六倍。

从馒头花卷出来,阅读确实是我们雷打不动的一个行动项。我越来越确定:阅读习惯的培养,一定是用时间和精力支撑起来的。而要真正养成阅读习惯,至少要一周3本书。

二、

买了那么多,孩子不爱读,不是打水漂了嘛?

大家知道孩子为什么不爱读书嘛?两个原因,一是不感兴趣,二是读不懂!

但是,造成孩子不爱读书的根本原因,其实还是我们的阅读观念错了。

在经历了十几年的考试教育后,父母们的反射弧已经变成:

看到了一段文字,就要想:它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作者用什么词来表达这个意思?

这种凡事要个结果的心态,就造成我们给孩子买书时,非常超前,注重实用。其实在国内,适合2-8岁孩子阅读的书数量本来就比国外少,过于超前的书内容超过了孩子的认知,在孩子看来就是“枯燥”。

孩子不理解,感受不到阅读的乐趣,自然不愿意读书,自然阅读量也就小了。

大家想想:

?孩子爱不爱听故事?肯定爱听啊!

?孩子爱不爱看小动物的书?肯定爱啊!

那为什么不给孩子看这些呢?

是不是我们潜意识中认为“读书就应该是苦的,不应该这么开心”,所以一定要选择那些实用书籍,看到孩子痛苦,才会觉得有进步呢?

三、

把家庭阅读的核心让给泛读

我先说结论:中国孩子严重缺乏泛读读物。

很多家长纠结精读和泛读,但其实大家都没搞明白:什么书要精读,什么书要泛读。

儿童读物分为教师指导孩子学习的书籍和专门给孩子阅读的书籍两种,也就是分为“精读”的书和“泛读”的书。

很多孩子不爱阅读,是因为我们过于纠结“精读”这件事情。

说得直白一点,孩子看完一本书,如果没有背下来,没有说出个子丑寅卯,没有分析个遣词造句,没有总结个中心思想,父母就认为你没看明白,这书是白读了!!

可这是精读的要求啊!这也是学校要带着孩子做的事情。绝大多数家庭是没有能力教孩子精读的。

所以当孩子回归家庭时,我们就不要纠结精读这件事情了,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泛读,大量读,读自己喜欢的,不要去考孩子!

阅读的意义是什么?是收获内心的热闹,是长远的、是潜移默化的,是量变到质变的。

我看到过国外老师的一个比喻,非常形象,也分享给你们:

在孩子小时候,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和习惯,好比盖房子打地基,一时还看不出来房子的样子,但是地基打好了,后面想怎么盖就怎么盖。地基打不好,后面盖楼用的砖瓦再漂亮、昂贵都没有用。

对于绝大部分家庭来说,安心让孩子做好泛读,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了。

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看的书(喜欢才能看进去),不要对他们的阅读书目指手画脚(阅读的主导是孩子自己),不要以自己的标准为孩子做选择(把泛读的权利教给孩子)。

四、

为什么说阅读开始越早,习惯培养越好?

我们发现一个很值得思考的现象:中国家长愿意花时间陪孩子写作业,但是不愿意花时间陪孩子阅读。

大家扪心自问一下:是不是因为我们自己把“阅读”放在了优先级的最后面,所以孩子才不重视?

昨天还跟一个语文教学组老师聊天,她说最困扰家长的问题,是孩子不爱阅读,积累不够,导致阅读和写作成绩很差。

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因为阅读习惯没有培养好。

孩子小的时候,外界的诱惑还不多,这时候是培养阅读习惯最好的时候,随着孩子长大,电视、电影、手机视频、玩具、同伴的影响逐渐变大,哪一样看着都比看书有意思,如果习惯没有培养好,孩子走着走着就走偏了。

让孩子喜欢书,就是以兴趣为导向乐读。

当他在书中看到了美好世界,自然不会被外界表象的快乐吸引。这才是真正的“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长远”啊!

写在最后:

观念的改变从来都不容易,我自己也经历了很长一段自我调整的时期。从应试的圈子里跳出来,从一定要精读的执念中走出来,这些都需要父母自身巨大的勇气。

但就是这一个转变,却能帮我们收获爱阅读的孩子,内心热闹的孩子!(今年书单的主题就是“孤独与热闹”,有时间的话大家可以移步到“翻译官妈妈的书架查看”。)

?注:

新一期盲盒是全网首发的美国国家地理分级读物,也是馒头哥哥粉了三年的硬核科普好书,有很多大家没有见过的内容。我也给大家讲了一本《万圣节》的书,很好玩,放在了今天次条文章的预告介绍中,大家点进去看一下。

Yours,翻译官妈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hg.com/fygxs/11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