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两年多的编译工作,我对中外检察制度有了一定的比较研究,真切感受到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要有自信,而不能盲目认为国外检察制度就好。”日前,记者见到江苏省常州市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周剑时,这位“检察翻译官”喜上眉梢,在完成编译工作的同时,还由译至研,形成《中美不起诉制度比较研究》的课题成果,可谓是“双喜临门”。
和他一样,江苏检察机关的24名“检察翻译官”,在该省检察院的组织下,从零开始,摸着石头过河,用2年8个月的业余时间,编译出《美国和欧洲的检察官》《检察官的权力》《大到不能倒?——检察官办理涉企案件的启示》等三本译著,第四本译著《日本刑事司法和刑事诉讼法改革》也将交付出版。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认为“江苏检察机关在涉外人才法治建设、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做得很深很实”。
编译丛书的念头缘于一次机缘巧合
有着18年法学研究经历的江苏省检察院检察长刘华曾经感慨:“我到检察院工作之后,找到的检察域外书籍,要么太陈旧,要么不权威,非常需要一些国外检察制度方面的译著,以了解国外检察工作最新情况。”
“编译检察域外丛书的念头,缘于一次机缘巧合。”这套丛书的执行编译、江苏省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张登高介绍说。年初,因为一个课题调研的需要,他查阅了很多外文著作,但是由于版权问题,在国内看不到原版,只能请人从国外“海淘”回来。这些书由于没有注释翻译,读起来晦涩难懂,用起来事倍功半。而当前的检察译著或长于理论介绍,短于实务操作,或多于叙事普法,少于制度普及,检察制度比较研究方面的更是凤毛麟角。
现实有不足、实践有需求,江苏省检察院开始着手谋划编译工作。
做好编译工作,人才是关键。该院在全省检察机关“海选”,最终确定了50余名有志于编译工作的检察官组成编译团队,其中核心成员24人,一些人拥有海外留学背景。
据江苏省检察院政治部主任朱建华介绍,翻译团队成员来自刑事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研究室等各个不同部门,既有法学博士等法学类高专精人才,也有翻译专业,日语、德语专业等语言类科班教育背景。
编译的“小目标”和“大目标”
“年5月25日,那一天大雨如注……”南通市崇川区检察院的刘俊杰是学海商法的,他清楚地记得编译工作正式启动的日子,“来自全省三级检察院的数十名检察人齐聚省院,研究如何翻译《美国和欧洲的检察官》,外面雨下得激烈,我们讨论得热烈,对编译组织、标准、编译方法、语言风格、分工等作了明确。”
刘华勉励编译组要“做点高端有意义的事”,并为编译组确定了一大一小两个目标:“大目标”是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理论体系出一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已经正式确立,但是为其提供支撑的理论体系还在不断构建过程中,“以他国为镜,可以增自信知不足”,编译引进、审视借鉴域外检察理论研究成果,为我所用,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小目标”则是通过集体编译学术著作,为检察人才成长搭建一个舞台,拓展提升检察人员的能力,由此走上由译至研的成长之路。
“做点高端有意义的事”,让每位参与编译者都心潮澎湃,同时也难免忐忑。毕竟大家都是从零开始,也无经验可借鉴,只能摸索。
第一关就是选题和选材。域外检察著作浩如烟海,各国检察制度各有特色,译哪国的书籍?译哪本书?这是编译团队首先要思考解决的问题。为此,江苏省检察院专门成立了编译委员会,刘华担任编委会主任,院领导全部担任副主任及编委会委员,并多次专门召开党组会对编译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为编译工作把脉定向。选择具体书目时坚持问题导向,着重围绕我国法治实践中发现的重大现实问题和检察工作中的热点、难点确定待编译书目后,由编译委员会集体把关决策。
据张登高介绍:“我们先在国外的法学图书排行榜以‘检察’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确定大致范围,再邀请在美国留学的同行,结合国外法律专业数据库中检索的相关文献,详细了解比较书籍内容和评论,初选系列图书供领导决策。选定书目后,再商请法律出版社与国外原著版权商洽谈版权转让事宜。”
得益于严谨的选书流程,编译的几本译著均对域外司法制度进行了深度审视、发掘、思辨,获得法律界广泛好评。第一本译著《美国和欧洲的检察官》揭示出两大法系主要法治先行国家刑事司法制度发展中的重要特征,“检察官在刑事司法中的主导地位”这一结论在当下中国刑事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尤为值得借鉴。第二本译著《检察官的权力》详尽记录了检察机关从立案、指控到量刑的全过程,阐述了检察机关如何行使自由裁量权及受到的制约。第三本译著《大到不能倒?——检察官办理涉企案件的启示》聚焦检察官办理的企业犯罪案件的微观视角,详细介绍了美国检察官在惩罚与保护之间的权衡取舍,在当前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时代背景下,对检察机关办理涉企犯罪案件具有启迪作用。第四本译著《日本刑事司法和刑事诉讼法改革》将视野转向日本,介绍本世纪以来日本为加强司法权监督制约,着力推行的多轮刑事司法改革的重点内容、方式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刑事司法的改革完善提供镜鉴。
精神苦旅:“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盐城市检察院的王新玥是团队中唯一有翻译学硕士背景的成员。她把这次编译工作比作“西天取经、历经考验”,是一次“精神苦旅”。
由于成员分散在全省各地,多为业务骨干,日常工作繁忙,于是采用分工负责、集体修改、反复推敲的方式,按照每位编译人员知识储备、专业分配任务,定期召开编译推进会,统筹进度和风格,日常则采用网络会议、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hg.com/fyghy/12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