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我的英语是‘壮语’兼音乐老师教的。”——并非玩笑,我是少数民族,英语启蒙老师原来在本村小学教音乐课兼“壮语”课,后来升初中时改教英语。看到艾同学想要征集学习英语爱恨情仇的故事,自然就把这篇写于7年前的旧作拿了出来,仅供参考,聊增一笑。
昨晚和大学的朋友鑫爷聊天,得知本周六他即将启程去芬兰工作半年。想起当年一起考研蜗居,到今天大概只有英语还保留,其余算是荒废了……
和瑞枫说起目下的状态,说到雅思考过,他甚为惊讶,从初中以来他大概都不知道我英语会像现在这样居然还不错吧。于是聊起学习英语的经历,暂且作为一个非英语专业人士在此路上的一个例子吧。
初一上半学期,在我们乡民族中学念的,本地人普通话既已“壮”音明显,英语毋庸再提。下半学期转学柳钢一中,我大概是班里英文最差的几个学生之一。据说同学们都是小学开始接触,而我那时近乎从零开始。教英语的是年轻的女老师,戴着一副很厚的眼镜,我记得那时差生放学的时候要留下来,到老师办公室完成每天的作业——写《英语达标练习》。有些同学去了一顿抄赶紧回家,有些同学干脆不去,而我胆小怕事只好老实照办。我记得写作业的间隙往窗外看,可以看到很多打乒乓球的同学,放学路上笑语欢声,秋冬的时候树叶落了一地,办公室里宁静悠闲,可以看风吹着叶子在地上划过的痕迹和发出沙哑的声音……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大概一学期,等我基础已经不算很差了,老师说可以不必再放学留下。再到下学期的时候,换了另一个女老师来教,我记得她的名字,叫做涂娟。涂老师对我鼓励居多,每有进步必夸奖之,好像我本来就该这么好。一旦我信心膨胀又轻视之,好像一眼看破我的本来面目。于是我一边提升自信心努力向上,一边又担心哪天掉了下来。到上完初二的时候,我已经是班里英语不错的学生之一。到初三,又换了一个老师,涂老师请假回家生孩子去了。这次是男老师,中年,高大,记得两件事:第一次上课自我介绍,说到“我的青春全部洒在了山区英语教育上”,全班鼓掌;一回班里晚自习太闹,他在当晚自习留言本上写了几行字,其中八个:鱼目混珠,鱼龙混杂。除此之外,我不记得其他。他不知道我学习英语的过程,也不会激励我、不会鞭策我,我只是那些本来就蛮好的学生之一,似乎还应该继续好下去。而我自己是知道的:我真的还没有到好的程度,我不能够把握自己的状态,我之前的所谓好只是对考试而言,我实际并不知道如何学好英文的。于是,进步戛然而止。如今如果回到校园,遇到涂老师的话,我大概会跟她抱怨:老师啊,当年你要是没回家生孩子该多好……
高中的时候,泯然众人矣。班里英语好的几乎都是女生。我仿佛又回到了初中时代,只不过,没有人说我英语很差,我也不再需要放学留下来。英语老师海玲姐姐其实还不错,但是我并不知道如何学好。只有一次阅读课文时,老师点评了四个字:声如其名……从那时开始知道自己的长处,有意去听有意去模仿……女同学发音一概良好,优秀者譬如“莉”同学,男的朋友里“大雷”算一个。那时舍歌是WESTLIFE的《MYLOVE》和MJ的《HEALTHEWORLD》,我借过“小巫”的耳机去学唱,因为我要唱给她们听。那时还喜欢WESTLIFE的另一首歌《FLYINGWITHOUTWINGS》,伤心的时候会听得泪流满面,虽然不知道歌词的含义。
大一的时候想好好学习英语的,英语老师很好,是个温和可爱的年轻母亲,第一节课指着教材对我们说:Thisbookisyourbible。我从没听过一个老师把教材当成圣经,也从没想到,学习本来可以是一件神圣的事。可惜班上的同学早已不是幼儿园的孩子,那些神圣和温和的口气只是让同学们感觉到肉麻的可怕。那时候我习惯晨跑,居然经常会遇到她,但是没有和老师说一句话,哪怕是一声招呼。后来发现不再来跑步了,而且上课也请人代课。代课的老师说她出国去了。没想到,老师没再回来。而不回来的原因,直到后来教马哲的周老师上课谈到学校老师的健康状况时才懂得:比如我们某位英语女老师,就得了乳腺癌,去年还出国化疗……当时只道是寻常,如果时光倒流,我一定会在晨跑时和她说一声Hello,会告诉她我明白Bible的意义……后来还有一位教听说的老师,留英硕士,帅气温厚,谈吐风雅,大概初登讲台,对我们很热心,可惜同学们都不太喜欢在课堂上表现,老师渐渐无奈,有时看着他可怜的自嘲神气,我会冒冒失失地搭腔,于是他仿佛找到了知音,和我说个不停——其实我实在听不懂,直到下课和他走在路上,完全不顾同学莫名其妙的观望……还好我记住了他的话,他说光学英语对他来说有些遗憾,他应该在英语之外再选择一门专业的,还说口语的话应该多看英美短剧,比如老友记。他当初在外面就是那样过来的,每天都是国外的报刊电视电影,渐渐适应外面的环境。他的名字大学的同学应该还记得,好像后来离开学校做了翻译官或大使,在市某政府机要部门。
大二时有一件事对我影响颇大。与我熟识的朋友知道,那时我喜欢一个人到处乱跑,去乡村田野,看古建民居。桂林附近灵川县既有一个明清民居的村落,我去过好几次。有一次去的时候,遇到一车来旅游的外国老头老太太,他们看到我在那里认认真真在笔记本上又写又画很好奇,于是向我询问。我学英语那么久,却是第一次在现实里和英语母语人士交谈,甚为紧张,简直答不成句子,加之他们语速很快,我词汇匮乏,两三句之后便不知所问了。他们只好无奈离开。惭愧啊~惭愧,我的语言竟不能表达我对古民居的所知所爱!以此推之,所有我知我爱的一切在面对异国他乡的人们时,几乎只剩下惭愧了。我不求作为泱泱中华的子民立于世界民族的之林,但求下一次再遇到这样的情形,可以不再惭愧……
大三的时候准备考研,英语开始一直学习,没有人催促,没有人激励,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我只是要学,我不为四六级准备,不为考研准备,我只是学,学到水到渠成,考试真的只是一次检测,不是终极目标,和读书写字一样,我会把它融进日常生活里。唯愿有感动、有思考的地方,就会有我的文字……
工作以后接触英语不算多,看资料的时候有时会看到,口语交流的机会近乎于零。同事里多是年轻的小伙子,大概听说我英文不错,于是来向我请教。他们是“真正”的从零开始学,从ABC开始,从音标开始...我是好为人师的热心人,于是有一段时间,在下班回来晚上十点以后教他们学英语,教材是新概念一。后来我调到惠州工作,耽搁了。加上他们自觉不够,觉得学起来很难,实际使用又很少,无论兴趣还是信心都下降了。等我回深圳的时候,没有人和我再提起。再后来是早上,给年轻的女同事讲口语,很日常很简单的那种。一开始说提前一小时到公司来,后来慢慢说提前半小时,再后来就跟我告假,于是顺势“退学”。我的英语业余教学的道路至此终结,大约在本年度5月。我想如此总结这段经历:结果是失败的,过程是有收获的。学和教的角度不同,教学相长,斯道近矣。
年旧年年底,缅甸的代理商有4个售后服务的工程师来深圳学习。我是这次培训的“教官”,算是工作和生活上的全程陪护。我们之间,当然只好用英文交流。来之前有些担心,因为没有过这样的经验。来了以后,发现他们中间只有一个英文水平和我差不多,因为我们交流没有问题,其他三个人讲不成句子,后来慢慢熟识,他们讲出一个关键词我就明白了他们的意思。我们一起去中国银行兑换人民币,一起去办理手机卡,一起去订机票,一起去饭店吃饭喝米酒,一起去华强北购买相机DVD……我希望他们在中国有美好的记忆。那一个月我跟朋友“告假”,因为周末没有时间去找他们聚了。直到现在他们还会给我发邮件,告诉我他们在仰光的消息。这次经历对我学习口语帮助很大,我第一次亲身验证语言交流不用顾忌太多,张口就好,有彼此可以理解的关键词就好,然后在此基础上用最简单的句子去描述。比如,吃饭的时候要用筷子,筷子不会讲,那么就把筷子描述为:用来吃饭的工具就好。老生常谈,单词不是孤立的,要会用词去造句,从简单句到复杂句,然后组句成章,你看,就像我们小学语文一样一样的。
年5月第一次考雅思,除了《剑桥雅思》是必备参考书,其他什么也没买,而《剑桥雅思》因为是真题,所以到最后离考试还有一个月时我才开始每天写一写。听力是听一遍就过,需要写单词,所以找常见的单词来听写,一来练耳力,二来单词需勤写,防止拼写错误。每天还会听一段二十分钟的《空中英语教室》,作为泛听材料。BBC和CNN是不听的,因为是新闻英语,词汇量大语速快,并不适宜。阅读对于有英语CET4级水平的人来说,并不难,只需要适应泛读的模式。单词量并不是最主要的,有CET6级左右的积累已足够。写作和口语其实一样,一个因为是书面的,比较正式,一个是不必很正式,甚至只要达到有效沟通就好。只不过因为是考试,而且是面试的场景,所以又相对正式一些。阅读的材料我偏爱去看常见的报刊文摘,不必长,看得懂大意就好,新词不要太多。写作和口语我都会去写出来,然后请热心的“SLEET姐姐”,“YETI大叔”帮忙修改。他们二位是“rainlane”论坛上的“大家”,为人极友善,有动人的光芒。想起来大二我和“飞絮姐姐”因诗文而在rainlane相识。如今rainlane域名过期,YETI大叔患了运动神经元的绝症,仿佛太阳陨落,朋友们闻之甚关心,不知何时可以恢复。YETI大叔对我写作批改甚细,不拘于语法,从FORMAL、INFORMAL的角度以他几十年国外生活教学的经验去看待用词造句,又用谦逊的态度温和商讨,看之即让人感动不已。他总结的常见CHINGLISH分析多句一直是我造句时常常看的典范。上帝也许就是如此,常常夺去我们珍贵的财富,而迫使我们自己独立起来,用虔诚的热爱去创造属于我们的财富。
当年9月再考雅思,泛听材料变成AUSTRALIANETWORK.COM上的视频短片及IELTSPREPARATION中的内容,相比《空中英语教室》,它更近英音,但依然很短,十分钟以内。文本材料我自己一个词一个词打了出来,为的是在听过两三次以后如果不明了可以去看文字。口语练习我喜欢找搭档,每天讲半小时左右,网上语音聊天为次,最好直接电话,更好直接面谈,为此联系过的名单如下:小红,小赵同学,小颖同学,“莉”,“圆子”,“老蒋”,“滔”,“琪”。谢谢小红从第一次到第二次都陪我絮叨许久,谢谢“圆子”在我广州出差的时候可以伸出援手,谢谢最后一次来自专业八级的“琪”同学的肯定……有朋友真好……
最后说些总而言之的话吧:
总而言之一:目的很重要,要不然你很容易半途而废,跟着风跑是跑不了多久的,生命的美好与英语无关,与学习无关,你要心甘情愿的舍才有自然而然的得;
总而言之二:过程很重要,多看多写多说,教材不必多,专注于一本就够,其他所见所思都可以成为材料的,材料是自己笔记慢慢整理出来的,别怕麻烦,日积月累,水到渠成;
总而言之三:语言的目的在于交流,口语的中心是说出别人可以懂的关键词,不要停顿很久,想方设法去表达你的意思,创造CHINESEFORBIDDEN的环境,养成ENGLISHONLY的习惯;
总而言之四:胸襟开阔,跳出当下的环境放长久地看,比如你久远之前预备戒掉的梦想,在这个鱼目混珠鱼龙混杂的年代,你要知道自己是哪根葱;
总而言之五:聪明人不妨做傻事,事情总是双赢的,成全别人的同时,也可能完成了自己;
总而言之六:这总而言之还有完没完了都到周末了哎...而且这些无数前人讲过了啦……囧……
那就说点别的,有些是我听来,有些是我常说的话:
一个有天赋的人不够勤奋,他/她的成就可以估量;一个天赋不够的人足够勤奋,他/她的成就不可估量;
觉醒之前是遇到,觉醒之后是寻找,一直踏实朝自己的方向一往无前,要想小有成绩,就需要很多积淀;
LIFEFINDSTHEWAY,每一个你付出过时间和努力的事物终究会开花结果枝繁叶茂;
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以后也不会做,可以改为:有些事情你不去做,就没有人会去做了,你是被命运选中的孩子。
午夜时分,正是雪莱的:我的眼睑渴睡,我的灵魂渴望安宁。
西行漫漫,贫僧上路了,诸佛共勉之,阿弥陀佛……
春溪10年10.29凌晨光景
后记
感谢春溪分享了她的故事,有些路要自己走过才知崎岖和美丽,愿每一个人都在各自的路上且行且收获。
喜欢她文字的小伙伴可以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hg.com/fygfz/9437.html