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原是英文“IntellectualProperty”的缩写,意为“知识产权”。但现在,娱乐圈津津乐道的IP,早就已经脱离了“知识产权”的范畴,一部网络小说、一个动漫形象、一首歌、甚至一个概念,只要具备了知名度、粉丝群和变现价值,都可以是IP。
《《花千骨》《芈月传》《琅琊榜》《何以笙箫默》《大汉情缘之云中歌》,这些在年赚足眼球和票子的作品都是由网络文学IP改编。年,因此被称为是IP元年。国内数字阅读市场版权运营收入达2.98亿元。一部优质IP的版权费已经跨入百万、甚至千万时代。同年,腾讯文学和盛大文学合并成立阅文集团由。这个掌管着起点文学网、QQ阅读等一系列网络文学平台的公司,拥有国内超过80%的原创网络文学资源。网文IP价格水涨船高,且有价无市。市场上最好的网络小说版权以最快的速度被下游的影视公司、游戏商抢购一空。这应该是一个IP持有方曾想象过最美好的结果。然而,他们的焦虑才刚刚开始。阅文集团版权高级总监陈旻在今年4月接受采访时坦承,真正好的、有价值的IP,现在基本上99%已经引申出去,或者公司自己运作了,市场上基本没有顶尖的IP了。
阅文集团由腾讯文学和盛大文学合并后成立,阅文旗下拥有QQ阅读、起点中文网等多个知名文学平台,万部网络文学作品,近万名的网络文学作家,占据着国内超过80%的原创网络文学资源
也就是说,对于国内网文平台来说,现在几乎无“大IP”可卖了。
如何将库存里为数不多的大IP价值最大化,以及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再造一批高人气的超级IP,是包括阅文在内的所有原创文学平台正在面临的难题。
而对于围绕IP生存的泛娱乐产业链下游公司而言,他们正伤脑筋的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将高价抢购来的IP最大价值的变现,而不是砸在手里。
优质IP卖完了以“更新快”“海量”著称的网络小说,也跟不上资本收割的速度。
《鬼吹灯》是罗立在起点中文网卖出的第一个大IP,40万,那是在年。罗立是起点中文网的创始人之一,现任阅文集团副总裁,深耕版权营销多年。
“40万在那时候是天价,这是对网文价值的肯定。”罗立回忆说。根据盛大文学年招股书的数据,年,盛大文学签订了个版权许可证,单个版权许可的平均价格仅6.8万元。
罗立为此花60万特地举办了一次版权营销成功的发布会,这也是行业内第一场此类新闻发布会。在早年授权合作中,这样的机会并不多。那时还是买方市场,网文也尚未进入影视圈人士的视线,就算低价也未必能找到买主。“他们不需要你,你就很难真正达到什么成果”,罗立说。但短短几年间,双方地位反转,网文成了中国影视圈追逐的焦点。
罗立有点后悔当年的IP卖得太廉价了。
年,《步步惊心》《甄嬛传》《失恋33天》等一批网络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并且大热。年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票房大卖,为网文改编热潮推波助澜。
根据小土科技的统计数据,IP电视剧的平均收视率在整体上也超过传统电视剧的平均收视率,差距从年的0.%扩大至年的1.%。
数据来源:北京小土科技有限公司
IP原是英文“IntellectualProperty”的缩写,意为“知识产权”。但现在,娱乐圈津津乐道的IP,早就已经脱离了“知识产权”的范畴,一部网络小说、一个动漫形象、一首歌、甚至一个概念,只要具备了知名度、粉丝群和变现价值,都可以是IP。
现成的故事架构和庞大的粉丝群,经历十多年积淀,经过影视剧的推波助澜,网络文学终于从边缘走向主流,显现出巨大的商业潜力。
广电总局公开数据显示,年备案剧集总集数达到创纪录的4万集时代。平均一天一百多集的市场拍摄需求,单靠影视原创或文学剧本,远远不够。
花钱买一个现成的小说文本远比等编剧原创一个剧本更有效率,何况它如果还自带庞大的粉丝群。网络小说为剧作提供了流量和口碑的保障,节约后期营销推广的成本。粉丝对IP剧的情感粘性也一定程度上让他们对影视剧制作能力不足有更大的容忍度。
这是一条省时、高效又低风险的捷径。
向文学寻找内容,是影视一贯的做法。《大红灯笼高高挂》《霸王别姬》《红高粱》都是大导和知名文学作品联姻的佳作。金庸的小说十几年来也一直处于改编的无限循环中。
但影视圈对文学内容的需求和依赖从未这么疯狂。甚至以“更新快”“海量”著称的网络小说,也跟不上资本收割的速度。
年,网络小说IP的版权均价是万。但年,头部IP(超级IP)的价格已经升至千万。业内人比喻,买IP就和买房一样,观望之中,价格就飙升到无法承受的程度。
网络文学沉积十几年的优质IP在两三年之内就被“买空了”,甚至现在,网文平台还开启了游戏、影视方向作者预购和定制新作的模式。
据业内认识透露,进入百度风云小说榜排名前50名的所有作品的版权,几乎都已经被销售。而只要有新书进入榜单,立即就会成为众多下游厂商哄抢的对象。
“成名作家的下一本,甚至下下本,都卖到几年后了。再往后就应该是判断新人、新作家、新内容,他们是哪些人、从何而来,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趋势。”阅文集团CEO吴文辉说。
年吴文辉等六位合伙人出于爱好,创立原创网络小说的发布平台,起点中文网。此后历经盛大收购、集体离职、掌舵腾讯文学等系列事件,在年,成为阅文集团CEO。
年,吴文辉在起点中文网制定了VIP付费制度,开启网络文学全新的商业模式。签约作者的作品首先发布在公共阅读区,供网站用户免费阅读,点击率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则被转至VIP区,此时读者需要支付每千字一定的费用。所获得的费用,网站和作者分成。年国内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到3亿,市场规模达93亿元,其中信息费收入占比达93.16%。
付费模式解决了网络作家和平台的生计问题,为网络文学职业化创作提供了可能性。
同样在近几年间,腾讯也看到明星IP的周边价值,提出泛娱乐概念,打造明星IP的粉丝经济,其他几家竞争公司迅速跟进。他们与网络文学平台一拍即合,至年,大部分网络原创文学平台已经被BAT三巨头瓜分、整合完毕。
BAT的介入,进一步使网络文学IP的增值和变现加速。
寻找和制造出下一个爆款IP,成为网络文学平台眼前工作的重点之一。
制造下一个爆款IP一本书的付费粉丝多寡,决定它能走多远,它包含了下游产业链的多寡,以及生命周期能延续多长。整个制造IP的过程,可大致切分选择、推广和估值三个阶段。
大数据时代,文学本身多维度的评判标准变得简单了,由粉丝产生的数据,是衡量一切之本。一本书的付费粉丝多寡,决定它能走多远,它包含了下游产业链的多寡,以及生命周期能延续多长。
利用数据制造IP,是阅文集团所擅长的。因拥有QQ阅读、起点中文网等业内领先的分发渠道,阅文集团在PC端和移动端总覆盖人数稳居行业第一。年12月,单月的覆盖人数就超过了万。和当年的起点比,他们为新人、新作造势,已容易和迅速得多。
“以前局限PC平台,一个新人至少大半年才能红。现在平台多,用户体量大,创作几个月后,不是月入,而是日收入几万的,已经具有大神的资格了。”阅文集团总经理,资深编辑杨晨说。杨晨回忆,单次公司全渠道推荐收入最高的一本小说,日付费最高记录是16万元一天。
阅文集团CEO吴文辉介绍,阅文平台上面每天流动的将近有四千万以上的用户,他们的行为会产生大量的行为数据,包括点击、留言、打赏、赞、订阅,诸如此类的行为会形成一个包括转化率、留存、付费ARPU值在内的巨大数据库;通过大数据的技术分析筛选出的作品,进一步接受经验丰富编辑的对比、筛选,进一步缩小范围,最后被挑中的,就有可能从旗下万部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被重点打造的新IP。
但打造有真正有价值的IP,并没有那么容易。作品真正被读者接受,需要的是时间。“这个快在资本上,而不是作品本身。”创别书城COO郭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那些市场上的超级IP,无一不是在网文江湖里浸淫了十几年的作者和作品,他们的小说里,是读者的青春。
相比几年前,现在用户可供选择的内容更多,但同质化严重、套路文泛滥,要让读者记住一本书名、一个作者,并非易事。于是,日更五千、甚至上万字成了网络作家最基本的生存模式。他们需要靠频繁的更新来“刷存在感”。即使是唐家三少这样收入排名第一的网络作家,在日理万机扩展自己全版权营销时,依然保持一定的更新量。
留住粉丝,是网络作者的必须课。“如果整个网站是一个平台,那么每个作家每本书就是一个产品。”郭丹说。而文学编辑,就相当于产品经理。
“产品经理”凭借职业经验和各类数据挑选小说,给不同的小说安排不同的推荐渠道。粉丝认识新作者和获取新书的方式,大多是从网站和阅读APP的推荐排名。杨晨提到的“全渠道推荐”,是对新人最大的奖赏,它给了一部潜力作品最大可能的曝光度和吸粉的机会。
此前,起点的编辑根据作者入驻网站编号的尾号分组管理作家。今年开始,阅文把编辑按照类型进行分组,他们分别是玄幻组、仙侠组、都市组、游戏组……甚至还有“二次元组”。这种精细化的分工,使网文更像流水线上的产品,模式化且高效,便于编辑和作者更有针对性地创作。
挑选出潜力IP、予以推广之后,制造出的IP就待价而沽了。
对于IP的估值,不同公司都有自己的计算方法,并没有统一标准。IP的争夺大多发生在头部的作家和作品中,各类排行榜单就成为了“抢购指南”。
成立仅7个月,阅文就联合福布斯,制造了自己的榜单,“中国原创文学风云榜”。榜单专设“年度最佳改编潜力作品奖”。在被问及如何在万部作品库中衡量“改编潜力”时,罗立首推“粉丝”。
他进一步解释说,“它基于粉丝的数量、质量、人均比例,甚至于粉丝的所在地等一系列综合的评判。还有一个关键是,有多少粉丝愿意为它付费。”——于是,迎合粉丝,成为了网文作者想要上升的法门。
从阅读数据看,在网络文学中,男性读者最爱玄幻仙侠类,而言情则最受女性热捧。
吸引粉丝,是有套路的。开篇前三万字的阅读效果是吸引读者决定付费、收藏的重中之重,行话叫“入坑”,剧情、人物要快,大概一万字之内有冲突,三章之内感情要有进展。总之,要让读者“爽”。
网文界流传着“中原五白”传奇,他们是网络文学群中读者最多、影响力最大、最具吸金能力的五位“白金作家”,他们的作品是“小白文”的代表,也是玄幻、仙侠类型文的奠基者。
“小白文”,是针对年龄层次低、追求快意江湖的这部分读者而设的文体。故事多为屌丝逆袭,主角通常以籍籍无名的“废柴”形象出场,随着剧情推进发现自己天赋异禀,或者因为机缘巧合,获得天降宝物和贵人提携,从此一路打怪升级,最终成为“宇宙之王”。
网络小说付费按字数定价。玄幻作品大都体量庞大,三、四百万字,甚至超过五百万字的热门小说比比皆是,按照日更字的速度,至少可以连载20个月。只要读者还愿意买单,作者就会不遗余力地写下去。
为了给下游厂商提供更合适的产品,阅文专设IP拓展部门,负责从热门IP中筛选不同的改编方向。“专业的编辑、影视团队基于海量粉丝的大数据,可以判断出一部小说是适合游戏、动画或者影视改编,经过内容深化和提炼,IP拓展组可以把两三百万的内容提炼到10万字。而10万字是大家最需要的。”拓展部门负责人王芸介绍说。
并不是所有的影视方都冲着粉丝数盲目购买IP。许意曾经有一部作品点击过亿,但并没有被挑中,影视方告诉她,“这样的题材我完全能自己编,为什么要花几百万买版权再进行改编呢?”“除非群众粉丝强大,不然你得有很独特的东西在里头。”许意总结说。
很多网络小说家都是兼职,许意理解的“独特的东西”,是“职业质感”。尚世影业年出品的讲述实习医生的励志故事《长大》,改编自网络小说,原作者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小说为剧本改编提供了很好的专业基础。而即将由薛晓路改编和导演的另一部关于时尚圈变迁的IP剧,作者王欣同样是时尚界圈内人。
“最开始的时候,原始产品都是粗糙的,我想关键是我们后续产品的开发,怎么阐述它、解读它、升华它。”面对网络小说的“价值”问题,吴文辉如此解释。
在吴文辉的预想中,只要整个文化产业合力,十几二十年后,终究会有一天制造出超级大IP,在华语市场,甚至全球,变成人们心目中的文化符号。
下游的变现焦虑就像所有的商品销售,库存是大忌。寻找大IP,成为这个产业链中每一个环节人的主要关键词。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年中国网络文学IP价值研究报告》,根据网络文学IP的影视价值模型计算,假设阅文白金作家猫腻的某部作品被改编成影视,核心粉丝将为电影票房贡献1亿元,电影票房预期达到21.3亿元。美好到近乎荒诞的“价值”。
但这,正是众多影视、游戏公司对大IP趋之若鹜的“数据支持”。
殊不知,即使大浪淘沙抢购下了大IP,接下来他们所面临的才是真正的难题。
买到好IP并不是一个稳赚不赔的生意。题材过时、找不到合适的导演演员、遭遇广电政策限制等等,都会导致投资失败。高额买下IP的买家,接下来不得不面对的是,巨大的变现焦虑。
《甄嬛传》导演郑晓龙在3月的一场论坛中直言,网络小说有很大的创作自由,肯定有非常好的创意。但缺点就在于没有经过筛选,会有大量垃圾,所以影视人需要在里面“淘金”。
许意从年开始兼职写网络小说,现在是咪咕阅读的签约作者。去年,她没有考虑太久,就签了自己的第一本影视改编授权。她很清楚,在快速迭代的网络文学海洋里,书的折旧成本太高。如果没有影视的推波助澜,她这本《权少的贴身翻译官》很快会被“洗掉”。“翻译官”这个名字,她坦言是蹭了已经很火的《亲爱的翻译官》的热度。
真正接触影视,许意明显感受到文学作品和影视剧的区别,“很多网文太浅了。要经过大量改编才能成为一部影视。”
陈彤曾经在电视台影视部门十多年,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剧本和文学完全两回事儿。剧本需要情节,可两三百万字的网络小说,看似丰满,其实虚胖,过滤掉各种无法视觉呈现的描述,剩下的骨架七零八落,常常需要编剧重新整合,工作量极大。
从一部小说到改编成影视剧播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根据艺恩网的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年底,有近部网络小说被购买影视版权,而在年至年,计划开拍或播出的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仅30余部,仅占前一年IP交易量的四分之一。而华策影视年的项目介绍手册中,以IP剧为主的35个项目中,三分之二还处于筹备阶段。
但市场和资本,决不愿意等待那么久。
像许意的那本“翻译官”,如果没有在刚结束的热播剧《亲爱的翻译官》观众淡忘前赶制出来,它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hg.com/fygsz/7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