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作家--李雨生
老同学聚会,并非都是美事
文/李雨生
时下,老同学、老朋友、老知青、老战友聚会,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交途径。特别是老同学聚会,把几十年前的高中、初中,甚至小学同学聚在一起,一边回忆当年的芙蓉往事、羞惭糗事,一边各自述说着分别几十年后山南海北的生活,真是人生的一种岁月的奢侈享受。它不仅聊补了多少年分离的空白,也使自己仿佛又回到了童年,重新拼接起那些在岁月的长河中被不断丢弃的情感碎片。但是,老同学聚会和老朋友、老战友,老插友聚会有所不同,那就是“三观”的问题。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非常现实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看世界,看社会,看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同,因而就会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和火药味,一旦失控,就会使老同学的聚会失去了想象中的温馨,友情被蒙上了灰尘,从而在令人尴尬的情况下收场。老朋友,多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所相遇的志同道合,意气相投的人。这些朋友聚在一起,情趣一致,无话不谈,总能使聚会变成一种交流互补的欣赏场合。因此,这种聚会更能让人的心情舒畅,痛快淋漓;老插友,多是经历过人生最灰色,最痛苦一段时光的同龄人。几十年的风雨,早已把岁月的蹉跎融入了自己的生命,由于彼此相知,彼此熟悉,因此才有了因命运相同而产生的情感交融。这种聚会,常常会谈资不断,使人感到人生的不容易;老战友,更不用说,共同经历血与火的考验,战友之间早已把自己的生命托付于自己的战友。沙场的豪气,战士的血性,在战友身上体现得更为鲜明。出生入死,血肉相凝的经历,才有了今天更多的豪情万丈,不负当年的情谊;然而老同学聚会则不然。学校一毕业,就作鸟兽散,各奔东西。直到相聚,中间隔着几十年的疏离,小时候的纯真和幼稚,早就不复存在。除了老同学这块“牌子”以外,其他几乎一无所知。聚会之前,都是靠“挖地三尺”才挖来的。没有什么限制,只要是老同学就行。有些人,你甚至都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曾干过什么。因此,三杯酒一过,一些人的本性就露了出来,说话越来越离谱,让人越听越不顺耳,使本来非常美好一次团聚,变成了一次令人厌恶的不欢而散。我就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次小学同学聚会,组织者楞是将50多年前的一个同学“挖”了出来。聚会中,才知道他是某地的一个税务人员。喝到尽兴时,他就邀请我们到他工作的地方去旅游,并说吃喝全包。这原本是件好事,但下面的话却让人感到震惊。只见他拍着胸脯说,“在那个地面,我说了算。找那个企业,哪个企业都不敢怠慢,我少收点税什么都有了。”此话一出,立刻把一个靠手中的权力营私舞弊者的嘴脸暴露无疑。看来,他没少干那种滥用职权,为自己谋利之事。聚会后,大家纷纷表示,他原来是那么一个老实的孩子,如今怎么竟变成了这个样子?最后大家一致认为,今后再聚会,绝不请他参加,这样的老同学,不聚也罢。还有一次,也是小学同学聚会。其中一个女同学,她的父亲旧社会曾是日本翻译官,后是国民党区分部委员,在文革中受到过冲击。这本来是过去的事,谁也没把它放在心上,更没有因此而看不起她,反而对她充满了谅解和同情。可是这位同学则不然,好像在座的同学都是她的仇人,参加聚会仿佛是来复仇的。再加上她一直在偏远的农村生活,面对我们这些回到家乡的人,心里充满着卑微和失落,生怕被别人看不起。因此,话里话外尖酸刻薄,充满着对现实的强烈抵触和不满,使在座的同学们都感到芒刺在背。你说,这样的老同学聚会,是否变了味道?按照我的理解,老同学聚会,不是人越多越好,而是要“三观”相合才好。我们老年人提倡多交友,多接触外界,以免自己变得孤僻,变得抑郁,从而影响身心健康。但是,老同学聚会也要有个标准,不是“拉郎配”,拍拍脑袋算一个。老同学聚会,不仅要看聚会人的数量,更要看聚会人的质量。特别是对那些几十年都不曾来往,不知底细的老同学,更要多一份事先的了解。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道不同,不与为谋”。就是说什么样的人要交什么朋友,不能滥交。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朋友圈”,而这个“朋友圈”越小越好、“朋友圈”的朋友越精越好。看似一次普普通通的老同学聚会,因每个人几十年的经历不同,心路历程不同,成长之路不同,彼此形同陌路,难免就会产生龌龊。老同学聚会本是一件美事,但如果缺少彼此的了解,坐在一起,话不投机,与初衷相悖,聚它还有何意义?END
作者简介:
李雨生,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天津静海区作家协会理事,天津铁路夕阳文学社社长。从年开始,先后在国家及省市级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余万字。共获国家级、省市级各类文学大赛奖项38项。著有长篇小说《初恋草原》、散文集《岁月难忘》《生命像一只五彩气球》《怀旧也是一种享受》《岁月留痕》。主编《飞扬着绽放》《燃烧的激情》《蓬勃的生命》《我和我的祖国》文集,计47万字。
征稿启事
《今日作家》以发现作家、培养作家、展示作家、宣传作家为己任,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学创作而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各种题材、各种体裁、各种风格、各种流派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报告文学、文学评论等各种形式的作品都在征稿之列。
征稿要求
1.小说、散文、杂文、随笔、报告文学等文字稿每篇一般在字左右,特别优秀的可酌情放宽,但以不超过字为宜;诗歌等分行型作品包括多首组控制在行以内;
2.来稿一律以电子文本为主,谢绝纸质稿件。每篇来稿,请在文末添加字之内的作者简介,并配作者照片一帧;
3.投稿需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hg.com/fygyq/7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