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的乳腺癌,往往很难发现它的一些临床表现。
医院乳腺中心程琳主任医师带大家深入了解乳腺癌——
最常见临床表现
发现乳房肿块
乳头溢液。非哺乳期,从乳头流出一些液体我们称之为溢液,尤其是血性溢液。如果一个40岁以上的女性出现了血性溢液,就要考虑乳腺癌的风险。
皮肤改变,医学上叫桔皮症。乳房皮肤表面毛孔显得非常粗大,称之为桔皮症,这是一种癌症表现。还有一大类叫酒窝症,长在乳房上的小坑非常值得警惕。
乳房没发现异常,但发现腋下淋巴结肿大,这类乳腺癌叫隐匿型乳腺癌,就是乳房上表现不明显,但已经转移到腋窝。
非常早期的乳腺癌往往没有任何表现,不疼不痒,也没有分泌物,淋巴结也不大,这个时候的乳腺癌往往在做健康体检或者做筛查的时候,用一些医学的影像方法可以发现。
五类人群存在患乳腺癌高危因素
针对得乳腺癌人群的一些特点,可以总结出一些高危因素——
初潮比较早,绝经比较晚,整个人一生当中处于雌激素的环境时间比较长。
结婚晚、生育晚、哺乳晚,或者说未生育、没有哺乳,这类人群得乳腺疾病风险略大。
放疗。乳腺区域接受过放射线,得乳腺癌风险增高。
遗传,有一大类遗传基因跟乳腺癌有关系。如果携带乳腺癌的易感基因BRCA1或者是BRCA2,乳腺癌风险会明显增高。
还有一大类高危因素是,曾经得过一些乳腺良性疾病,这类良性疾病有可能发展为乳腺癌。这种病叫非典型增生,非典型增生容易跟增生混淆,它跟乳腺增生不是一回事,它在手术以后对切下来的乳腺标本做显微镜检查才能够看到,一般意义上的乳腺增生跟它不一样。
乳腺癌如何预防?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预防乳腺癌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药物预防。药物预防就是通过化学药物来预防乳腺癌。国际研究表明,药物治疗有副作用,目前国内并没有大面积开展。什么样的人可以考虑药物治疗?比如一些良性疾病,不典型增生或乳头状流病,可能会发展成癌的这种病,做药物预防可能会有一定的价值。
一种是手术预防。手术预防首先要做准确的癌基因检测,确定有癌基因的突变,其次需要跟手术医生充分沟通,慎重考虑手术本身带来的风险。
根据癌症预防程度可分三类,即三级预防。
最理想的是一级预防,就是从病因上预防,知道为什么会得癌,从病因上避免患癌因素。比如预防肺癌的戒烟就是一级预防方法。目前乳腺癌没有明确的致癌因素和诱因,只能在二级预防上下功夫。即有规律、定期地做专业乳腺影像检查。即使医生手法再高明,长在乳房深处的微小病变,有时候是摸不到的。所以务必根据自己的年龄和医生建议,做彩超或者做钼靶的筛查。
科室名片
医院乳腺中心成立于年8月,是我国第一家集预防筛查、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乳腺疾病综合诊疗中心。经过26年的锐意进取,医院乳腺中心各项工作硕果累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外科医生亲自进行影像学诊断,一直是乳腺中心的最大特色,也成就了乳腺中心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在国内遥遥领先的地位。同时乳腺中心为乳腺癌患者提供全程管理,综合诊疗的模式,在医院争相效仿。
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吲哚菁绿联合蓝色染料法示踪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研究,该项目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中心每年举办乳腺癌早诊早治规范化培训班及乳腺影像诊断与微创活检强化训练营,并编写或主译多本图书图谱,为我国乳腺癌规范化诊疗的推进贡献了力量。
专家简介
程琳
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擅长乳腺疾病微创治疗、超声影像诊断、肿瘤整形技术指导下的乳腺癌保乳治疗及复发转移乳腺癌的综合治疗。目前致力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示踪技术的研究和乳腺癌转移机制研究。医院科研基金支持下探索了超声造影技术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示踪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结果在年欧洲乳腺癌大会(EBCC)以壁报形式交流,该结果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年通过遴选获得EPU奖学金资助前往维也纳医科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在奥地利乳腺癌及大肠癌协会(ABCSG)主席Gnant教授指导下接受系统的临床和科研训练。年5月赴韩国首尔医院整形外科研修,系统学习了乳腺癌肿瘤整形技术。
往期精选
特辑
抗癌路上不再孤单!
医院阳光志愿者为乳腺癌患者传递爱心
科普
天热口罩戴不住,“爆痘”过敏受不了!别急,“人民”专家来支招
科普
检查肠癌是做肠镜好?还是做CT好?专家为您答疑解惑~
科普
谈“穿刺”色变!医生来告诉您肝穿刺可怕吗?
科普
防疫期间如何抗“压”,这些事你该知道!
科普
这种疾病每年如约而至从不缺席拿它怎么办?
科普
冠心病支架植入就一劳永逸?!错!
科普
疫情之下怎么吃?有营养还强免疫
来源
央广网
编辑
郭楠
下载APP就医更方便
我知道你在看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hg.com/fygfz/10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