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翻译官 >> 翻译官发展 >> 正文 >> 正文

仅存在8年,却影响中国80年丨西南联大纪

来源:翻译官 时间:2021/6/20

今天要讲的故事,和一群大学生有关——

照理说,我现在应该告诉你这个故事的起、承、转、合。

但,起承转合,往往属于编剧笔下精妙的剧本;

而今天的故事,属于逝者如斯、奔流不息的浩浩历史。

起,是一群18、19岁的年轻人,正怀抱和全世界大学新生一样的憧憬,期待人生揭晓新的一页。

转,却来得猝不及防。

他们遭遇了战争。

中国华北,三所“同命相怜”的顶尖大学,两所被日军占领,一所被炮弹炸毁。

“大学没有了”,但人还在。三所大学的师生决定南迁。

南迁分三条路,有人走水路,体弱的学生坐火车,最艰苦的“步行团”竟受到热烈欢迎。经过3个省,27个县城,数以千计的大小村落,翻山涉水,徒步荒原,行程长达三千五百里。

这次“步行”被称作人类教育史上一次空前绝后的「长征」。

他们辗转到云南昆明,战争打了8年,这三所来自远方的大学,就在这8年间合而为一。

一合,就合出个传奇。

三校「师资共享」,陈寅恪、闻一多、沈从文、吴大猷、傅斯年、华罗庚、朱自清、钱穆、冯友兰、吴有训、赵忠尧、周培源……成了他们的老师。

故事讲到这里,可能有人已经猜到了。

这群大学生,来自西南联大——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抗战时期联合成立的临时大学。

关于「西南联大」,许多人只闻其名,“不明觉厉”。教科书上的描述往往是这样几行字:

仅存续8年,却影响中国长达80年。

先后培养出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位院士和多位人文大师。

被称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如果说,西南联大对大多数人而言,原本是一段只堪仰望、却遥不可及的岁月。

但在一群年逾90岁的老人心中,西南联大是永不褪色、绵延一生的青春记忆。

在纪录电影《九零后》中,他们将带我们回到这所传奇「母校」,回到自己的青春岁月。

《九零后》共拍摄16位联大学子,他们散落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可以说,这部电影拥有史上最星光璀璨的“演员表”:

98岁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

几天前刚刚度过周岁生日的、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获得者许渊冲

99岁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

岁的《呼啸山庄》译者、翻译家杨苡

岁的《让子弹飞》原著者、作家马识途

……

他们是平均年龄96岁的“90后”老人,然而在影片所呈现的岁月中,他们正值青春。

他们吹散故纸堆上厚厚的尘埃,向我们展现出西南联大这四个字背后灿烂的本貌,这所“中国最传奇大学”鲜活、真实的校园生活——

考联大有多难?资深“地下党”马识途当年受组织委派,要在西南联大所在的云南长期潜伏,只好考学。

“一考我就考上了。”这是来自近一个世纪前的「凡尔赛」发言。

联大最负盛名的国文课,由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罗庸等教授轮流给大一新生讲授,每人两个礼拜,古今中外,诗词歌赋,无所不包,有人宁愿穿过一座昆明城也要来旁听。

条件意外的艰苦,“比中学还不如”,宿舍是茅草屋,床缝里爬满臭虫;马口铁打造的教室屋顶一下雨就“叮叮咚咚”,下雨天讲课的声音都被盖过,于是教授大手一挥,在黑板上写下“静坐听雨”。

和西南联大同时揭开面纱的,还有步下神坛的众多大师。原来,成为“大师”之前,他们也不过是一群普通大学生,同样在青春的烦恼中辗转反侧、在人生的迷途中上下求索。

他们也会逃课,也会不及格,也谈恋爱,也为了考试分数“斤斤计较”。

年逾百岁,昔日同窗都一个个故去了,翻译家许渊冲的“少年心性”却还要冒出来争个高下:我们英文成绩差不多,我法文比他好!

他们在烽火岁月中求学问道,“泡在”陈寅恪、金岳霖、吴大猷的课堂上;战火烧到联大,跑警报、睡战壕又成了家常便饭;大三大四的学生纷纷报名参军,外文系学生被分在各个部队担当翻译官,甚至战死沙场、马革裹尸……

回忆在联大求学的日子,他们心头有火,眼中有光。

曾经模糊的「西南联大」的概念变得真实可感,与其说,《九零后》是记述了一段历史,不如说这部纪录电影清晰还原了一场真实存在过的梦,艰苦且残酷,浪漫又恣意,迷人而恢弘。

《九零后》是首部登上大银幕的西南联大题材纪录电影。它以时间为经,以人物作纬,将西南联大的宏大历史织成更为生动、丰满的个体生命史。

当这群联大学子站在百岁的时间节点回望,青春再现,风华依旧。

正如英文片名“Onedaywhenwewereyoung”,在导演徐蓓看来,《九零后》“是一部青春片”。

“那一代人的青春,因为受了战争的影响,是特殊年代的青春,甚至是沉重的、要付出生命的青春。然而,苦难的岁月丝毫不影响他们青春的亮丽。”

那么,言归正传——

这部由16位平均年龄超过96岁的西南联大学子、国宝级大师联袂“出演”的纪录电影《九零后》,今天正式官宣:

5月29日全国公映。

《九零后》“人杰版”预告抢先看

《九零后》也是方所、行人文化续古典诗词大师叶嘉莹先生文学记录电影《掬水月在手》后参与推广的一部优秀纪录片电影。

5月12日19:00,《九零后》导演徐蓓将来到方所广州店,带我们重回“九零后”的青春,让16位平均年龄96岁的西南联大学子告诉我们,“为什么而读书”。

/活动预告/

时间

5月12日(三)

19:00-20:30

地点

方所广州店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号太古汇负一层MU35号

主办方

方所、大象点映、行人文化

参与方式

1.扫码报名即可免费参与活动,数量有限,兑完即止,座位保留至开场前10分钟;

2.活动凭卡券核销入座,逾期卡券作废。现场座位安排请配合工作人员指引;

3.活动如有变动,将在本号统一发布,恕不另行通知。详询客服:-转;

4.方所在法律范围内对此活动保有解释权。

活动福利

活动当日,在方所广州店现场购买

“西南联大”系列书籍,

有机会获得导演亲笔签名海报一张,

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嘉宾

徐蓓《九零后》导演

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硕士,师从著名人类学家艾伦·麦克法兰。从事纪录片创作20年,年开始历史文化题材纪录片创作。代表作《大后方》、《西南联大》、《城门几丈高》。

*本活动报名目前仅在方所广州店开放,5月19日将在西安方所举办,敬请期待“西安方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hg.com/fygfz/9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