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9视频:刘夏央广网哈尔滨5月19日消息(记者庞淼)黑河是中俄边境口岸城市,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隔江相望,被誉为“中俄双子城”。在这里,居住着一家四口的俄罗斯家庭,他们的故事如同这座城市一般,融合了两种文化的精粹,绘出一幅温馨而又生动的生活画卷。娜娜和妹妹阿列夏小时候(央广网发受访者供图)我在中国上学,发现家的味道娜娜是这个家庭中的大女儿,今年12岁,从幼儿园开始就来到中国读书,目前就读于黑河小学,今年已经上小学6年级了,这学期末就要小升初。“学习压力大吗?”“不大”“学习好吗?”“不好!”关于学习这件事,娜娜用她的小幽默机智回应。想到即将毕业,娜娜还有些伤感。娜娜说,虽然现在有时候会觉得同学们在一起玩耍有些吵闹,但是她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这都将是她美好的回忆,和珍贵的友谊。“中国有一种让人离不开的味道!”娜娜说,在她运动会上受伤的时候,同学们都会围上来主动关心她,帮助她,给她买冰棍冰敷;娜娜说,有一名实习老师,他们的关系非常好,这名实习老师结束实习的那天,她特别伤心地在班里哭了很久,班主任和同学们都来安慰她;娜娜说,冰球教练虽然很严厉,但是她生病了也会坚持上课,冬天会帮他们清理场地的积雪,防止大孩子打球的时候将雪扬起,打到他们身上;娜娜说,她在中国有很多朋友,她不在乎朋友的性格是否像她一样开朗,只在乎在一起时的纯真友谊……她说,这些都是她喜欢中国,喜欢中国人,离不开的原因,这些,也是她在中国感受到的,家的味道。娜娜爱好冰球和绘画,也有很好的天分,儿时学画时的得意画作被母亲骄傲地挂在玄关处,一进门就能看到。娜娜获得最佳运动员荣誉(央广网发受访者供图)经过不到一年时间的学习和训练,就在年黑龙江省学生冰球联盟总决赛中表现优异,被评为该场最佳运动员。娜娜说她跟随黑河小学冰球队去过北安市和齐齐哈尔市,希望以后能有大部分的时间留在中国,去更多的中国城市看一看。我在中国当老师,编织文化的桥梁“当初选择来到中国,到黑河学院任教,就是想让我的女儿更早地学习中文,更好地适应中国的环境。”娜斯佳说,她希望她的女儿们长大以后能成为对俄罗斯和中国都有用的人。然而,相比于女儿娜娜流利的汉语,娜斯佳用汉语表达时,会一边琢磨词汇,一边思考语气。因为在她的课堂上,她不需要用汉语,她要做的是在课程中提高中国学生的俄语水平。娜斯佳是黑河学院的俄语外教,她将她的母语带到中国,又将她的孩子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娜斯佳说,语言的互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对方,从而增进两国友谊。娜斯佳工作中(央广网发受访者供图)现在,娜斯佳的两个“小套娃”不仅适应了这里的环境,融入了这里的生活,娜娜还时常作为他们这个家庭的小使者和小翻译官,为娜斯佳的学生答疑解惑。“娜娜,‘落枕’用俄语怎么说?”邱实是黑河学院俄语专业学生,也是娜斯佳在黑河学院的“专职”翻译。虽然娜斯佳是他的老师,但是一有机会见到娜娜,就会抓住机会问一些方言俚语或专有名词,娜娜在脱口而出后,也会用俄语向娜斯佳求证,最后给出准确答案。我们在中国,挺好傍晚时分,依照俄罗斯的习俗,通常一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喝奶茶、吃甜点。此时不仅是孩子们的快乐时光,也是两国文化交融的体现。近几日,娜娜的家里迎来了一名小客人玛雅,是娜斯佳朋友的女儿。玛雅的到来,让这个家庭更加热闹起来。孩子们在一起玩耍、读书、弹琴、跳舞……娜娜一家和玛雅(央广网记者庞淼摄)娜斯佳说,在俄罗斯,有客人到访,主人家都会准备丰盛的甜点和奶茶来招待,喝茶的习惯就保留了下来,但小女儿阿列夏懂事起就在中国生活,所以她没有保留喝茶的习惯,每到这一时刻,阿列夏只好选择喝牛奶。用完茶点,娜斯佳会在客人临走时,抓起大把的糖果往客人兜里揣。热情的样子,仿佛中国孩子回家过年时的情景。妈妈是俄语外教,爸爸是一名舞者,妹妹和自己在同一所学校,娜娜一家在黑河生活得其乐融融。如果说娜娜一家是中国两国友谊的缩影,“娜娜们”则是中俄两国文化交流的纽带,他们深刻地融入两国的家庭和社会。(翻译:邱实黑河学院俄语专业21俄本三班学生)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hg.com/fygtj/13627.html
上一篇文章: 盘点百度翻译器在线翻译中文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