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翻译官 >> 翻译官小说 >> 正文 >> 正文

第三本台历,我需要的颜色

来源:翻译官 时间:2021/12/4
市场营销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s://www.job1998.com/wap/c_article-a_show-id_12511.html

有了第二本,就会有第三本。

从去年悉尼开始,我用了一些黑白照片来表现,特别适合建筑。建筑最基本的元素就是结构,而结构最初被体现为线条,线条加上阴阳面(光线)就可以是立体的,这个时候我想起小时候素描老师跟我讲的那些晦涩的话。所以,黑白照片能够实现线条,又能反映光线,用来表达建筑的精华应该是足够了。而黑白中的线条最直接地表现了“结构”这个最基本的元素,不会受到其他色彩的干扰。记得一次庭审后,我在一个高铁站拍了一张对称的玻璃幕墙照,用建筑的结构对应诉讼逻辑。

我们在互联网世界只会继续高歌猛进,不会有停下的意思,甚至不会有进站休整的机会,而我所希望的新年,是自己能够在纷繁的互联网时代,知道自己的未来架构和方向。从这个角度看,黑白是我年依然需要的最重要颜色。

?封面故事“HardRock”,again

年4月,悉尼,情人码头HardRock

离开悉尼的最后一天晚上,Roc的同学过来看他,我一道同行。借着落日余晖,三个大老爷们儿在情人码头散步。他们俩在后面边走边聊,我在前面端着手机拍照。晚饭时我们散去,Roc的同学想带他去品尝一下当地特色,而我想留在HardRock。

我们来了三四天了,离别前一晚,我才发现HardRock就在酒店对面的码头。如果错过,就太遗憾了,下次应该不会那么快再来这里。

这是我去过的最冷清的一家HardRock,无论餐厅还是纪念品商店。我点了一份牛扒和一杯威士忌,坐在阳台的座位。这里可以看到情人码头的黄昏,和她一起入夜。

天气很好,空气透彻,离星空很近,月牙儿就静静地挂在那里,一动不动。远处高楼在水里的倒影如此清晰,围着码头的帆船和老式战舰也没有了白日的喧闹。稍微大的声响来自餐厅里的音乐和楼下广场上为喷火秀发出的阵阵掌声。我尝试着拍下这个清新的夜晚,但手机的电量不足以支撑这样的光线,我需要决定剩下的三张照片(也许更少)需要在哪里按下快门。

离开餐厅时,我恰巧经过这个吧台,里面没人,只有五颜六色的酒瓶,于是有了这张照片,胜过今晚的任何一次快门。

“你所能感受到的就是艺术”

11月回重庆团建,在酒店看了一部有意思的电影《2:22》,这是个时间,不是比分或者其他。我喜欢这种叙事简洁,节奏明快,线条清晰,还顺便探讨一点神秘主义的电影。电影采用拍广告和MV的技法,有很多质感很强的细节和镜头。整部电影的配乐可以说也是一大亮点,属于那种可以收藏的电影原声。片子不是很出名,但我后来看了三四遍,因为出差,在不同的酒店。故事发生在纽约,所以打算插播一首电影插曲,作为这部分的背景音乐。

一月:年8月,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

《博物馆奇妙夜》就在这里,但来此并非为了电影打卡,这不是我所喜欢的电影类型,更不是本·斯蒂勒和罗宾·威廉姆斯最好的电影。我只是想带恬妞来这里感受些自然历史,在经受了大都会博物馆和MOMA的艺术洗礼之后。

相比大都会,这里或多或少有些令人失望。一部人类或者说地球自然历史的大杂烩,大而全,但每个部分并没有那么精彩,很多地方,甚至有些陈旧得有碍观瞻。

但作为百科全书式的博物馆,这里的丰富应该是值得称赞的,要是国内也有这样的博物馆,应该可以激发小朋友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这个角度看,这里的小朋友是幸福的。

我们比较喜欢的是恐龙和海洋生物馆。喜欢海洋生物馆,可能来自从小对海洋生物的喜爱,记得有一阵特别迷恋鲨鱼,能数出十几种鲨鱼的名字,还把他们画下来,后来喜欢虎鲸,一直到现在。喜欢恐龙的原因不太记得了,可能因为它们绝迹了,或是因为它们特殊的体态和精神气质。但有一部片子对喜欢恐龙肯定有影响,就是八十年代岛国的那部《恐龙特急克塞号》。一部集白垩纪大型陆地生物、外星人、时空隧道、“超人”、美人于一身的超长剧集!现在还记得那个当时惊为天人的“人间大炮”和克塞的“时间停止”。现在回想起来,这是一部称得上神剧的科幻电视系列剧,如果有机会,真想再看看,不知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我想我一定会被惊呆的!

原本好奇和充满期待的心情,当看到每个展厅都陈列着的白骨,渐渐的也就审美疲劳了。从最大的蛇颈龙身下走过,是全场最大的震撼,无论选择哪个角度,都无法拍全,最后作罢。

就快离开展区前,出口处的玻璃箱里陈列着三角龙的完整头骨,和剑龙一样,这是我喜欢的类型。于是选择了芝加哥公牛队队标的视角,满意地离去。

中午休息时,我们在一处三面落地玻璃窗的塔楼似的休息区席地而坐。这天天气很好,外面是中央公园的一角,远远可以望见躲在公园后面的城市,似乎听见那两位爵士鼓手的节奏了。

十月:年8月,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

离开博物馆时我才发现前厅大堂里悬挂的四幅罗斯福的励志名言,它们有关“Youth青少年”“Manhood男子气概”“TheState国家”和“Nature自然”。这里引用一句供大家观赏,感兴趣可以上网搜补。

“Aman’susefulnessdependsuponhislivinguptohisidealsinsofarashecan.”

十月:年8月,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作为纽约最著名的博物馆,这是我们此行博物馆之旅的第一站。来前我所担心的是两个小朋友没有耐心看完全程,然而,从排队进入时她俩所表现出的兴奋,我想我是多虑了。

“人类艺术精华大多集结于此”。我忘了这句话是从哪听来的,还是我自己想象的。总之,这是我对这里的最深刻印象。真是“人类群星璀璨时”,这句我肯定不是我说的。

从正门进入前厅,游客正有序地排队进入一楼的各个展厅,埃及文化展区的队伍最长,隐约可以看见古埃及的造像。更吸引我的是抬头望见的穹顶和分割每个厅室的圆拱(我不知道建筑上的术语,也没时间再查百度,先这么称呼吧)。

年,我重新回到学校念研究生,阔别学校两年,让我更加珍惜在学校的读书时光。我几乎躲开了所有社团活动,尽管过去十几年的学生生涯,我一直很享受各种“社会职务”给自己带来的荣耀。这次,我只想做个彻底的学生。每天我很早起来去图书馆,很晚回去,按照导师和自己定的书单把专业书看完。抽空,我会跑到沙坪坝或解放碑找个安静的咖啡厅,带本自己喜欢的书,在那里待上一个下午。晚上,我通常会邀约几位朋友在我们称作“老地方”的烧烤摊点上一桌烧烤,几瓶啤酒,然后聊到深夜。这样的活动也偶尔发生在火锅店,这取决于大家的经济状况。我们几乎无所不聊,偶尔也发生一些争执,但顶多斗气几个小时,第二天又相约回到“老地方”。唯独一次,两位哥们争执不下,“影响”了旁边一桌“社会人士”的雅兴,发生冲突,并进而升级到和店家的冲突。后来为了保护两位兄弟免受处分,还要和学校周旋。那阵,有点儿背。但去年年初,我和小胖子、莽子一起在香港小聚,聊起这个事情,脸上都情不自禁地露出兴奋和喜悦,感觉那就是一次盛大的演出,而我们是当时的编剧、导演和演员。

在我因为第一次高血脂症退出“烤坛”前,大多数的“烧烤时光”是愉快的。记得一次,我们讨论了关于“世界帝国”的定义。在这里,这个词当然是褒义的。成为一个世界帝国,除了经济、政治、军事、地域,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文化的影响、传播和包容。按照这个标准,罗马和大不列颠入围。汉唐时期的中国,应该算是地区性的帝国。而元朝(我们不讨论这个概念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或元帝国,因为在文化影响上的缺位,遗憾落选。现在有没有这样的国家,视乎于前述标准是否仍然适用,以及互联网时代对这些标准的影响。

一天时间是逛不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我们只能走马观花地看看,重点挑一些感兴趣的展区细细观赏。在《药师经变》前,我久久不想离开,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可以缔造出如此惊世骇俗的艺术作品。而那些你喊得出名字或者似曾相识的“不知名”雕塑、绘画出现在你面前时,你会一次又一次地惊喜“噢,原来你在这里”。更多从未见过、听过的作品,更是令人震撼。这里不仅仅是艺术作品的集结,更是人类思想和文化精髓的迸发,其中夹杂着各种艺术门类、元素、宗教和文化,的确是群星璀璨。任何的自以为是,在这里都会显得特别幼稚和渺小。

中东(伊斯兰艺术)展区,能看到保存完好的各种手抄本《古兰经》,其中一本用金粉书写,让人印象深刻。在一幅悬挂的经文面前,一位穆斯林妇女驻足了许久,在我们二十分钟的参观里,她一直站在那里,面露慈祥和平和。经过她的每一位游客都轻轻从她身边走过,生怕打扰了她和她所信仰的神明之间的交流。此刻无关宗教和信仰的认同与差异,有的只是包容和尊重。

二楼走廊把博物馆的前厅围在中间,部分区域开放为简餐区,方便更多的游客休息和用餐。而旁边陈列着元朝的青花餐具。好容易找到一张桌子坐下,视野所到之处正巧是那些圆拱,兴奋地找到一个层叠最多的视角,有了这张照片。在拍摄时,我就想好会用黑白的颗粒来表现它。

发朋友圈时,有朋友建议我看陈丹青的《遇见》,前两年听《一千零一夜》时常听梁文道提起,但未曾看过。这应该是需要静静观看的,但这对于我来说,是最大的障碍,想到这里,其实觉得挺遗憾的。

一月:年8月,纽约,MOMA

这是莫奈12.8米长的《睡莲》,我对某些作品是没有鉴赏能力的,比如这幅。如果不是它知名到一定程度,我其实会更喜欢波洛克的《秋韵3》。但没有让《秋韵3》进台历,是因为拍摄的角度,基本等同于把画作做成了台历,而不是我的照片。

我尝试在一个特定角度拍下全幅12.8米,勉强成功。后来我想知道《睡莲》如果是黑白的是否还会是经典。于是,我用几乎素描的方式对这幅名作做了后期,不想在画卷上留下的仍然是精湛的笔法。从这个角度看,我似乎更喜欢它黑白的样子,所以我尝试着,让它成为台历一个月份的主页,希望没有对经典不敬。

MOMA和大都会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后者是贵族,前者是充满激情和活力的现代精英。我不否认《星空》的伟大,这也是全展区观赏人群最集中的地方。和我想象中的星空不一样,挂在人群前面的这幅名作过于小了。我需要站很近才能去感受《三体》的“星空遐想和恐惧”。相比之下,给我印象更深的可能是毕加索。

二楼侧厅展区正在展出前南地区现代艺术家的作品,而且多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在那些冷战年代,居然出现那么多未来主义作品,你会由衷钦佩艺术家思想的旺盛生命力。其中一个十几平米的展室呈现给我们的是科索沃艺术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创作的建筑“NationalandUniversityLibraryofKosovo”,它的设计师是年出生的AndrijaMutnjakovic。

这座看起来极具未来感和宇宙元素的图书馆,你无法想象它居然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南斯拉夫。这是MOMA本次“走向具体的乌托邦:南斯拉夫的建筑,-”的重头或代表作之一。二战后的南斯拉夫,曾涌现出大量的建筑,它们汇集了美国、日本建筑艺术的精华,并雄心勃勃地用近乎野蛮的生长方式表达战后的反法西斯、国家统一和艺术独立的思潮。这些钢筋混凝土搭建的庞然大物和循环播放的视频剪辑作品,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思想和内心力量,那种同时兼具对乌托邦的具象追求和对那个时代政治的无声呐喊。

这是MOMA年度下半年最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hg.com/fygxs/106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